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 ›› 2001, Vol. 09 ›› Issue (2): 138-144. DOI: 10.17520/biods.2001021
汪小凡,廖万金,宋志平
WANG Xiao-Fan,LIAO Wan-Jin,SONG Zhi-Ping
摘要: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分布于华中地区的11个小毛茛(Ranunculus ternatus)居群的遗传分化进行了检测。对8个酶系统17个酶位点上的分析结果表明,该种各居群 的各项遗传多样性指标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多态位点比率(P)为0~53.0%,平均每位点等位基因数(A)为1~1.647,平均预期杂合度(He)和观察杂合度(Ho)分别为0~0.108和0~0.102。居群间遗传一致度甚高(I=0.9754~0.9991)。根据Nei′s遗传距离所作出的聚类分析表明,豫南信阳地区3个居群与湖北省武汉地区8 个居群之间关系较远。而在武汉地区,长江以北的居群及长江以南的部分居群分别相聚在一 起。用GPS定位方法得到居群间空间距离并据此聚类,结果显示了该种的遗传分化与地理因 素 的相关性,并推测出长江的隔离作用加强了两岸居群间的遗传分化。同时发现一个生于独特 生境的居群在表型和遗传结构上都已与其他邻近居群有了很大分异,由于该居群在所检测的 酶位点上均无特有等位基因出现,作者认为不宜将其作为新种或新变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