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拓1,周志华1*,董晖1,郭立新1,郑苗淼1,王泳腾1,秦亚龙2,顾钰峰2,袁良琛2,廖景平3,4*
收稿日期:2025-08-04
修回日期:2025-10-20
通讯作者:
廖景平
Tuo He1, Zhihua Zhou1*, Hui Dong1, Lixin Guo1, Miaomiao Zheng1, Yongteng Wang1, Yalong Qin2, Yufeng Gu2, Liangchen Yuan2, Jingping Liao3,4*
1 Wildlife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Center, National Forestry and Grassland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714
2 Department of Wildlife Conservation, National Forestry and Grassland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714
3 South China Botanical Garde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angzhou 510650
4 South China National Botanical Garden, Guangzhou 510650
Received:2025-08-04
Revised:2025-10-20
Contact:
Jingping Liao
摘要: 全球植物园历经从古代园林到现代科学机构的演变,逐步发展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力量。国家植物园作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科学研究与公众教育的重要科学机构,其全球体系化发展现状与功能优化路径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系统分析了英国、法国、俄罗斯、南非等国的国家植物园体系,总结其在组织架构、科研布局与功能协同方面的创新实践经验。研究表明,各国国家植物园普遍通过明确使命定位、强化保护导向的科学评估、规范活植物收藏管理、推进科学收藏数字化和创新植物资源利用等策略,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效能和国际影响力。结合全球国家植物园的发展经验,本文建议中国国家植物园体系应聚焦植物多样性保护核心使命,构建科学完善的迁地保护网络,推动珍稀濒危植物综合保护和野外回归技术创新,建设自然教育基地以提升公众参与。未来,中国国家植物园体系应有机统筹迁地保护与就地保护,与国家公园体系共同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新格局,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何拓, 周志华, 董晖, 郭立新, 郑苗淼, 王泳腾, 秦亚龙, 顾钰峰, 袁良琛, 廖景平. 全球国家植物园发展现状与启示:兼论中国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路径. 生物多样性, DOI: 10.17520/biods.2025310.
Tuo He, Zhihua Zhou, Hui Dong, Lixin Guo, Miaomiao Zheng, Yongteng Wang, Yalong Qin, Yufeng Gu, Liangchen Yuan, Jingping Liao. Development Status of Global National Botanical Gardens and Its Implications: Toward a Strategic Framework for China’s National Botanical Garden System. Biodiversity Science, DOI: 10.17520/biods.2025310.
| [1] | 韩群力. 关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未来优先行动的建议[J]. 生物多样性, 2025, 33(9): 25144-. |
| [2] | 李彬彬, 葛蕴丰, 吴舒尧, 华方圆, 米湘成, 曾玉红. 中国长江流域生态恢复回顾与展望[J]. 生物多样性, 2025, 33(9): 25291-. |
| [3] | 武慧, 俞乐, 赵剑桥, 郑诗军, 刘涛, 戚文超, 赵强, 朱丽, 申小莉, 马克平. 全球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生态代表性与保护成效的南北差异[J]. 生物多样性, 2025, 33(9): 25267-. |
| [4] | 钱嘉宁. 履行就地保护义务的投资仲裁风险及应对[J]. 生物多样性, 2025, 33(7): 24333-. |
| [5] | 时永强, 单秀娟, 赵杰, 王一诺, 栾青杉, 卞晓东, 陈云龙, 金显仕. 1958-2020年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演变[J]. 生物多样性, 2025, 33(7): 24437-. |
| [6] | 陈耀辉, 周梓华, 邱洪, 张敬怀. 广东省海岸带牡蛎礁的分布特征、主要威胁及保护建议[J]. 生物多样性, 2025, 33(7): 24414-. |
| [7] | 董雪云, 夏富才, 周繇, 张立秋, 何怀江, 刘冰, 姜润华, 王洪峰. 吉林省野生维管植物名录[J]. 生物多样性, 2025, 33(7): 25120-. |
| [8] | 金冬梅, 何拓, 董晖, 马其侠, 胡永红. 我国植物园体系如何更好地践行植物多样性保护?[J]. 生物多样性, 2025, 33(6): 24441-. |
| [9] | 赵富伟. 遗传资源数字序列信息多边机制的谈判进程及我国的对策[J]. 生物多样性, 2025, 33(6): 24559-. |
| [10] | 李云翱, 张文富, 赵桂刚, 杨春燕, 陈向清, 袁盛东, 曹敏, 蔡望, 杨洁. 空气环境DNA在陆生脊椎动物多样性监测上的应用: 以西双版纳20 ha森林动态样地为例[J]. 生物多样性, 2025, 33(6): 24318-. |
| [11] | 干靓, 刘巷序, 鲁雪茗, 岳星. 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中国大城市的保护政策与优化方向[J]. 生物多样性, 2025, 33(5): 24529-. |
| [12] | 曾子轩, 杨锐, 黄越, 陈路遥. 清华大学校园鸟类多样性特征与环境关联[J]. 生物多样性, 2025, 33(5): 24373-. |
| [13] | 臧明月, 刘立, 马月, 徐徐, 胡飞龙, 卢晓强, 李佳琦, 于赐刚, 刘燕. 《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下的中国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J]. 生物多样性, 2025, 33(5): 24482-. |
| [14] | 祝晓雨, 王晨灏, 王忠君, 张玉钧. 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与展望[J]. 生物多样性, 2025, 33(5): 25027-. |
| [15] | 袁琳, 王思琦, 侯静轩. 大都市地区的自然留野: 趋势与展望[J]. 生物多样性, 2025, 33(5): 24481-. |
| 阅读次数 | ||||||
|
全文 |
|
|||||
|
摘要 |
|
|||||
备案号:京ICP备16067583号-7
Copyright © 2022 版权所有 《生物多样性》编辑部
地址: 北京香山南辛村20号, 邮编:100093
电话: 010-62836137, 62836665 E-mail: biodiversity@ibc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