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周昌艳1,2 王 彬1,3 邓 云1,2,4 乌俊杰5 曹 敏1* 林露湘1,4*
1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热带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昆明 650223)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3 (云南大学生态学与环境学院暨云南省高原山地生态与退化环境修复重点实验室, 昆明 650091)
4 (云南西双版纳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云南勐腊 650303)
5 (大理大学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 云南大理 671003)
Changyan Zhou1,2,
Bin Wang1,3, Yun Deng1,2,4, Junjie Wu5, Min
Cao1*, Luxiang Lin1,4*
1 CAS Key Laboratory of Tropical Forest Ecology, Xishuangbanna Tropical Botanical Garde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Kunming 650223
2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3 School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 Yunnan Key Laboratory for Plateau Mountain Ecology and Restoration of Degraded Environments,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650091.
4 Xishuangbanna National Field Research Station of Forest Ecosystem, Yunnan Province, Mengla, Yunnan 650303
5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Biology, Dali University, Dali, Yunnan 671003
摘要: 功能性状beta多样性反映了群落间功能性状组成的差异, 解析其形成机制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本研究以云南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20 ha动态样地为研究对象, 测定木本植物11个重要的功能性状, 采用多度加权的平均最近邻体性状距离度量不同取样尺度的功能性状beta多样性, 基于距离矩阵的多元回归方法解析林冠结构差异、环境异质性、空间距离在功能性状beta多样性格局形成中的相对作用。结果表明, 对于所有木本植物个体(DBH ≥ 1 cm)而言, 同时考虑林冠结构、环境和空间距离的模型为解释功能性状beta多样性格局的最优模型; 在3个不同取样尺度上, 林冠结构差异和环境距离都对功能性状beta多样性具有较大的解释力, 且随着取样尺度的增大而上升, 空间距离的作用基本可以忽略。本研究证实了林冠结构是局域尺度木本植物功能性状beta多样性格局形成的重要驱动力, 这一发现更新了环境异质性和空间距离是驱动功能性状beta多样性格局形成的主要因素的传统认知, 为将来研究功能性状beta多样性形成机制提供新的视角, 并证实了取样尺度在解析木本植物功能性状beta多样性格局形成机制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