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 ›› 2025, Vol. 33 ›› Issue (3): 24585. DOI: 10.17520/biods.2024585 cstr: 32101.14.biods.2024585
• 昆蒙框架如何在中国体制下成为主流工作目标专题 • 上一篇 下一篇
顾婧婧1, 刘宜卓2*, 苏杨3
Jingjing Gu1, Yizhuo Liu2*,Yang Su3
1 Xianju County Biodiversity Resource Conservation Center, Xianju National Park Management Committee, Taizhou, Zhejiang 317300, China
2 School of Marxism,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350, China
3 Management World Journal Press,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the State Council, Beijing 100026, China
摘要: 在中国国情下完成《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简称《昆蒙框架》)目标, 基层地方政府是重要角色, 要落地的举措大多由其实施或监督。对于生物多样性治理和应对气候变化这样需要全社会合力完成的国际目标而言, 中国体制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但对自上而下的任务, 地方政府习惯于优先和全力完成与考核目标挂钩和有明确资金支持的。中国体制优势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履约中已经显现, 但在《生物多样性公约》履约上相形见绌, 原因即为履约任务没有体现在地方政府的规划、考核中, 且资金支持薄弱。建议借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任务, 推动《昆蒙框架》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转化为各级政府尤其是基层地方政府的任务, 使得国际履约工作获得中国体制下的刚性支持; 建立健全各级政府协调机制, 构建各部门各行业政策体系; 扭转生物多样性工作属于生态环境部门工作的观念, 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治理联合机制, 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等形成生态环境部门调度基层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