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毛类环节动物是海洋底栖生物群落的重要类群之一, 在海洋生物监测、海水养殖、底栖食物链网、生态评估和生态修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我国学者首篇记述中国海域多毛类物种文献、首次发表新种文献和首篇博士论文的年份, 将中国海域多毛类环节动物物种多样性研究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933–1961年)我国学者尚未发现新种, 但记述了几十种多毛类; 第二阶段(1962–2007年)发现了49新种, 但没有专门的博士和硕士论文; 第三阶段(2008–2022年)发现了120新种, 有博士和硕士论文。从1933年至2022年, 我国学者发现的新种和新记录种数量呈上升趋势, 但在不同时间段, 特别是在第二阶段有较大波动。目前, 我国多毛类物种多样性研究存在一些科、属、种的分类地位存疑, 一些科、属的分类亟待研究, 一些新种未被
世界海洋物种目录(World
Register of Marine Species)接受等问题。鉴于存在的问题, 本文建议在我国加强多毛类数据库建设, 加强多毛类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环境DNA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