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 ›› 2025, Vol. 33 ›› Issue (6): 24441. DOI: 10.17520/biods.2024441 cstr: 32101.14.biods.2024441
金冬梅1#, 何拓2#, 董晖2, 马其侠1, 胡永红1*
收稿日期:
2024-10-11
修回日期:
2024-11-27
接受日期:
2024-12-05
出版日期:
2025-06-20
发布日期:
2025-04-28
通讯作者:
胡永红
Dongmei Jin1#, Tuo He2#, Hui Dong2, Qixia Ma1, Yonghong Hu1*
1 Shanghai Chenshan Botanical Garden, Shanghai 201602, China
2 Wildlife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Center, National Forestry and Grassland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714, China
Received:
2024-10-11
Revised:
2024-11-27
Accepted:
2024-12-05
Online:
2025-06-20
Published:
2025-04-28
Contact:
Yonghong Hu
摘要: 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等因素引起的全球植物多样性丧失已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在全球范围内, 植物园已经成为植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正在建设国家植物园体系, 旨在加强对野生植物的系统收集、科学保护、高水平研究和可持续利用。本研究全面调查、收集并分析了我国170座植物园的发展历史、隶属关系、人员构成及成果产出等信息, 以期在全面了解植物园基本情况的前提下,为我国植物园体系的发展提供建议。调研结果显示: 我国植物园90%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 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植物园科研实力突出, 隶属于政府部门的植物园在迁地保护、科普、游憩等方面贡献较大但科研实力较弱; 植物园之间缺乏实质性合作, 影响了整体成效。提出如下建议: 立足国家植物园体系, 覆盖本土、辐射全球; 建设植物多样性保护网络, 通过信息化与标准化加强统筹合作; 引入植物园认证、创新运营模式, 提升可持续性。未来, 期待构建科学、系统、完善的植物园体系, 更好地保护植物多样性, 实现可持续发展。
金冬梅, 何拓, 董晖, 马其侠, 胡永红 (2025) 我国植物园体系如何更好地践行植物多样性保护?. 生物多样性, 33, 24441. DOI: 10.17520/biods.2024441.
Dongmei Jin, Tuo He, Hui Dong, Qixia Ma, Yonghong Hu (2025) Conserving plant diversity: The role of a botanical garden network in China. Biodiversity Science, 33, 24441. DOI: 10.17520/biods.2024441.
[1] | 鄢德奎.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的共同要素、不足和优化建议[J]. 生物多样性, 2024, 32(5): 23293-. |
[2] | 杨锐, 侯姝彧, 张引, 赵智聪. 论建立中国自然保护兼用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 生物多样性, 2024, 32(4): 23454-. |
[3] | 陈进, 杨玺. 关于植物迁地保护若干问题的讨论[J]. 生物多样性, 2024, 32(2): 24064-. |
[4] | 刘夙, 杜诚, 胡永红. 迁地保护应当具有明确的灵活性[J]. 生物多样性, 2024, 32(2): 24037-. |
[5] | 冯晨, 张洁, 黄宏文. 统筹植物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的解决方案: 植物并地保护(parallel situ conservation)[J]. 生物多样性, 2023, 31(9): 23184-. |
[6] | 文世峰, 周志华, 何拓, 董晖, 袁良琛, 卢泽洋, 王泳腾, 郭琳, 舒江平, 李开凡. 《国家植物园体系布局方案》编制背景、程序、思路和重点考虑[J]. 生物多样性, 2023, 31(9): 23193-. |
[7] | 陈进. 《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与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J]. 生物多样性, 2023, 31(9): 23257-. |
[8] | 任海, 何拓, 文世峰, 董晖. 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国家植物园的主要特征[J]. 生物多样性, 2023, 31(9): 23192-. |
[9] | 邓晶, 李艺, 侯一蕾.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 基于中欧对比视角下的经验借鉴[J]. 生物多样性, 2023, 31(8): 23070-. |
[10] | 李仕裕, 张奕奇, 邹璞, 宁祖林, 廖景平. 广东省植物园植物多样性迁地保护现状及发展建议[J]. 生物多样性, 2023, 31(6): 22647-. |
[11] | 王利松, 湛青青, 廖景平, 黄宏文. 我国迁地保护的国家重点保护、受威胁和特有维管植物多样性[J]. 生物多样性, 2023, 31(2): 22495-. |
[12] | 许再富. 对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统筹原则”的一些见解[J]. 生物多样性, 2023, 31(1): 22470-. |
[13] | 任海, 文香英, 廖景平, 郑祥慈, 杨明, 周桔. 试论植物园功能变迁与中国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J]. 生物多样性, 2022, 30(4): 22113-. |
[14] | 陈曦, 王泺. 生物多样性国际发展援助作用、现状与中国行动思考: 基于CBD履约视角[J]. 生物多样性, 2021, 29(2): 247-258. |
[15] | 白加德, 张渊媛, 钟震宇, 程志斌, 曹明, 孟玉萍. 中国麋鹿种群重建35年: 历程、成就与挑战[J]. 生物多样性, 2021, 29(2): 160-166.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
备案号:京ICP备16067583号-7
Copyright © 2022 版权所有 《生物多样性》编辑部
地址: 北京香山南辛村20号, 邮编:100093
电话: 010-62836137, 62836665 E-mail: biodiversity@ibc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