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2025年, 第9期
    刊出日期:2025-09-20
    封面图以时间轴的形式呈现“人与生物圈计划”关键节点,突出2025年杭州“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这一里程碑事件。此次大会以“塑造人与自然可持续的未来”为主题,发布《杭州战略行动计划(2026—2035)》与《杭州宣言》两份标志性成果,宣示从杭州再出发:推动“人与生物圈计划”与《昆蒙框架》协同增效,对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共筑地球生命共同体。(封面图:东北林业大学武慧)
      
    关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未来优先行动的建议
    韩群力
    生物多样性. 2025, 33(9):  25144.  doi: 10.17520/biods.2025144   cstr: 32101.14.biods.2025144
    摘要 ( 178 )   PDF (581KB) ( 53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25年9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将在中国杭州举行。这次十年一度的大会将制定《人与生物圈计划MAB杭州战略行动计划》, 旨在明确人与生物圈计划在应对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等全球挑战中的使命, 并确定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World Network of Biosphere Reserves, WNBR)的角色和任务。为此, 人与生物圈计划及WNBR需要更新其研究和行动议程, 聚焦生物圈的完整性与韧性, 并更加关注生态修复、绿色经济以及生物圈数字孪生建设等领域。人与生物圈计划必须进一步深化其伙伴关系, 特别是与相关国际公约和国际计划、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科学计划展开合作; 以及与生物圈保护区所在地区的管理部门携手合作, 从而确保该计划的议程能够与各国具体多样的发展实际相结合。在当前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 人与生物圈计划必须积极作为, 调动全球资源与能力, 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贡献力量。
    冰雪灾害后江西九连山常绿阔叶林的群落动态变化
    杨世赟, 胡禄洁, 黄钦秀, 曾施绮, 王佳骏, 张彤, 张参参, 卜文圣
    生物多样性. 2025, 33(9):  25005.  doi: 10.17520/biods.2025005
    摘要 ( 66 )   PDF (741KB) ( 21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2008年南方冰雪灾害后14年间九连山常绿阔叶林的物种组成、林分结构及多样性的变化,揭示灾后群落的动态特征,为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提供依据。以江西省九连山4 ha常绿阔叶林样地冰雪灾害后2008年和2022年两次群落学调查数据为基础,将群落树种划分成幼树(1 cm ≤ DBH < 5 cm)、小树(5 cm ≤ DBH < 10 cm)和成年树(DBH ≥ 10 cm)3个不同生长阶段,研究了常绿阔叶林的群落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08年样地内共有木本植物13,308株,分属47科87属185种;2022年共有17,116株,分属41科76属178种。2022年,样地内幼树、小树和成年树阶段的个体密度比2008年分别增加了39.4%、9.7%和4.4%;胸高断面积分别增加了23.1%、14.3%和3.7%。2022年样地总体和幼树阶段的物种丰富度及幼树阶段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2008年。2022年幼树阶段的稀有种物种数对比2008年有所降低(61种vs.76种),但常见种数量增加(40种vs.46种)。2022年样地内幼树阶段的平均胸径对比2008年有显著下降,但3个生长阶段的平均树高均有显著上升。与2008年相比,2022年样地内幼树和小树阶段中先锋种的重要值增加;而成年树阶段中耐荫种的重要值增加。2008–2022年,受冰雪灾害干扰后的常绿阔叶林群落呈现恢复态势,幼树个体数量与物种丰富度的显著增长成为群落更新的关键驱动力。尽管群落整体多样性提升,但平均胸径的缩减表明冰雪灾害的影响是长期的。此外,尽管冰雪灾害后光照、空间等资源的释放增加了幼树阶段先锋种的物种数,但群落仍然朝着耐荫种占比增多的方向发展。
    包头南海湿地鲤科鱼类肠道菌群与宿主生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王利利, 李珍, 杨昱萍, 刘利, 高丽
    生物多样性. 2025, 33(9):  25131.  doi: 10.17520/biods2025131
    摘要 ( 132 )   PDF (3097KB) ( 23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包头南海湿地作为重要的生态区域,拥有丰富的鱼类资源。然而,目前针对该湿地鱼类种群动态的长期监测数据积累不足,相关生态学研究也较为匮乏。本研究以南海湿地 6 种常见鲤科鱼类(鲢、鳊、鳙、翘嘴鲌、鲫、团头鲂)为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肠道菌群结构,结合宿主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及食性生态类型特征,探究菌群与宿主生理的关联性。结果显示:(1)共获得1,051,137条有效序列,被鉴定为11,108个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 (OTUs),属于37个门和1,005个属;(2)菌群组成分析显示6种鲤科鱼肠道中存在共同核心菌群,其中假单胞菌门(Pseudomonadota)、梭杆菌门(Fusobacteriota)和放线菌门(Actinomycetota)为共有优势菌门,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和罗氏菌属(Rothia)为共有优势菌属;(3)LEfSe分析揭示物种特异性菌群,如鲢肠道中蓝细菌门(Cyanobacteriota)显著富集,与其上层水体滤食性生态习性相关;有20个差异菌属,如鲢的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和甲基红杆菌属(Methylorubrum)、蓝藻类群,鳙的邻单胞菌属(Plesiomonas)及鲫的候选属Competibacter(Candidatus_Competibacter)等,它们均与宿主的生态分布密切相关;(4)菌群结构与宿主生理指标显著相关:肥满度(R²=0.731)和DPPH抗氧化指标(R²=0.700)是主要因子,并发现与生长、抗氧化及食性相关生物学特征的指示菌属,如与生长性能指标显著相关的有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噬冷菌属(Algoriphagus)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与抗氧化能力指标显著相关有弧菌属(Vibrio)、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和邻单胞菌属(Plesiomonas);与不同食性生态位特征显著相关的有海居菌属(Mariviven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候选属Competibacter(Candidatus_Competibacter)。上述结果显示,鲤科鱼类肠道中存在共有的核心菌群,推测这些核心菌群在短链脂肪酸生成、维生素合成及能量代谢过程中表现出功能保守性;而物种特异性的菌群可能通过协同调控宿主营养代谢、氧化应激反应及生长相关生理过程使宿主更好地适应特定环境;而物种特异性的菌群可能通过协同调控宿主营养代谢、氧化应激反应及生长相关生理过程使宿主更好地适应特定环境。相关研究结果为湿地鱼类资源管理和精准养殖提供了实验依据。
    西溪湿地土壤病毒多样性及其碳代谢基因解析
    洪欣艺, 蔡易朗, 方嘉乐, 姚可侃, 李佳乐, 王懿祥, 白尚斌, 王楠, 周秀梅
    生物多样性. 2025, 33(9):  25190.  doi: 10.17520/biods2025190
    摘要 ( 139 )   PDF (2052KB) ( 50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湿地病毒在有机碳循环中发挥关键作用,其携带的碳水化合物活性酶(CAZymes)基因可辅助碳代谢过程。为揭示城市湿地土壤病毒多样性特征及其碳代谢功能,本研究以杭州市西溪国家湿地为研究对象,选取乔灌草地、灌草地、芦苇地、浅滩和池塘五种典型生境,通过病毒宏基因组测序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系统探究了不同湿地生境类型土壤中病毒的多样性特征及其碳代谢基因组成。研究结果显示,五种生境的病毒丰富度、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由高到低依次为灌草地>乔灌草地>芦苇地>浅滩>池塘;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该格局主要受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对病毒多样性效应值排序依次为:pH>土壤湿度>SOC≈TN>土壤温度,对病毒宿主与病毒多样性的综合效应值贡献度依次为TN>SOC>土壤温度,病毒宿主对病毒多样性强显著(效应值=0.87);研究共鉴定出158个独特的碳水化合物运输与代谢(G)基因,包含13种碳水化合物活性酶基因。其中糖基转移酶占比最高(65.8%),表明土壤病毒在湿地碳循环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病毒功能基因的表达与分布受SOC和TN含量的显著影响,说明土壤养分状况与病毒生态功能有密切的联系。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碳循环的微生物调控机制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对湿地保护与管理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西藏吉隆沟地区开花植物叶绿体基因组数据集
    旦增尼玛, 孙伟, 李聪, 张纾意, 赵竹楠, 许永强, 普布卓玛, 罗诗琦, 达娃, 周欣
    生物多样性. 2025, 33(9):  25270.  doi: 10.17520/biods.2025270
    摘要 ( 80 )   PDF (1354KB) ( 23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西藏吉隆沟生物多样性丰富,其中以传粉昆虫为主要媒介的传粉网络在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更高效的对当地传粉网络的组成和变化、以及关键传粉昆虫的食性组成等开展监测研究,本研究拟构建西藏吉隆沟的开花植物叶绿体数据库以用于花粉植物种类的分子鉴定。首先,我们基于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数据,整理了吉隆镇6-11月份开花植物名录。通过NCBI公共数据库下载吉隆名录物种中已发表的叶绿体基因组数据,并基于高通量测序数据新组装和注释了9种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其中包括3种在我国仅分布于西藏地区的植物物种,美丽唐松草、尼泊尔锦鸡儿以及耳叶象牙参(近危)。随后,我们对每种植物的64个蛋白质编码基因(Protein Coding Genes, PCGs)进行提取拼接以作为数据库参考序列。阶段性的吉隆开花植物叶绿体基因组数据库包含了419个开花植物物种。该数据库的建立将为吉隆沟传粉昆虫食物多样性组成和传粉偏好的分子鉴定提供重要的数据基础。
    环境DNA技术在濒危水生动物监测中的应用
    寇毅秀, 翁朝红, 吉芬芬, Kit Yue Kwan, 谢仰杰, 王家樵, 潘杭钊, 赵云廷, 叶坤
    生物多样性. 2025, 33(9):  24574.  doi: 10.17520/biods.2024574
    摘要 ( 93 )   PDF (1645KB) ( 33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全球气候变化及人类在海洋和淡水水域活动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濒危水生动物比濒危陆生物种面临更为严峻的生存危机。为有效保护这些濒危水生动物,需精准掌握其种群大小、密度、分布及其动态变化等基本信息。然而,传统野外调查方法受限于耗时费力、主观性强、因濒危水生动物稀少且隐蔽而导致监测效率低、且可能对生物及其生境造成伤害或破坏等不足,亟需改进和优化。近年来,环境DNA(environmental DNA,eDNA)技术以其独特优势,在濒危水生动物的监测与保护中逐渐崭露头角。eDNA技术通过检测水体中目标物种DNA片段来识别该物种的存在、分布及其丰度等,且无需直接捕获生物,实现高效、无损的长期监测。本文对eDNA技术在濒危水生动物单一物种种群分布、丰度、生物量、以及生活史追踪等方面应用进行综述,归纳其技术流程和关键步骤,探讨其应用的影响因素和不足,旨在为濒危水生动物资源监测和保护提供新的技术与理论参考。
    人文植物学开启“人与植物关系”新篇章
    龙春林, 张晴
    生物多样性. 2025, 33(9):  25223.  doi: 10.17520/biods.2025223
    摘要 ( 76 )   PDF (1025KB) ( 26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详细阐述了“Ethnobotany”的中文学科名称应从现行的“民族植物学”改为“人文植物学”的理论依据。自20世纪下半叶“Ethnobotany”被译作“民族植物学”引入中国以来,已历经长足的发展,至今已经在生物多样性及相关传统知识保护、传统医药学、植物分类学、经济植物学与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农业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民族植物学在中国的不断发展和快速传播,各方对该学科名称的困惑和误解日益凸显,不利于学科的建设和生物文化多样性的知识传播。尤其是在“人与植物关系”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日益重要,它带有的“民族”标签可能会加剧文化割裂并导致学科的局限。因此,文章提出将“人文植物学”这一名称作为“Ethnobotany”的学科译名,以提高人文普适性,促进学术与公众认知的统一,也更能体现文化整体性和共同的生态责任,从而助力我国植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植物文化的挖掘与传播。
    中国植物学述要(1921–1950)
    胡宗刚
    生物多样性. 2025, 33(9):  25235.  doi: 10.17520/biods.2025235   cstr: 32101.14.biods.2025235
    摘要 ( 91 )   PDF (4714KB) ( 34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近现代植物学历史以1950年为重要分水岭。是年, 新组建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对此前各研究机构予以重组, 植物学进入全新时代。本文所要记述的是1950年之前的历史。自1921年秉志、胡先骕设立国立大学第一个生物系, 此后又有多个研究所先后创建, 各研究所均以从事调查采集中国植物进行分类学研究为主, 为编纂《中国植物志》奠定了基础。从中可悉, 中国植物学在学科领袖人物的引领下, 从学科建立到蓬勃兴起, 再到受战争影响而衰落之历史。

  • 微信号:swdyx_wx

  • 淘宝店二维码

  • 微店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