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瑀璐1,2, 周仕顺2, 李仁2,3*
Yulu Pu1,2, Shishun Zhou2, Ren Li2,3*
1 School of Ethnic Medicine, Yunnan Minzu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500
2 Xishuangbanna Tropical Botanical Garde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Xishuangbanna, Yunnan 666303
3 Southeast Asia Biodiversity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Xishuangbanna, Yunnan 666303
摘要: 香料植物是大航海时代以来的主要贸易商品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和药用价值。开展香料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研究,符合现代社会需求和大健康产业的发展趋势。民族植物学对植物资源的开发和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有关人类安全和具有药理活性的药物筛选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线索。中国缅甸老挝热带地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热点地区之一,具有丰富的香料植物资源和文化多样性。本研究以中国、缅甸、老挝的傣族、哈尼族、瑶族、老挝人、克木人、缅族、钦族和克钦族等8个民族利用的香料植物为研究对象,基于民族植物学原理和多学科方法,通过1985-2024年中英文文献检索、野外科考、半结构访谈、市场和村寨调查,完成了中国缅甸老挝热带香料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民族利用的香料植物414种(含变种),分属于63个科和206个属。其用途涵盖药用(300种,含药食两用74种)、蔬菜(123种)、调味(95种)等,其利用部位以叶(46.38%)、根(21.74%)为主。利用价值(UV)超过0.2的植物大多为药食两用的香料植物。资源来源中纯野生有177种(42.75%)、栽培的有185种(44.69%),这其中仅有12%实现了从野生采集到人工栽培再到市场销售的全过程。中缅、中老、缅老地区民族利用的香料植物Jaccard相似性指数为0.20-0.25,整体偏低,表明不同地区民族在长期适应各自生态环境和文化背景下形成了各自的植物利用传统,反映了该地区丰富的文化多样性和民族植物学知识的独特性。此外,调查发现处于保护或受威胁的物种有52 种(12.56%),经评估和筛选,其中有15种需要重点研究、保护和利用。本研究完成了全球第一份系统全面展示中国缅甸老挝热带地区民族利用香料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编目,既可为中国缅甸老挝三国香料植物资源在食品、药品和化妆品产业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提供知识原型,也为实施跨国境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绿色“一带一路”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