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于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理念的中国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提升
生物多样性
2025, 33 (5):
24524-.
DOI: 10.17520/biods.2024524
生物多样性持续丧失已成为全球最严重的环境挑战之一。如何在城市发展中有效保护和提升生物多样性已成为紧迫的关键问题。在《生物多样性公约》机制下, 《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下简称《昆蒙框架》)的达成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为实现《昆蒙框架》目标要求, 中国形成了系列履约机制并建立了以市级住建部门为主的多部门协作模式。围绕目标12呈现多学科交叉、政府与学界广泛合作的趋势。我国迭代推进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模式, 重点探索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协同路径, 并在我国东部城市形成代表性示范区域。在此背景下的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提升工作体现了持续优化与高度融合的特点。通过底线型指标进行管控约束、导向型指标作为实施工具进行建设引导, 主要将生物多样性从纳入城市发展主流、显著提高城市绿地的规模质量与连通性、改善人类健康与福祉3个领域展开实践。此外, 从景观、生态系统、物种、社会参与4个层次, 聚焦为19个关键任务, 其中12项回应了《昆蒙框架》目标12的关切。在绿色高质量发展和城市模式可持续实践背景下, 应首先夯实履约视角下的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目标体系、加强保护主流化、建立更为全面和有效的协调机制。重视城市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全要素、全周期衔接, 提高其与城市居民福祉和健康的联系性, 探索形成特色鲜明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生物、宜居、福祉”三位一体的中国路径。 ![]() View image in article
图2
政策文本中城市生物多样性的部门协作关系
正文中引用本图/表的段落
我国地方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提升形成了多部门的协作模式。以“园林城市” “生态园林城市” “森林城市” “公园城市” “花园城市”作为政策关键词在北大法宝(www.pkulaw.com/law)平台进行搜索, 并进一步对直接提到“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部门”的文本进行检索统计(图2), 共获得68条有效数据。根据统计结果, 城市生物多样性主要责任单位为住建部门, 占26.52%, 生态环境部门、林业部门、自然资源部门也有较多参与, 也有少量其他部门(如交通输运部门)的参与。住建部门与林业部门、生态环境部门之间的合作较为密切, 此外, 部分地方政府形成了与中国科学院合作的工作网络。总体而言, 目前的协作模式为多部门合作协同, 较为复杂, 未形成统一的协作模式。
本文的其它图/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