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 ›› 2006, Vol. 14 ›› Issue (2): 128-135. DOI: 10.1360/biodiv.050051
所属专题: 红树林
林秀春1, 2,蔡立哲1,3*,马丽1,高阳1,杨丽1,刘炜明1
Xiuchun Lin1, 2 , Lizhe Cai1,3*,Li Ma1, Yang Gao1, Li Yang1, Weiming Liu1
摘要: 为摸清厦门集美凤林红树林湿地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现状, 2002年1、4、7和10月在厦门集美凤林红树林区进行大型底栖动物调查, 4个季度共获得大型底栖动物42种。生物量优势种是软体动物门的珠带拟蟹守螺(Cerithidea cingulata)和节肢动物门的弧边招潮(Uca arcuata)。密度优势种是软体动物门的短拟沼螺(Assiminea brevicula)和环节动物门的沼蚓(Limnodriloides sp.)。集美凤林红树林区大型底栖动物年平均密度和年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990 ind./m2和139.0 g/m2。密度的季节变化是: 1月>4月>10月>7月, 生物量的季节变化是1月>10月>4月>7月。聚类分析和数量分布表明, 优势种珠带拟蟹守螺、短拟沼螺、弧边招潮和沼蚓的季节变化各不相同。与2002年10月深圳湾福田红树林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平均值(0.56)比较, 厦门凤林红树林区的平均值较高(2.66)。文中分析了影响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的环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