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反映我国亚热带河口和海湾鱼类区系特点, 作者于2008年春季(4月)和夏季(9月)在闽江口和兴化湾海域, 采用单拖网进行鱼类学调查, 并分析了两个海域鱼类种类组成和生态适应性等, 进一步运用 Ochilai相似性系数分析两个海域鱼类种类相似性。结果表明, 在兴化湾共捕获鱼类108种, 其中春季出现48种, 夏季出现81种。春季竹筴鱼(Trachurus japonicus)是关键种, 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等是常见种; 夏季六指马鲅(Polynemus sextarius)是关键种, 赤魟(Dasyatis akajei)等是常见种。闽江口共捕获鱼类77种, 其中春季出现36种, 夏季出现57种。春季, 凤鲚(Coilia mystus)和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是优势种, 赤鼻棱鳀(Thryssa kammalensis)等是常见种; 夏季凤鲚是优势种, 横纹东方鲀(Takifugu oblongus)等是常见种。温度适应上, 兴化湾和闽江口鱼类均以暖水种为主, 分别占总种数的76.62%和75.00%, 其余是暖温种; 在盐度适应方面, 则是沿岸种和近海种居多, 分别占总种数的91.67%和87.01%。闽江口的河口种多于兴化湾。两个海域鱼类种类组成的相似度较高, 而各自水体不同季节之间的相似度较低。由此推测, 季节变化是导致兴化湾或闽江口鱼类种类组成变化的主要因素, 盐度差异是次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