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与展望
生物多样性
2025, 33 (5):
25027-.
DOI: 10.17520/biods.2025027
城市绿地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框架下的重要研究领域, 在维护城市生态稳定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 全球城市大规模扩张带来的栖息地破碎化、外来物种入侵与环境污染等复合压力, 使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成为全球生态治理的紧迫议题。本文聚焦高强度人工干预下的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 系统解析其概念内涵与研究范畴, 综述监测技术、功能协同、景观优化及管理策略等重点方向的研究进展, 并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与未来方向。研究发现, 城市绿地在提升生态系统服务韧性、促进物种迁移扩散及提升气候适应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生物多样性保护需兼顾生态连通性修复与多功能协同优化。然而, 当前研究仍面临监测技术体系碎片化、跨尺度规划层级脱节及治理机制滞后等瓶颈。未来亟需构建智能化监测体系与全要素数据库, 研发多目标协同模型, 推动以生物多样性为导向的绿地系统规划, 并创新多元共治机制。通过跨学科融合与国际合作, 将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深度嵌入国土空间治理, 探索城市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协同路径, 为实现全球“3030目标”提供可推广的生态修复方案, 并为人类世背景下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共生提供科学决策范式。 ![]() View image in article
图1
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相关研究范畴
正文中引用本图/表的段落
在研究范畴方面, 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涵盖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4个层次。其研究对象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多种生物群落, 并根据绿地类型、空间尺度以及生态系统结构层次进行多维度研究。在监测和评价方面, 研究者通常从生态本底、生态管理、生态宣教等多维度构建指标体系(王海洋等, 2023), 以全面评估城市绿地中的生物多样性状况和生态功能。此外, 政府部门、科研教育机构、非政府组织、企业部门、社区居民以及跨国治理平台等多方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 助力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管理(图1)。
本文的其它图/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