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 ›› 2010, Vol. 18 ›› Issue (6): 569-576.DOI: 10.3724/SP.J.2010.569
所属专题: 外来物种入侵:机制、影响与防控
刘建1,2; 李钧敏1,3; 余华4; 何维明1; 于飞海5; 桑卫国1; 刘国方1; 董鸣1*
Jian Liu1,2; Junmin Li1,3; Hua Yu4; Weiming He1; Feihai Yu5; Weiguo Sang1; Guofang Liu1; Ming Dong1*
摘要:
揭示影响外来植物入侵性的功能性状及其生态机制是入侵植物生态学的核心任务之一。本文综述了植物功能性状与外来植物入侵性的研究进展, 通过分析植物功能性状对外来植物入侵的贡献以及外来植物的不同入侵阶段对其功能性状的需求, 探讨植物功能性状与外来植物入侵的相关性及其入侵机理。迄今研究较多的影响外来植物入侵性的功能性状主要包括形态性状、生长性状、生理性状、繁殖性状、种子性状、克隆性状、表型可塑性和遗传变异等。这些功能性状对外来植物入侵的贡献随着入侵阶段的不同而变化。在传播到达阶段, 种子性状对入侵具有重要影响; 在定居建群阶段, 与植物抗逆性和适应性相关的生理性状和繁殖性状发挥主要作用; 在扩散入侵阶段, 克隆性状和影响植物竞争能力的生理性状对植物成功入侵具有重要贡献。由于植物入侵性是其功能性状和环境因素互作的结果, 且功能性状的作用随环境因素和入侵阶段不同而异, 因此, 结合外来植物入侵阶段, 并考虑功能性状与环境因子的互作, 是入侵生物学中植物功能性状研究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