[1] |
韩丽霞, 王永健, 刘宣. 外来物种入侵与本土物种分布区扩张的异同[J]. 生物多样性, 2024, 32(1): 23396-. |
[2] |
蒲佳佳, 杨平俊, 戴洋, 陶可欣, 高磊, 杜予州, 曹俊, 俞晓平, 杨倩倩. 长江下游外来生物福寿螺的种类及其种群遗传结构[J]. 生物多样性, 2023, 31(3): 22346-. |
[3] |
魏博, 刘林山, 谷昌军, 于海彬, 张镱锂, 张炳华, 崔伯豪, 宫殿清, 土艳丽. 紫茎泽兰在中国的气候生态位稳定且其分布范围仍有进一步扩展的趋势[J]. 生物多样性, 2022, 30(8): 21443-. |
[4] |
刘艳杰, 黄伟, 杨强, 郑玉龙, 黎绍鹏, 吴昊, 鞠瑞亭, 孙燕, 丁建清. 近十年植物入侵生态学重要研究进展[J]. 生物多样性, 2022, 30(10): 22438-. |
[5] |
夏昕, 任静, 李立, 王海燕, 宋玉成, 杨道德, 蒋志刚. 洞庭湖区麋鹿再野化初期秋冬季生境选择[J]. 生物多样性, 2021, 29(8): 1087-1096. |
[6] |
严靖, 闫小玲, 李惠茹, 杜诚, 马金双. 华东地区归化植物的组成特征、引入时间及时空分布[J]. 生物多样性, 2021, 29(4): 428-438. |
[7] |
何维明. 生物入侵的影响是否准确可知?[J]. 生物多样性, 2020, 28(2): 253-255. |
[8] |
张家真, 高春蕾, 李艳, 孙萍, 王宗灵. 江阴港口外来船舶压载舱沉积物中甲藻包囊种类及组成[J]. 生物多样性, 2020, 28(2): 144-154. |
[9] |
殷万东, 吴明可, 田宝良, 于宏伟, 王麒云, 丁建清. 生物入侵对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对策[J]. 生物多样性, 2020, 28(12): 1533-1545. |
[10] |
李晗溪, 黄雪娜, 李世国, 战爱斌. 基于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的水生生态系统入侵生物的早期监测与预警[J]. 生物多样性, 2019, 27(5): 491-504. |
[11] |
余文生,郭耀霖,江佳佳,孙可可,鞠瑞亭. 土著昆虫素毒蛾在本地植物芦苇与入侵植物互花米草上的生活史[J]. 生物多样性, 2019, 27(4): 433-438. |
[12] |
孙士国, 卢斌, 卢新民, 黄双全. 入侵植物的繁殖策略以及对本土植物繁殖的影响[J]. 生物多样性, 2018, 26(5): 457-467. |
[13] |
孙燕, 周忠实, 王瑞, HeinzMüller-Schärer. 气候变化预计会减少东亚地区豚草的生物防治效果**[J]. 生物多样性, 2017, 25(12): 1285-1294. |
[14] |
李弛, 杨道德, 张玉铭, 宋玉成, 李鹏飞, 蒋志刚. 麋鹿夜间卧息地选择的季节变化[J]. 生物多样性, 2016, 24(9): 1031-1038. |
[15] |
刘冰, 叶建飞, 刘夙, 汪远, 杨永, 赖阳均, 曾刚, 林秦文. 中国被子植物科属概览: 依据APG III系统[J]. 生物多样性, 2015, 23(2): 225-2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