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 ›› 2025, Vol. 33 ›› Issue (3): 24487-0. DOI: 10.17520/biods.2024487 cstr: 32101.14.biods.2024487
• 昆蒙框架如何在中国体制下成为主流工作目标专题 • 上一篇 下一篇
周志华1*, 金效华2, 罗颖3, 李迪强4, 岳建兵1, 刘芳4, 何拓1, 李希3, 董晖1, 罗鹏1
Zhihua Zhou1*, Xiaohua Jin2, Ying Luo3, Diqiang Li4, Jianbing Yue1, Fang Liu4, Tuo He1, Xi Li3, Hui Dong1, Peng Luo1
1 Wildlife Conservation and Monitoring Center, National Forestry and Grassland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714, China
2 Institute of Botan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93, China
3 Department of Protected Area Management, National Forestry and Grassland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714, China
4 Ecology and Nature Conservation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Beijing 100094, China
摘要: 本文结合中国林草部门职能, 从生态系统保护、物种保护、遗传资源保护和生物安全、保障措施、公平要求等五方面, 逐条梳理了林草部门落实《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23个行动目标的法律基础和实施机制, 指出中国林草部门承担着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体工作, 其职能与2030行动目标高度相关, 制定实施了多部全国性的规划、计划和方案, 并出台了生态保护补偿、林长制等措施以落实上述目标。论文分析了林草部门与其他部门如何协同工作以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典型路径, 深入讨论了总体目标设立→分目标设立→具体事项落实→执法监督与评估4个阶段。论文总结了林草部门在生物多样保护方面取得的良好成效, 即建立了包括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重要栖息地在内的就地保护体系, 包括国家植物园、濒危物种保护研究中心在内的迁地保护体系, 执法力度不断加强, 许多濒危物种受到良好保护, 开展大量双多边国际合作, 广泛宣传提升了公众保护意识等, 生态系统质量和野生种群数量不断提升。本文还深入分析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提出了通过推动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加快国家公园体系建设、解决物种就地保护空缺问题来完善就地保护网络, 完善以国家植物园为引领的迁地保护网络建设、完善生物多样性监督执法体系、促进生物多样性主流化4个方面的具体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