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 ›› 2021, Vol. 29 ›› Issue (1): 0-0.DOI: 10.17520/biods.2020067
• •
余宏昌,毕宝帅,张亚,郭弘艺,唐文乔
Hongchang Yu,Baoshuai Bi,Ya Zhang,Hongyi Guo,Wenqiao Tang
摘要: 为了评估近20年来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鱼类多样性的变化状况,于2019年6月(夏季)和9月(秋季)对苏州河13个断面的鱼类样本作了采集,对鱼类多样性和群落结构作了分析。结果显示,2次采集共获得鱼类样本10102号、45种,隶属于8目15科37属。夏季和秋季,上游8个断面的鱼类均为36种,下游5个断面则为12种和15种。从上游到下游,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D)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C)总体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相对重要性指数(IRI)显示,夏秋两季上游断面共同的优势种为似鳊,下游则为鲫和泥鳅。ABC曲线表明,全江段鱼类群落结构总体上并不稳定,特别是夏季的下游江段。Cluster聚类和NMDS排序分析可明显将鱼类群落分为上游群组Ⅰ与下游群组Ⅱ,似鳊、泥鳅、鲫、光泽黄颡鱼和兴凯鱊等是造成群组间差异性的主要分歧种。与2001年的43种、2006年的28种相比,本次调查的物种数出现了明显回升,特别是下游江段。这种上游鱼类向下游迁移的趋势,预示着下游中心城区与上游郊区江段的水质差别正在缩小,水生态系统恢复迹象明显。本文认为,上下游之间鱼类群落结构差异的缩小、以及翘嘴鲌、红鳍原鲌、棒花鱼、子陵吻虾虎鱼等在下游江段的出现,可作为苏州河综合整治效果的重要生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