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2001年, 第4期
    刊出日期:2001-11-20
      
    论文
    云南横断山区蚤类物种多样性的地理分布趋势与重要环境因素的关系
    龚正达, 吴厚永, 段兴德, 冯锡光, 张云智, 刘泉
    生物多样性. 2001, 09(4):  319-328.  doi:10.17520/biods.2001048
    摘要 ( 3742 )   PDF (251KB) ( 4526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云南横断山区具代表性的7个山系共9个样区山地蚤类及其宿主动物的垂直分布调查结果,并参考以往的部分调查资料,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应用不同山系样区各垂直带蚤类物种多样性的平均值作为指标,就云南横断山区蚤类物种多样性的地理分布趋势和规律,与宿主动物和重要环境因素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显示,蚤类物种多样性的地理分布趋势是由西北→南→东→北呈递减的趋势。与变化趋势密切相关的重要因素是水湿条件,其次是经度的影响。另外还与蚤类的丰富度、地理环境、垂直带和人们的生产活动等因素有关。研究认为,形成蚤类与宿主动物间多样性地理分布趋势上的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对环境的适应性不同,其中水湿条件就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研究还发现,横断山蚤类在我国蚤类区系中是多样性最高的地区,它充分地反映了横断山区栖息地异质性对物种数的重要影响,并说明栖息地异质性对物种—面积关系起着重要作用。
    鄂尔多斯高原地区昆虫物种多样性研究
    于晓东, 周红章, 罗天宏
    生物多样性. 2001, 09(4):  329-335.  doi:10.17520/biods.2001049
    摘要 ( 3311 )   PDF (314KB) ( 2395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鄂尔多斯高原有特殊生境类型,本文研究了该地区的昆虫物种多样性变化及影响因素,得到以下结果:(1)利用巴氏罐诱法得到昆虫标本约5159号,其他无脊椎动物标本291号,鞘翅目为优势昆虫类群,其数量占昆虫标本总数的45.8%,其中拟步甲和步甲个体数量较多,占所有甲虫总数的92.8%;(2)根据甲虫的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的特点将4个调查地点分为两组:一组为以荒漠灌丛为主的杭锦旗和植被类型多样化的石灰庙,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和个体数量较高;另一组为以人工植被区为主的石龙庙和新街镇,物种均匀度指数较高;(3)主成分排序(PCA)可以将该地区的甲虫群落分为人工植被区和荒漠植被区2种类型,反映降水和植被类型是决定甲虫群落组成的关键因素;(4)降水梯度对甲虫物种多样性有很大影响,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与降水梯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个体数量与降水梯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物种的丰富度与降水梯度没有相关关系。以上结果表明,在鄂尔多斯高原地区,只有减少人为干扰,加强保护脆弱的原有植被,才能保护特有的昆虫种类;只有大力开展固沙造林植草,才能改善环境,提高该地区的昆虫物种多样性。
    广西十万大山地区的鱼类区系及其动物地理学分析
    赵亚辉, 张春光
    生物多样性. 2001, 09(4):  336-344.  doi:10.17520/biods.2001050
    摘要 ( 4108 )   PDF (336KB) ( 3429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于1998年和1999年对广西西南部十万大山地区的鱼类区系进行了调查。十万大山是我国大陆最南端的山脉,该地区共有野生鱼类102种,由于南北坡河流分属不同水系,两地的鱼类组成有很大差异。北坡各支流均汇入明江(珠江水系的一个支脉),其鱼类组成具有明显的珠江水系特点,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上属华南区珠江亚区。南坡各水系多独流入海,鱼类组成与珠江和海南岛诸水系均有较大共性,反映出地史上这些水系之间曾有着广泛的交流和联系,但与海南岛亚区的鱼类区系成分更为接近,动物地理区划应归属海南岛亚区。
    陕西渭河平原地区鸟类物种多样性研究
    胡伟, 陆健健
    生物多样性. 2001, 09(4):  345-351.  doi:10.17520/biods.2001051
    摘要 ( 3806 )   PDF (269KB) ( 3044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99年12月~2000年10月,按冬、春、夏、秋四季,在渭河谷地咸阳地区3个阶地上取有代表性的区域作样带调查,记录鸟类种类和数量,分析不同生境鸟类多样性及其变化规律。本次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24种,隶属于15目35科79属。研究表明,该地区的鸟类总体α多样性水平较高,达3.2845,但不同季节各阶地的多样性水平不高;较高的β多样性指数反映了鸟类种类和组成在不同阶地间变化较大。阶地间多样性的差异表明我国渭河平原地区湿地对鸟类多样性有显著的影响,水是限制鸟类分布和栖息的重要因子。
    应用资源选择函数研究朱鹮的巢址选择
    李欣海, 马志军, 李典谟, 丁长青, 翟天庆, 路宝忠
    生物多样性. 2001, 09(4):  352-358.  doi:10.17520/biods.2001052
    摘要 ( 3873 )   PDF (269KB) ( 3985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介绍了资源选择函数的原理与方法,并分析了朱鹮(Nipponia nippon)的巢址选择我们将上述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两种方法都显示水田面积、营巢树高度海拔高度和人类干扰程度对朱鹮巢址选择有较大影响,而巢向、巢上郁闭度、坡向和坡度对朱鹮影响较小。然而,两种方法也有明显的差异:资源选择函数显示营巢地的坡位非常重要而主成分分析显示植被密度比较重要。分析表明资源选择函数更好地反映了多种生境因素对朱鹮巢址选择的影响。本文探讨了应用资源选择函数所必须注意的对照样方选择和参数的独立性问题,并提出了对朱鹮保护工作的建议。
    石山稀有濒危植物在迁地保护后的性状变异
    黄仕训, 李瑞棠, 骆文华, 周太久, 唐文秀, 王燕
    生物多样性. 2001, 09(4):  359-365.  doi:10.17520/biods.2001053
    摘要 ( 3307 )   PDF (244KB) ( 2192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对比研究了7种石山稀有濒危植物在石灰岩土壤以及迁移到酸性土壤后的外形特征、生长发育习性及化学元素含量。结果表明,7种石山稀有濒危植物迁移到酸性土壤后发生了以下变化:1)外形变化主要表现为叶片变大变薄,有的植物种子或叶形有变化;2)迁移后开花、结实、落叶期晚1周以上,在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营养生长期没有变化;3)植物体内的化学元素N、Zn、B、Al的含量增加20%以上,而Ca含量减少10%;4)Al的含量虽增加很多,但仍远低于酸性土壤中的植物;Ca的含量虽然减少,但仍高于酸性土壤植物;5)元素K、B的生物吸收系数在石灰岩土壤高于酸性土壤,其他元素N、P、Ca、Mg、Fe、Al、Mn、Zn的生物吸收系数则是酸性土壤高于石灰岩土壤。
    热带季节雨林林窗边缘不同热力作用面热力效应的季节变化特征
    窦军霞, 张一平, 马友鑫, 刘玉洪, 郭萍, 王进欣
    生物多样性. 2001, 09(4):  366-372.  doi:10.17520/biods.2001054
    摘要 ( 3681 )   PDF (344KB) ( 2632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热带季节雨林雾凉季和湿热季昼间林窗区域不同热力作用面的热力效应初步分析,指出在西双版纳,不论是雾凉季还是湿热季,热带季节雨林林窗边缘壁面均具有不可忽视的热力作用,且由于受林缘树木的影响,热力效应较强的东侧、北侧林缘壁面最大区域出现位置高于次生林林窗,而强度小于次生林林窗。显示了林窗边缘壁面的热力效应除与太阳高度角、太阳辐射的时间长短和强度有关之外,林窗边缘树木高度也是不可忽视的因子。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林窗小气候形成机制提供研究基础,为研究林窗更新及生物多样性问题提供科学参考。
    都江堰地区三种壳斗科植物的种子库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肖治术, 王玉山, 张知彬
    生物多样性. 2001, 09(4):  373-381.  doi:10.17520/biods.2001055
    摘要 ( 3530 )   PDF (391KB) ( 2586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于2000年9月~12月,在都江堰地区对原生林和次生林中3种优势壳斗科(Fagaceae)植物的种子雨和土壤种子库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基于种子雨和土壤种子库测定的种子虫蛀率、种子存活率、脊椎动物捕食率和种子发霉率的估计方法。结果表明:①种子雨持续时间较长,3种壳斗科植物种子雨的高峰期在原生林和次生林中略有差异;② 3种壳斗科植物的种子产量很低,种子雨散落的平均密度不大。在原生林,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枹树(Q. serrata)和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种子下落的平均密度分别为2.3±3.85个/m2,6.5±17.43个/m2和1.9±5.21个/m2;而在次生林则分别为2.4±3.47个/m2,6.5±13.55个/m2和0.3±1.35个/m2;③土壤种子库中,栓皮栎在原生林中没有存留完好的种子,而在次生林的落叶层中存留有少量完好的种子(0.15±0.37个/m2); 枹树在原生林和次生林中都存留有少量完好的种子(分别为0.20±0.70个/m2和0.10±0.31个/m2)和少量萌发种子(分别为0.50±1.82个/m2和0.20±0.89个/m2);但在土壤中未发现有栲树的种子。绝大部分的种子存留在落叶层,而存留在0~2 cm和2~10 cm 土层中的种子极少;④定量测定了发霉、虫蛀和脊椎动物捕食对2种壳斗科植物种子命运的影响,发现脊椎动物捕食是影响种子库的主要因子;虫蛀率虽增加种子的发霉率,但同时也减少脊椎动物捕食率;种子较大的栓皮栎种子的存活率低于种子较小的枹树种子的存活率
    浙江天台山不同林型土壤环境的微生物区系和细菌生理群的多样性
    张崇邦, 金则新, 李均敏
    生物多样性. 2001, 09(4):  382-388.  doi:10.17520/biods.2001056
    摘要 ( 4067 )   PDF (227KB) ( 2342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天台山8种土壤环境的微生物区系,细菌生理群分布、组成和多样性。结果表明:黄山松林、竹林和云锦杜鹃林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较多,而柳杉林土壤中较少。微生物数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以及土壤凋落物的关系较大。每种土壤环境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占微生物总量的比例为:细菌数量最多,放线菌居中,真菌较少。土壤细菌生理群在天台山8种土壤环境中的分布有较大的差异。好气纤维素分解菌、好气固氮菌、氨化细菌、有机磷分解菌、无机磷分解菌在8种土壤环境中均占有较大的比例,是每种土壤环境的优势菌群,而反硝化细菌和反硫化细菌在每种土壤环境中占有的数量比例均相对较小,处于次要地位。七子花林、竹林、云锦杜鹃林和日本花柏林土壤细菌生理群的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较小,柳杉林、茶园、金钱松林、黄山松林土壤细菌生理群的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相对较大。
    黄河三角洲盐碱土壤中AM真菌的初步调查
    王发园, 刘润进
    生物多样性. 2001, 09(4):  389-392.  doi:10.17520/biods.2001057
    摘要 ( 3634 )   PDF (155KB) ( 2283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00年3月~2001年2月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土壤中5种优势植物柽柳(Tamarix chinensis)、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碱蓬(Suaeda glauca)、獐毛(Aeluropus littoralis var. sinensis)和刺儿菜(Cirsium setosum)根围内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 AM)真菌进行了长期定点调查。结果表明,AM真菌在这5种植物根围土壤内都有分布,但多样性较低,尤其在冬季,AM真菌种的丰度和孢子密度分别比夏季降低了18.0%和61.6%。不同深度土层中AM真菌的分布存在诸多差异。
    中国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格局
    应俊生
    生物多样性. 2001, 09(4):  393-398.  doi:10.17520/biods.2001058
    摘要 ( 5351 )   PDF (265KB) ( 6300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缤纷的中国植物区系包含着大量的特有种,这使中国成为北半球最富植物多样性的国家。其原因一是土地面积辽阔,植物演化历史时间悠久,气候相对稳定。二是中国具有连续完整的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的植被类型。三是伴随地质构造上的活跃,中国广大陆地受到了强烈的深切和抬升,导致生境复杂多样,使中国成为一个重要的植物物种保存中心、形成中心和进化中心。中国植物多样性的分布是很不均匀的,主要集中分布于中南部,约在20°~35°N之间。在该范围内,我们确定了3个植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横断山脉地区、华中地区和岭南地区,它们的植物多样性和特有性程度都很高,其中横断山脉地区尤为突出。
    试论生物多样性保护理论与实践面临的困难及现实出路
    黄富祥, 王跃思
    生物多样性. 2001, 09(4):  399-406.  doi:10.17520/biods.2001059
    摘要 ( 3464 )   PDF (237KB) ( 2821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保护生物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科学,已经在最近的一二十年中迅速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然而,人们似乎过分沉湎于保护生物学的理论研究之中,却对这样一个事实置若罔闻: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实践并未能取得预期的成效,生物多样性的危机不仅远未消除,反而越来越严峻。本文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伦理观、保护生物学的理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实践等多个层面上,分析了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重重困难,着重指出,来自社会人文方面的种种不利因素,尤其是经济方面的驱动力,才是制约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根源所在。并提出通过人文学科的社会经济、政策、法律等方面与自然学科的技术和理论的密切合作研究,综合地探求解决生物多样性危机的有效途径,应该成为保护生物学研究一个新的重点领域。
    滇池土著鱼类现状
    陈自明, 杨君兴, 苏瑞凤, 陈小勇
    生物多样性. 2001, 09(4):  407-413.  doi:10.17520/biods.2001060
    摘要 ( 4721 )   PDF (529KB) ( 3837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于2000年4月~12月对滇池区域的土著鱼类进行调查发现,滇池土著鱼类由20世纪60年代的26种减少到目前的11种。这11种滇池土著鱼类中,仅有4种生活于滇池湖体,其余7种均生活于滇池湖周一些溪流的上游或溶洞中。通过对土著鱼类及其栖息地的实地调查并结合文献资料,分析了滇池土著鱼类多样性的历史变化,各种类在空间上的变化方式以及滇池土著鱼类多样性迅速降低的原因,并就保护滇池土著鱼类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和途径。
    野生动物狩猎、贸易和狩猎持续性研究进展
    李义明
    生物多样性. 2001, 09(4):  414-421.  doi:10.17520/biods.2001061
    摘要 ( 3607 )   PDF (291KB) ( 5871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过度狩猎和过度贸易是当前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重大挑战。虎骨和犀牛角贸易、东南亚一带的活野生动物非法狩猎和贸易、俄国远东地区及中俄边境野生动物产品非法贸易、热带地区的野生动物狩猎和丛林肉食贸易以及喜马拉雅区域的野生动物非法贸易正严重威胁着全球的野生动物资源。提倡狩猎持续性是解决过度贸易和过度捕杀的途径之一。 在众多的狩猎持续性模型中,“狩猎动物避难所模型”和“空间控制模型”提倡在狩猎区建保护区,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了解偷猎动态和特征及其对濒危动物种群的影响,协调传统医药和野生动物保护间的关系,控制边境地区的野生动物非法狩猎和贸易,以及在保护实践中运用狩猎持续性模型是未来保护关注的焦点。野生动物非法狩猎和非法贸易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但相关的研究却比较少。建议建立野生动物捕杀和贸易的监测机构,加强相关的立法、执法和保护区管理,开展野生动物捕杀和贸易研究。
    生物多样性资源:利用、保护与管理
    吕一河, 陈利顶, 傅伯杰
    生物多样性. 2001, 09(4):  422-429.  doi:10.17520/biods.2001062
    摘要 ( 6682 )   PDF (265KB) ( 3259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物多样性在本质上是一种具有多重价值,高度综合的资源形式,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生物多样性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日益表现为彼此冲突的特征,但并非不可调和。本文认为,协调二者关系,实现生物多样性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是生物多样性资源管理。它由主体层、客体层和目标层构成,应该具备主体多元化、参与的广泛性、过程的动态性与持续性、尺度性与地域性和公平性等基本特征。主体层是由以人为核心的各种组织形式构成的,是从社会经济系统中分化出来的一个职能层次;客体层也就是管理的对象层,是生物多样性资源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耦合体;目标层包括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文明的构建与发展和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是生物多样性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其中,主体层和客体层构成了生物多样性资源管理的实体部分,而目标层则是生物多样性资源管理的参照体系。生物多样性资源管理包括管理范围界定,问题辨识,目标确定,政策制定与方案运筹,实施、监测与评价,适应性调整6个基本步骤,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动态反馈过程。这一过程中,科学研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在加强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的同时融合科学与管理的关系,使科学成果真正转化成有效的管理行为。
    生物入侵机制研究进展
    徐承远, 张文驹, 卢宝荣, 陈家宽
    生物多样性. 2001, 09(4):  430-438.  doi:10.17520/biods.2001063
    摘要 ( 4967 )   PDF (328KB) ( 6913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从外来种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外来种与新栖息地土著种之间的相互作用、群落生物多样性对入侵种的抵抗能力、新栖息地生态环境变化对入侵种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有关生物入侵机制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研究方法的发展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大量的研究表明生物入侵机制是极为多样的,可能没有一般的、通用的机制。阐明生物入侵的机制,对推动生态学理论的发展和控制有害外来种有重要意义。
    保护我国生物安全的检疫对策研究
    范晓虹, 李尉民
    生物多样性. 2001, 09(4):  439-445.  doi:10.17520/biods.2001064
    摘要 ( 3269 )   PDF (211KB) ( 2247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提出广义生物安全的概念应包括人类健康、农业和环境生物(生物多样性)安全三个方面,通过回顾与其相关的国际和国内组织及法规的发展历史,分析了生物安全管理的发展方向和存在问题,并从口岸卫生和检疫的角度对我国的生物安全保护提出了对策。
    从上海外来杂草区系剖析植物入侵的一般特征
    李博, 徐炳声, 陈家宽
    生物多样性. 2001, 09(4):  446-457.  doi:10.17520/biods.2001065
    摘要 ( 3964 )   PDF (436KB) ( 3884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全球化不仅改变了世界的政治和经济格局,而且也改变了生物分布的格局,导致生物种群的重新分布,由此而产生的生物入侵已成了各国政府、国际社会和学术界所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从上海市杂草植物区系的构成入手,揭示了该区植物入侵的特点、产生的原因以及将来的发展趋势,同时还从一般意义上探讨了入侵杂草和入侵生境的特征、植物入侵的环境和经济后果以及入侵生态学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方向。
    中国外来海洋生物及其影响
    梁玉波, 王斌
    生物多样性. 2001, 09(4):  458-465.  doi:10.17520/biods.2001066
    摘要 ( 3703 )   PDF (245KB) ( 5326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从国外引进了鱼类10种、虾类2种、贝类9种、棘皮动物1种、藻类4种进行海水养殖;引进了抗盐植物2种进行盐碱地栽培;海洋水族馆业的发展,引进了数百种观赏性海洋生物;航运业中的船体附着及压舱水排放,无意中带入了几百种外来海洋生物。首先,外来海洋入侵生物与土著海洋生物争夺生存空间与食物,危害我国土著海洋生物的生存。其次,海洋外来生物通过与亲缘关系接近的物种进行杂交,降低我国海洋土著生物的遗传质量,造成遗传污染。再次,外来海洋生物可能带来病原生物,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此外,近些年来,我国沿海赤潮越来越严重,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外来生存能力较强的赤潮生物的危害。
    澳大利亚外来入侵物种管理策略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陈良燕, 徐海根
    生物多样性. 2001, 09(4):  466-471.  doi:10.17520/biods.2001067
    摘要 ( 3998 )   PDF (176KB) ( 4404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澳大利亚是一个岛状大陆,海洋运输业十分发达,通过贸易、旅游、运输等途径有意或无意引进有害外来物种的风险较大。澳大利亚政府高度重视外来入侵物种的管理工作,制定了《澳大利亚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针对外来杂草和通过压舱水载入的海洋外来入侵物种的管理制定了《国家杂草策略》、《杂草风险评价系统》和《压舱水指南》等法规和技术性文件,加强了对外来入侵物种的管理。本文简要介绍了澳大利亚外来入侵物种管理的有关策略和指南,并提出了我国在外来入侵物种管理方面的对策建议:(1)尽快建立相应的法规体系,实现外来入侵物种的依法管理;(2)加强机构建设,形成多部门的协调管理机制;(3)加强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制度的建设;(4)采取适当的引进预防、消除、控制和恢复措施;(5)开展科学研究,为外来入侵物种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6)制定教育和培训计划,提高公众意识。
    三峡工程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黄真理
    生物多样性. 2001, 09(4):  472-481.  doi:10.17520/biods.2001068
    摘要 ( 4708 )   PDF (278KB) ( 4581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三峡工程导致长江水文情势改变、水库淹没和移民搬迁,成为影响生物多样性的直接的、主要的因素。本文根据最新调查和研究成果,评述了三峡工程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介绍了正在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水库淹没和移民搬迁是影响陆生生物的主要因素。三峡库区有144个植物群系,6388种高等植物,3418种昆虫,500种陆生脊椎动物。其中36个植物群系受到部分或全部淹没影响,4种地方特有植物的野生种群遭到淹没(1种全淹,3种部分淹没)。水文情势改变是影响水生生物的主要因素。长江水系共有鱼类350种,浮游动植物、底栖动物、水生植物等1085种。其中,三峡工程对部分珍稀大型水生动物、40余种特有鱼类和“四大家鱼”的影响值得重视。我们将通过建立长期的生物监测站、设立保护区和保护点、采用人工繁殖放流等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三峡工程对生物多样性的不利影响,避免因三峡工程而造成物种丧失。
    茂兰自然保护区内捕猎现状与野生动物保护
    冉景丞, 陈会明, 陈正仁, 余登利, 玉屏
    生物多样性. 2001, 09(4):  482-486.  doi:10.17520/biods.2001069
    摘要 ( 3848 )   PDF (177KB) ( 2779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访问调查、问卷调查及参与式社区评估(PRA)方法对茂兰保护区内捕猎活动的存在形式和捕猎原因进行了调查,结果为:贫困、缺乏经济来源、为保护家畜家禽及农作物免受野生动物危害是茂兰自然保护区内群众捕猎的主要原因。捕猎人群为10~70岁的男性。捕猎对象包括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非重点保护动物。捕猎收入主要用于购生活必需品和送子女上学。因此改变保护区内捕猎现状的关键是改善当地经济结构和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等。

  • 微信号:swdyx_wx

  • 淘宝店二维码

  • 微店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