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 ›› 2025, Vol. 33 ›› Issue (8): 24501. DOI: 10.17520/biods.2024501
周智成1, 曹天玲1, 刘如垚1, 丁琪琪1, 马轲1, 杨丽萍1, 周传江2, 聂国兴1, 汤永涛1*
Zhicheng Zhou1, Tianling Cao1, Ruyao Liu1, Qiqi Ding1, Ke Ma1, Liping Yang1, Chuanjiang Zhou2, Guoxing Nie1, Yongtao Tang1*
1 College of Fisheries,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Xinxiang, Henan 453007, China
2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Xinxiang, Henan 453007, China
摘要: 近年来, 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黄河正面临着水土流失、水体污染以及河道生境破碎化等诸多问题。在此背景下, 黄河流域鱼类等水生生物的遗传多样性是否受到影响值得深入探讨。本研究采集了黄河流域15个样点的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样品, 并对其线粒体COI基因进行测序。结果显示, 153尾黄河流域麦穗鱼线粒体COI基因序列中共检测出34个多态位点, 定义27个单倍型(Hap 1–27)。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 黄河麦穗鱼的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h = 0.802 ± 0.030、π = 0.00508 ± 0.00035。与其他水系相比, 黄河麦穗鱼遗传多样性略低于海河水系, 但高于长江、珠江等南方水系。在评估黄河麦穗鱼种群遗传分化水平时, AMOVA分析显示, 黄河麦穗鱼种群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种群内(86.38%), 组间(0.11%)和组内种群间(13.51%)的遗传变异贡献相对有限; 种群遗传距离和Mantel检验结果也表明, 黄河流域麦穗鱼种群间的遗传距离整体偏小且种群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上述结果综合表明, 黄河麦穗鱼种群间尚未形成明显的遗传分化, 河道大坝对麦穗鱼种群起到的隔离作用有限。在探讨海东地区麦穗鱼入侵种群的潜在来源时, 多种分析结果对其来源的指向并不一致, 结合青海省过去的水产引种历史, 我们推测海东地区的麦穗鱼种群可能经历过多次引种且引种来源地并不唯一。贝叶斯天际线图(Bayesian skyline plot, BSP)结果显示, 在0.005–0 Ma期间, 黄河流域麦穗鱼有效种群规模逐渐缩小, 该时期人类农业与工业快速发展所引发的水体污染及栖息地退化等环境问题, 可能是麦穗鱼种群下降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