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慧捷
收稿日期:
2025-06-20
修回日期:
2025-08-28
通讯作者:
乔慧捷
基金资助:
HUIJIE QIAO
Received:
2025-06-20
Revised:
2025-08-28
Contact:
QIAO, HUIJIE
Supported by:
摘要: 物种分布模型(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s, SDMs)已成为宏观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广泛应用于预测物种分布、评估气候变化影响和指导保护规划。然而,该领域的快速发展也伴随着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尤其体现在对“生态位”概念的混淆上。本文系统梳理了生态学中三个核心的生态位概念:格林内尔生态位 (Grinnellian Niche),关注环境条件与物种分布的宏观关系;埃尔顿生态位 (Eltonian Niche),强调物种在群落中的功能角色和生物互作;以及哈钦森生态位 (Hutchinsonian Niche),提供了“n维超体积 (n-dimensional hypervolume)”的数学框架,并区分了基础生态位与实际生态位。本文进一步探讨了与各生态位概念相对应的建模方法,包括标准的物种分布模型、多物种联合分布模型(JSDMs)和n维超体积分析。通过分析当前研究中存在的概念混淆(如将基于存在记录的物种分布模型等同于基础生态位模型)、模型误用(如忽视非平衡状态和采样偏差)等常见问题,本文强调了明确研究的理论基础、匹配建模方法与研究问题、审慎解读模型结果的重要性。最后,本文提出,未来的研究应致力于概念的清晰化、方法的整合化以及理论与应用的深度融合,从而更科学、规范地应用物种分布模型,推动生态学理论的发展。
乔慧捷. 物种分布模型在宏观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中应用的思考. 生物多样性, DOI: 10.17520/biods.2025238.
HUIJIE QIAO. Thoughts on the Application of 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s in Macroecology and Biogeography. Biodiversity Science, DOI: 10.17520/biods.2025238.
[1] | 刘志发, 王新财, 龚粤宁, 陈道剑, 张强. 基于红外相机监测的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及其垂直分布特征[J]. 生物多样性, 2023, 31(8): 22689-. |
[2] | 王然, 乔慧捷. 生态位模型在流行病学中的应用[J]. 生物多样性, 2020, 28(5): 579-586. |
[3] | 范靖宇, 李汉芃, 杨琢, 朱耿平. 基于本土最优模型模拟入侵物种水盾草在中国的潜在分布[J]. 生物多样性, 2019, 27(2): 140-148. |
[4] | 丁晨晨, 胡一鸣, 李春旺, 蒋志刚. 印度野牛在中国的分布及其栖息地适宜性分析[J]. 生物多样性, 2018, 26(9): 951-961. |
[5] | 王波, 黄勇, 李家堂, 戴强, 王跃招, 杨道德. 西南喀斯特地貌区两栖动物丰富度分布格局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生物多样性, 2018, 26(9): 941-950. |
[6] | 周中一, 刘冉, 时书纳, 苏艳军, 李文楷, 郭庆华. 基于激光雷达数据的物种分布模拟: 以美国加州内华达山脉南部区域食鱼貂分布模拟为例[J]. 生物多样性, 2018, 26(8): 878-891. |
[7] | 叶俊伟, 袁永革, 蔡荔, 王晓娟. 中国东北温带针阔混交林植物物种的谱系地理研究进展[J]. 生物多样性, 2017, 25(12): 1339-1349. |
[8] | 方晓峰, 杨庆松, 刘何铭, 马遵平, 董舒, 曹烨, 袁铭皎, 费希旸, 孙小颖, 王希华. 天童常绿阔叶林中常绿与落叶物种的物种多度分布格局[J]. 生物多样性, 2016, 24(6): 629-638. |
[9] | 朱耿平, 乔慧捷. Maxent模型复杂度对物种潜在分布区预测的影响[J]. 生物多样性, 2016, 24(10): 1189-1196. |
[10] | 崔相艳, 王文娟, 杨小强, 李述, 秦声远, 戎俊. 基于生态位模型预测野生油茶的潜在分布[J]. 生物多样性, 2016, 24(10): 1117-1128. |
[11] | 乔慧捷, 林聪田, 王江宁, 纪力强. 流程化的生态建模方法与科学工作流系统[J]. 生物多样性, 2014, 22(3): 277-284. |
[12] | 朱耿平, 刘强, 高玉葆. 提高生态位模型转移能力来模拟入侵物种 的潜在分布[J]. 生物多样性, 2014, 22(2): 223-230. |
[13] | 朱耿平, 刘国卿, 卜文俊, 高玉葆. 生态位模型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J]. 生物多样性, 2013, 21(1): 90-98. |
[14] | 谢玉彬, 马遵平, 杨庆松, 方晓峰, 张志国, 阎恩荣, 王希华. 基于地形因子的天童地区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共存机制研究[J]. 生物多样性, 2012, 20(2): 159-167. |
[15] | 王伟, 骆争荣, 周荣飞, 许大明, 哀建国, 丁炳扬. 百山祖常绿阔叶林木本植物的生境相关性分析[J]. 生物多样性, 2011, 19(2): 134-142.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
备案号:京ICP备16067583号-7
Copyright © 2022 版权所有 《生物多样性》编辑部
地址: 北京香山南辛村20号, 邮编:100093
电话: 010-62836137, 62836665 E-mail: biodiversity@ibc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