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 ›› 2004, Vol. 12 ›› Issue (6): 578-585. DOI: 10.17520/biods.2004073
王丽侠, 李英慧, 李伟, 朱莉, 关媛, 宁学成, 关荣霞, 刘章雄, 常汝镇, 邱丽娟*
WANG Li-Xia, LI Ying-Hui, LI Wei, ZHU Li, GUAN Yuan, NING Xue-Cheng, GUAN Rong-Xia, LIU Zhang-Xiong, CHANG Ru-Zhen, QIU Li-Juan
摘要: 利用长江春大豆初选核心种质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标记和农艺性状表型等基础数据,对用不同个体取样方法以及不同数据类型建立的核心种质进行评价,目的是为确定中国大豆(Glycine max)核心种质的最佳取样策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根据SSR分子数据聚类,采用类内随机取样、类内以遗传相似性系数取样以及仅依据遗传相似性系数取样都可用于大豆核心种质构建。但是综合不同评价参数发现,以类内随机取样最佳,类内按遗传相似性系数取样次之,单独以遗传相似性系数取样较差。分析不同SSR等位变异保留比例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发现,当保留90%和80%的SSR等位变异时,核心种质具有更高的遗传多样性。由于与SSR分子数据对种质遗传关系评价的不一致性,农艺性状等基础数据虽然可用来构建核心种质,但其SSR分子水平代表性相对较低。本研究结果还表明,用不同方法或同一方法不同重复次数取样建立的核心种质具有异质性,且这种异质性随核心种质取样比例的降低而增大。因此,虽然可依据不同数据类型确定相应的方法建立核心种质,但综合表型和分子数据建立的核心种质更具有代表性。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