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2016年, 第5期
    刊出日期:2016-05-20

    中国典型脊椎动物。从左至右, 从上至下, 分别为极北蝰(Vipera berus)、野马(Equus przewalskii)、普通(Buteo buteo)、西藏盘羊(Ovis hodgsoni)、藏羚(Pantholops hodgsonii)、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野骆驼(Camelus ferus)、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亚洲象(Elephas maximus)、蒙原羚(Procapra gutturosa)、金钱豹(Panthera pardus)、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猕猴(Macaca mulatta)、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丹顶鹤(Grus japonensis)、黑熊(Ursus thibetanus)、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中华凤头燕鸥(Thalasseus bernsteini)、果子狸(Paguma larvata)。除极北蝰为陈代强拍摄, 亚洲象为Krishnappa S. Yathin拍摄, 黄腹角雉为张雁云拍摄, 中华凤头燕鸥为陈水华拍摄之外, 其余照片为蒋志刚拍摄。(封面设计: 李立立、蒋志刚)

      
    整期pdf文件
    2016年第5期整期pdf文件
    生物多样性. 2016, 24(5):  0-0. 
    摘要 ( 1249 )   PDF (2858KB) ( 4394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编者按
    中国脊椎动物生存现状研究
    蒋志刚
    生物多样性. 2016, 24(5):  495-499.  doi:10.17520/biods.2016097
    摘要 ( 2064 )   HTML ( 47 )   PDF (332KB) ( 2208 )   知识图谱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
    蒋志刚, 江建平, 王跃招, 张鹗, 张雁云, 李立立, 谢锋, 蔡波, 曹亮, 郑光美, 董路, 张正旺, 丁平, 罗振华, 丁长青, 马志军, 汤宋华, 曹文宣, 李春旺, 胡慧建, 马勇, 吴毅, 王应祥, 周开亚, 刘少英, 陈跃英, 李家堂, 冯祚建, 王燕, 王斌, 李成, 宋雪琳, 蔡蕾, 臧春鑫, 曾岩, 孟智斌, 方红霞, 平晓鸽
    生物多样性. 2016, 24(5):  500-551.  doi:10.17520/biods.2016076
    摘要 ( 13943 )   HTML ( 477 )   PDF (1130KB) ( 12483 )   英文版   知识图谱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红色名录评估研究中国哺乳动物受威胁现状及其原因
    蒋志刚, 李立立, 罗振华, 汤宋华, 李春旺, 胡慧建, 马勇, 吴毅, 王应祥, 周开亚, 刘少英, 冯祚建, 蔡蕾, 臧春鑫, 曾岩, 孟智斌, 平晓鸽, 方红霞
    生物多样性. 2016, 24(5):  552-567.  doi:10.17520/biods.2015311
    摘要 ( 2317 )   HTML ( 47 )   PDF (14782KB) ( 2150 )   知识图谱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依据中国哺乳类野生种群与生境现状, 我们利用IUCN Red List Categories and Criteria (Version 3.1), Guidelines for Using the IUCN Red List Categories and CriteriaGuidelines for Application of IUCN Red List Criteria at Regional and National Levels (Version 4.0), 评价了中国所有已知的673种哺乳动物的濒危状况。本次评估了71种《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15)》没有评估的哺乳动物, 还评估了60种《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15)》误认为中国没有分布的哺乳动物。发现中国有3种哺乳动物“野外灭绝”, 3种“区域灭绝”。受威胁中国哺乳动物共计178种, 约占评估物种总数的26.4%, 高于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物种平均受威胁率(21.8%)。中国哺乳动物1/4的特有种属于受威胁物种。受威胁比例最高的目是灵长目、食肉目与鲸偶蹄目。多数省区的受威胁哺乳动物物种占本省区哺乳动物总数的20-30%。中国哺乳动物种类多分布在中国第二级地理阶梯。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哺乳动物虽然种类少, 但是受威胁哺乳动物的种类比例高。过度利用、生境丧失和人类干扰名列受威胁哺乳动物致危因子的前3位。自从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以来, 一些中国濒危哺乳动物的生存状况得到了改善。然而, 鉴于中国哺乳动物区系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以及中国地形地貌的复杂性, 如何拯救这些濒危物种仍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项艰巨任务。

    中国鸟类红色名录评估
    张雁云, 张正旺, 董路, 丁平, 丁长青, 马志军, 郑光美
    生物多样性. 2016, 24(5):  568-577.  doi:10.17520/biods.2015294
    摘要 ( 4008 )   HTML ( 82 )   PDF (5010KB) ( 2795 )   知识图谱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有1,372种鸟类, 其中77种为中国特有。由于资源过度利用、栖息地丧失和片断化、环境污染等原因, 中国的鸟类多样性保护面临严峻的挑战。为了全面评估当前中国野生鸟类的濒危状况, 国家环境保护部支持启动了“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的编制工作。依照IUCN的标准, 对中国鸟类的受胁状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评估。通过确定评估对象、数据收集、初评、初核、复审、定稿等步骤, 集国内27位鸟类学家的力量, 完成了本次评估。结果表明: 区域灭绝(RE)3种, 分别是白鹳(Ciconia ciconia)、镰翅鸡(Falcipennis falcipennis)和赤颈鹤(Grus antigone), 极危(CR)15种, 濒危(EN)51种, 易危(VU)80种, 近危(NT)190种; 无危(LC)876种, 数据缺乏(DD)157种。列为极危、濒危和易危等级的受胁鸟类合计146种, 占中国鸟类种数的10.6%。受威胁程度最高的科是鹈鹕科和犀鸟科, 这两个科100%的物种都属于受胁种。。77种特有鸟类中有29种(37.7%)属于受胁种。陆禽和猛禽是受胁最严重的生态类群, 分别有25.2%和23.2%的种类处于受胁状态。不同行政区域受胁鸟类差异较大。本工作对于我国鸟类保护和履行国际公约等工作均有重要意义。

    通过红色名录评估探讨中国爬行动物受威胁现状及原因
    蔡波, 李家堂, 陈跃英, 王跃招
    生物多样性. 2016, 24(5):  578-587.  doi:10.17520/biods.2015354
    摘要 ( 2274 )   HTML ( 38 )   PDF (5530KB) ( 1982 )   知识图谱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评估中国爬行动物红色名录, 我们按照爬行动物生物学特性, 适当修改了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标准Version 3.1。在此基础上, 评估了中国爬行动物生存现状, 参与编制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此次评估的中国爬行动物有3目32科133属461种, 结果为: 区域灭绝(RE) 2种、极危(CR) 34种、濒危(EN) 37种、易危(VU) 66种、近危(NT) 78种、无危(LC) 175种以及数据缺乏(DD) 69种。中国受威胁(包括极危、濒危、易危)的爬行动物共计137种, 约占总数的29.72%, 包括龟鳖目31种、有鳞目蛇亚目67种、蜥蜴亚目38种和鳄形目1种, 高于2014年《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估的世界爬行动物受威胁比例(13.61%)。在所有受威胁物种中, 受威胁比例最高的类群是鳄形目(100%)和龟鳖目(91.18%), 其次是有鳞目蛇亚目(28.39%), 第三是有鳞目蜥蜴亚目(20.21%)。中国爬行动物特有种受威胁物种有39种, 占特有种总数(143种)的27.27%, 占受威胁物种总数(137)的28.47%。长江以南的华南和西南地区受威胁的物种最多。爬行动物受人类干扰严重, 主要表现为: 栖息地质量退化及生境破碎化、过度利用及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尽管自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以来, 一些中国濒危爬行动物的生存状况得到改善。但鉴于中国爬行动物区系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地形地貌的复杂性及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 为了维持区域生态安全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拯救中国濒危爬行动物, 尤其是中国特有爬行动物中的极危物种, 是中国动物保护工作最迫切的任务之一。

    中国两栖动物受威胁现状评估
    江建平, 谢锋, 臧春鑫, 蔡蕾, 李成, 王斌, 李家堂, 王杰, 胡军华, 王燕, 刘炯宇
    生物多样性. 2016, 24(5):  588-597.  doi:10.17520/biods.2015348
    摘要 ( 2662 )   HTML ( 47 )   PDF (509KB) ( 3024 )   知识图谱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了解我国两栖动物受威胁现状和致危因素, 进而制定相关的保护措施和开展国际合作, 本文依据中国两栖动物野生种群与生境现状, 利用《IUCN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和标准》(3.1版)和《IUCN物种红色名录标准在国家或地区的应用指南》(4.0版), 对中国已知的408种两栖动物的濒危状况进行了评估, 并编制了《中国两栖动物红色名录》。评估结果表明: 中国两栖动物有1种灭绝, 1种区域灭绝, 受威胁的两栖动物共计176种, 占评估物种总数的43.1%, 明显高于《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15)的物种受威胁率(30.8%)。中国两栖动物特有种272种, 其中48.9%属于受威胁物种。中国两栖动物受威胁比例最高的目是有尾目(63.4%), 明显高于无尾目(39.0%); 受威胁比例最高的科是隐鳃鲵科(Cryptobranchidae) (仅有1种, 100%受威胁), 小鲵科(Hynobiidae) (86.7%)和叉舌蛙科(Dicroglossidae) (78.1%)。有11个省区的受威胁物种数占本省区两栖动物物种总数的30%及以上, 前3位分别是四川(40.8%)、广西(39.2%)和云南(37%)。中国大多数两栖动物物种分布在西南山地和华南地区, 以海拔2,000 m以下区域为主。栖息地退化或丧失、捕捉、环境污染列受威胁两栖动物致危因子的前3位。鉴于中国两栖动物区系的复杂性和独特性, 进一步加强两栖动物资源调查、种群和生境监测及相关科学研究, 仍是今后一段时期开展两栖动物多样性保护和濒危物种拯救行动的关键性基础工作。

    通过红色名录评估研究中国内陆鱼类受威胁现状及其成因
    曹亮, 张鹗, 臧春鑫, 曹文宣
    生物多样性. 2016, 24(5):  598-609.  doi:10.17520/biods.2015331
    摘要 ( 1943 )   HTML ( 53 )   PDF (81700KB) ( 1721 )   知识图谱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已有的基础资料, 采用IUCN评估等级和标准, 对中国目前已鉴定的1,443种内陆鱼类受威胁现状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显示, 1,443种内陆鱼类中, 灭绝3种、区域灭绝1种、极危65种、濒危101种、易危129种、近危101种、无危454种和数据缺乏589种。同已有的IUCN评估结果相比, 本次被评估的物种数目多, 受威胁物种大幅度增加, 其数目达295种, 占已知中国内陆鱼类总数的20.44%, 低于全球平均值(29%)。属于灭绝等级的鱼类是大鳞白鱼(Anabarilius macrolepis)、异龙鲤(Cyprinus yilongensis)和茶卡高原鳅(Triplophysa cakaensis); 属于区域灭绝等级的鱼类是长颌北鲑(Stenodus nelma)。鲤科是受威胁物种数最多的科, 其中裂腹鱼亚科和鲤亚科的种类受威胁程度最高。长江上游和珠江上游受威胁物种最多, 是受威胁最严重的地区。中国内陆鱼类受威胁的主要因素为河流筑坝、生境退化或丧失、酷渔滥捕和引进外来种。列入数据缺乏等级的鱼类较多, 占中国内陆鱼类的40.82%, 表明对中国内陆鱼类物种多样性了解不充分, 需要加强野外调查以积累基础资料。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的制定及其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
    臧春鑫, 蔡蕾, 李佳琦, 吴晓莆, 李晓光, 李俊生
    生物多样性. 2016, 24(5):  610-614.  doi:10.17520/biods.2015272
    摘要 ( 3122 )   HTML ( 72 )   PDF (326KB) ( 2542 )   知识图谱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早在20世纪80年代, 我国就引入IUCN红色名录原理, 对我国生物物种的濒危状况开展评估工作。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气候变化, 一些物种的数量和分布区发生了变化, 加之在以往的评估中存在一些不足, 亟需对我国生物物种的濒危状况开展一次全面的评估。2008年, 环境保护部联合中国科学院启动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的编制工作,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和《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分别于2013年9月和2015年5月正式对外发布。本文回顾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的编制背景、过程和取得的成果。《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完成了对我国34,450种高等植物和除海洋鱼类外的4,357种脊椎动物受威胁状况的评估, 是迄今为止对象最广、信息最全、参与专家人数最多的一次评估。在评估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统计了中国已知高等植物和脊椎动物物种数, 确定了物种丰富度在世界上的排名; 完善了国际上所使用的IUCN红色名录评估等级标准体系; 评估分析了我国已知高等植物和脊椎动物的受威胁程度及分布差异; 评估分析了高等植物和脊椎动物濒危灭绝的原因, 其中人类活动导致的生境丧失和退化是首要因素。这些成果将对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 微信号:swdyx_wx

  • 淘宝店二维码

  • 微店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