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图/表 详细信息
大熊猫国家公园全民公益性评价研究: 基于利益相关者感知视角
张雨琦, 文君, 张引, 李晟之
生物多样性    2024, 32 (9): 24240-.   DOI: 10.17520/biods.2024240
摘要   (306 HTML8 PDF(pc) (4794KB)(250)  

全民公益性作为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三大理念之一, 相关研究以理论和定性分析为主, 较少有实证研究和定量评价, 为保护实践提供的科学依据有限。本研究基于“全民共有-全民共建-全民共享”三维框架, 构建了国家公园全民公益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利益相关者感知视角, 通过问卷调查、线性判别分析、分层回归分析等方法, 对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全民公益性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 (1)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全民公益性评价较为积极, 其感知程度由高到低为: 全民共有 > 全民共享 > 全民共建; (2)各类利益相关者对全民公益性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异, 其中管理局和地方政府最为积极, 当地社区最为消极, 地方企业、专家学者和访客较为中立。研究指出, 全民公益性的基层实践需要重点关注当地社区, 全面推广社区共管, 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以促进社区参与共建和利益共享。此外, 应促进利益相关者的沟通交流、优化各类主体参与的方式和途径。研究旨在丰富全民公益性的理论内涵, 提出定量测度全民公益性水平的有效方法, 为优化国家公园公众参与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View image in article
图4 大熊猫国家公园全民公益性评价的线性判别分析结果
正文中引用本图/表的段落
然后, 使用线性判别分析判定6类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似性或差异性(图4)。结果显示(表3)只有地方政府(69.06%)和当地社区(90.86%)被高度识别, 说明这两类群体对全民公益性的感知存在显著差异。结合图4可以判定, 地方政府和管理局对全民公益性的感知比较接近, 专家学者、地方企业和访客均较为分散, 而社区居民单独成组。这说明全民公益性的评价差异主要在于地方政府和管理局、当地社区和其他3类主体之间。其中, 管理机构和地方政府对全民公益性的评价较高, 当地社区的评价较低,专家学者、地方企业和访客的评价处于中间水平。
本文的其它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