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 ›› 2025, Vol. 33 ›› Issue (8): 25022. DOI: 10.17520/biods.2025022
范平1,2, 温知新2, 宋刚2*
收稿日期:
2025-01-13
修回日期:
2025-04-24
接受日期:
2025-06-03
出版日期:
2025-08-20
通讯作者:
宋刚
基金资助:
Ping Fan1,2, Zhixin Wen2, Gang Song2*
1 College of Basic Medicine, 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Xianyang 712046
2 Institute of Zo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Received:
2025-01-13
Revised:
2025-04-24
Accepted:
2025-06-03
Online:
2025-08-20
Contact:
Gang Song
摘要: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已成为威胁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首要因素。遗传多样性作为生物多样性的核心组成部分,在物种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作为陆生脊椎动物的两大类群,两栖动物和哺乳动物在演化背景、生理功能、生态行为等方面有明显不同,尤其是体温调节和活动能力方面的显著差异使得两栖动物较哺乳动物对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更为敏感,但我们尚不清楚这些差异是否会导致不同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响应模式。同时,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作为量化遗传多样性重要指标,二者对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响应模式的异同也值得探究。本研究以两栖动物和哺乳动物为研究对象,选取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片段,探讨气候因子与人类活动对两个脊椎动物类群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栖动物与哺乳动物的整体核苷酸多样性(D=0.230, P < 0.01)和单倍型多样性(D=0.211, P < 0.05)均存在显著差异。气候因子和人类影响因子对两栖动物和哺乳动物核苷酸多样性和单倍型多样性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模式。对于两栖动物的单倍型多样性而言,降水季节性范围与其呈显著正相关(SPR; β=0.467, P < 0.05),而年均温范围则与其呈显著负相关(ATR; β=−0.223, P < 0.05),同时人类影响因子与核苷酸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HII; β=0.035, P < 0.05);对于哺乳动物的单倍型多样性而言,人类影响因子与其呈显著负相关(HII; β=-0.018, P < 0.05),而年均温则与核苷酸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AT; β=0.002, P < 0.05)。上述结果揭示了遗传多样性响应气候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复杂性,我们建议应综合不同多样性指标探讨遗传多样性分布格局及其驱动因素。未来研究需针对不同动物类群,深入探究人类活动和气候因子对遗传多样性的影响机制,以制定更具针对性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
范平, 温知新, 宋刚 (2025) 气候因子和人类活动对两栖及哺乳动物不同遗传多样性指标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 33, 25022. DOI: 10.17520/biods.2025022.
Ping Fan, Zhixin Wen, Gang Song (2025) The effect of climatic factors and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on different genetic diversity indicators of amphibians and mammals. Biodiversity Science, 33, 25022. DOI: 10.17520/biods.2025022.
[1] | 薛瑞翔, 马雪蓉, 吴炯文, 刘爱君, 张细权, 季从亮, 殷颖珊, 朱炜健, 罗庆斌. 中山麻鸭群体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研究[J]. 生物多样性, 2025, 33(8): 24592-. |
[2] | 范平, 王欢, 温知新, 宋刚, 雷富民. 气候因子对鸟类遗传多样性与物种分布面积关系的影响[J]. 生物多样性, 2025, 33(8): 25072-. |
[3] | 杨洋, 邹睿, 谯娅琴, 孟想, 涂飞云. 海南省陆生哺乳动物物种多样性[J]. 生物多样性, 2025, 33(8): 25044-. |
[4] | 徐进博, 崔雅倩, 王渊, 王伟波, 刘锋, 王广龙, 扈晶晶, 普布顿珠, 边巴多吉, 旦增, 胡开, 王小川, 宋刚, 吕永磊, 温知新. 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白颊猕猴的栖息地适宜性评价[J]. 生物多样性, 2025, 33(7): 24493-. |
[5] | 彭文, 邓泽帅, 郑文宝, 龚凌轩, 曾玉枫, 孟昊, 陈军, 杨道德. eDNA技术在两栖动物调查中的应用: 以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 生物多样性, 2025, 33(6): 24552-. |
[6] | 张彤云, 胡自民. 二裂墨角藻谱系多样性模式显示纽芬兰大浅滩存在一个海洋冰期避难所[J]. 生物多样性, 2025, 33(6): 24416-. |
[7] | 罗敏, 杨永川, 靳程, 周礼华, 龙宇潇. 重庆中心城区城市森林兽类组成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J]. 生物多样性, 2025, 33(5): 24402-. |
[8] | 顾婧婧, 刘宜卓, 苏杨. 基层地方政府在完成《昆蒙框架》中的作用和难点: 基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任务的比较[J]. 生物多样性, 2025, 33(3): 24585-. |
[9] | 李华亮, 张明军, 张熙斌, 谭荣, 李诗川, 冯尔辉, 林雪云, 陈珉, 颜文博, 曾治高.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类群落组成及影响因素[J]. 生物多样性, 2025, 33(2): 24350-. |
[10] | 王嘉陈, 徐汤俊, 许唯, 张高季, 尤艺瑾, 阮宏华, 刘宏毅. 城市景观格局对大蚰蜒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J]. 生物多样性, 2025, 33(1): 24251-. |
[11] | 卢佳玉, 石小亿, 多立安, 王天明, 李治霖.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天津城市地栖哺乳动物昼夜活动节律评价[J]. 生物多样性, 2024, 32(8): 23369-. |
[12] | 吴琪, 张晓青, 杨雨婷, 周艺博, 马毅, 许大明, 斯幸峰, 王健. 浙江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庆元片区叶附生苔多样性及其时空变化[J]. 生物多样性, 2024, 32(4): 24010-. |
[13] | 曹可欣, 王敬雯, 郑国, 武鹏峰, 李英滨, 崔淑艳. 降水格局改变及氮沉降对北方典型草原土壤线虫多样性的影响[J]. 生物多样性, 2024, 32(3): 23491-. |
[14] | 钟超, 廖亚琴, 刘伟杰, 隋昊志, 陈清华. 广东沿海海草床的现状、面临的威胁与保护建议[J]. 生物多样性, 2024, 32(2): 23201-. |
[15] | 何智荣, 吴思雨, 时莹莹, 王雨婷, 江艺欣, 张春娜, 赵娜, 王苏盆. 壶菌感染对两栖动物种群影响的研究现状与挑战[J]. 生物多样性, 2024, 32(2): 23274-.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
备案号:京ICP备16067583号-7
Copyright © 2022 版权所有 《生物多样性》编辑部
地址: 北京香山南辛村20号, 邮编:100093
电话: 010-62836137, 62836665 E-mail: biodiversity@ibc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