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 ›› 2021, Vol. 29 ›› Issue (1): 0-0.DOI: 10.17520/biods.2020192
• •
董 雷1 王 静1,4 刘永刚2 赵志平3 米湘成1 郭 柯1,4*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93)
2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93)
3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 北京 100012)
4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Lei Dong1,
Jing Wang1,4, Yonggang Liu2, Zhiping Zhao3,
Xiangcheng Mi1, Ke Guo1,4*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Vegetation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Institute of Botan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93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Botan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93
3 Research Center for Biodiversity, 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Beijing 100012
4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摘要: 灌丛是太行山地区最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 灌丛群落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及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京津冀地区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选择太行山最具代表性的两种灌木群落——荆条(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灌丛和三裂绣线菊(Spiraea trilobata)灌丛为研究对象, 利用净亲缘关系指数(net relatedness index, NRI)和多元回归等方法探究了两种灌丛群落构建机制的异同及影响的环境因子, 此外还利用谱系结构主坐标分析(principal coordinates of phylogenetic structure, PCPS)对决定群落谱系结构的关键系统发育节点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 两种灌丛群落内灌木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没有显著差异, 但谱系结构差异显著。三裂绣线菊群落表现出显著的谱系发散趋势, 而荆条群落谱系聚集程度高于三裂绣线菊群落但未表现出显著的谱系结构。三裂绣线菊灌丛群落构建的驱动机制是生态位分化, 荆条灌丛中生境过滤作用有所增加, 与生态位分化共同驱动其群落构建过程。与干旱胁迫相关的生境过滤因素增加是荆条灌丛群落谱系聚集程度增加的重要原因。PCPS二维排序结果表明: 荆条灌丛群落谱系趋向聚集与其群落内缺乏蔷薇目、壳斗目等亲缘关系较远的类群有关, 而三裂绣线菊灌丛群落物种内则包含较多的演化分支。总体而言, 环境过滤不是决定太行山地区灌丛群落构建的主要驱动因素, 但水分条件仍然是影响区域群落谱系结构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