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 ›› 2022, Vol. 30 ›› Issue (6): 22220. DOI: 10.17520/biods.2022220
• 论坛 • 上一篇
收稿日期:
2022-04-25
接受日期:
2022-05-17
出版日期:
2022-06-20
发布日期:
2022-06-13
通讯作者:
黄宏文
作者简介:
* E-mail: huanghw@scbg.ac.cn基金资助:
Hongwen Huang1,2,*(), Jingping Liao1
Received:
2022-04-25
Accepted:
2022-05-17
Online:
2022-06-20
Published:
2022-06-13
Contact:
Hongwen Huang
摘要:
植物园诞生的原初是“皇家”或“国家”意志的产物, 植物园的概念从公元前2,800年我国的“神农本草园”起源, 至今已历经沧桑巨变, 而西方文艺复兴后演替出了现代植物园。科研、保护、教育与示范四大功能始终是植物园的主线。植物园作为专门从事野生植物收集、科学研究、引种驯化和保护利用的专业研究机构, 始终肩负着国家的重要使命。本文系统综述了植物园的起源与演变, 并对世界各国的国家植物园与国家植物园体系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在对我国植物园历史与发展概况总结的基础上, 论述了我国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的定位与目标、区域布局、科学研究、人才队伍、基础设施等五个方面的思考, 以任务带学科构建我国国家植物园迁地保护综合体系。
黄宏文, 廖景平 (2022) 论我国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 以任务带学科构建国家植物园迁地保护综合体系. 生物多样性, 30, 22220. DOI: 10.17520/biods.2022220.
Hongwen Huang, Jingping Liao (2022) On China’s national botanical gardens: Building a comprehensive system of ex situ conservation of national botanical gardens with task oriented disciplines. Biodiversity Science, 30, 22220. DOI: 10.17520/biods.2022220.
Box 1 世界各国的国家(皇家)植物园概况 | |||||
---|---|---|---|---|---|
国家 | 国家植物园名称 | 时间 | 隶属 | 主要学科与科研 | 备注 |
非洲 | |||||
博茨瓦纳 | 博茨瓦纳国家植物园 | 2007- | 国家博物馆 | ||
佛得角 | 格兰沃·巴博萨国家植物园 | 1986- | 国家农业与发展研究院 | 植物化学与药物研发 | |
肯尼亚 | 肯尼亚国家博物馆, 内罗毕植物园 | 1995- | 肯尼亚国家博物馆 | 民族植物学、保护生物学 | |
马拉维 | 马拉维国家植物标本馆与植物园 | 1891- | 半国立 | 植物分类、民族植物学、植被 | |
纳米比亚 | 纳米比亚国家植物园 | 1993- | 国家植物研究所 | 资源植物、濒危植物、植被生态 | |
塞舌尔 | 塞舌尔国家植物园 | 1901- | 国家植物园基金会 | 植被与景观 | |
南非 | 夸祖鲁·纳塔尔国家植物园 | 1874- | 国家生物多样性研究院 | 东非草原区系、兰科植物 | |
克斯腾伯斯国家植物园 | 1913- | 国家生物多样性研究院 | 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 | ||
卡鲁沙漠国家植物园 | 1921- | 国家生物多样性研究院 | 干旱、半干旱植物编目 | ||
比勒陀利亚国家植物园 | 1946- | 国家生物多样性研究院 | 城市生态学 | ||
哈罗德·波特国家植物园 | 1959- | 国家生物多样性研究院 | 生物多样性 | ||
自由州国家植物园 | 1965- | 国家生物多样性研究院 | 植物化学、快繁 | ||
低地国家植物园 | 1969- | 国家生物多样性研究院 | 民族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居群遗传学 | ||
沃尔特·西苏鲁国家植物园 | 1982- | 国家生物多样性研究院 | |||
汉塔姆国家植物园 | 2007- | 国家生物多样性研究院 | 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学 | ||
克维拉国家植物园 | 在建 | 国家生物多样性研究院 | |||
索赫燕杜植物园 | 在建 | 国家生物多样性研究院 | |||
亚洲 | |||||
亚美利亚 | 亚美尼亚科学院埃里温植物园 | 1935- | 亚美尼亚科学院 | 观赏植物和经济植物研究, 濒危植物保护 | |
阿塞拜疆 | 阿塞拜疆科学院中央植物园 | 1934- | 阿塞拜疆科学院 | 生物多样性保护 | |
孟加拉 | 孟加拉国家植物园 | 1961- | 国家林业部 | ||
不丹 | 不丹/廷布皇家植物园 | 1999- | 国家农林部 | 迁地保护本土植物 | |
格鲁吉亚 | 格鲁吉亚国家植物园 | 1625- | 第比利斯市政府 | 引种驯化、保护生物学、土壤学 | 濒危及药用植物 |
印度 | 印度植物园(IBG, 原豪拉皇家植物园)、印度共和国植物园(BGIR)及11个实验植物园 | 1787- | 印度植物调查局 (BSI) | 引种驯化、经济植物学、种质资源学、国家植物资源库 | 始引种橡胶、茶叶金鸡纳、桃花心木等 |
伊朗 | 伊朗国家植物园及6个分园 | 始建 1310 | 伊朗林草研究院 | 植物学、生态学、经济植物学、园艺学、繁殖 | 特殊生境、外来入侵物种、引种驯化 |
印尼 | 茂物植物园及3个分园 | 1817- | 印度尼西亚科学院 | 植物学、经济植物学、分类与进化、气候变化 | 植物多样性保护、引进驯化, 最先引种金鸡纳树 |
约旦 | 约旦皇家植物园 | 2005- | 非政府非盈利机构 | 本地植物保护、植物恢复生态学、气候变化 | |
马来西亚 | 马来西亚国家植物园 | 1986- | 农业和食品工业部 | 植物学、园艺学、农学、生物多样性保护 | 稀有、濒危植物 |
缅甸 | 缅甸国家植物园(Kandawgyi) | 1915- | 国家林业部 | 森林与树木学、珍稀濒危植物研究及繁育 | |
尼泊尔 | 尼泊尔国家植物园 (Kathmandu) | 1962- | 国家森林和环境部 | 生物多样性保护、园艺学、草药学 | |
菲律宾 | 菲律宾国家植物园 | 1968- | 菲律宾大学环资部共管 | 生物学科研与教学、特有濒危与外来植物研究 | |
斯里兰卡 | 佩勒代尼耶皇家植物园及5个分园 | 1821- | 国家农业部 | 植物学、民族植物学、干旱森林生态学、草药学 | 始引种橡胶、茶、金鸡纳树 |
韩国 | 韩国国家树木园(KNA) | 始建 1468 | 韩国林科院 | 林学、经济林、园艺学、林业昆虫学、森林生态 | 生物多样性、外来入侵物种、制定IUCN红色名录 |
欧洲 | |||||
比利时 | 比利时国家植物园 | 2014- | 佛兰德市政府 | 保护生物学、系统进化、生态学、经济植物学 | 生物多样性 |
法国 | 马斯卡林国家植物园 | 1901- | 法国生态转型局 | ||
弗朗什孔泰国家植物园 | 1901- | 法国生态转型局 | 植物学、昆虫学、软体动物学 | 植物栖息地研究 | |
布雷斯特国家植物园 | 1975- | 法国生态转型局 | 植物学、生态环境 | ||
波克罗勒国家植物园 | 1979- | 法国生态转型局 | 保护生物学 | 植物资源调查 | |
巴耶尔国家植物园 | 1991- | 法国生态转型局 | 资源植物 | ||
高山国家植物园 | 1991- | 法国生态转型局 | 资源植物 | ||
巴黎盆地国家植物园 | 1994- | 法国生态转型局 | 资源植物 | ||
中南高地国家植物园 | 1996- | 法国生态转型局 | |||
比利牛斯山脉国家植物园 | 1999- | 法国生态转型局 | |||
南大西洋国家植物园 | 2006- | 法国生态转型局 | 植物学、真菌学 | 生物多样性保护 | |
科西嘉国家植物园 | 2008- | 法国生态转型局 | 真菌学、地衣学 | ||
希腊 | 雅典国家植物园 | 1839- | 希腊绿化和环境局 | ||
爱尔兰 | 格拉斯内文国家植物园 | 1795- | 爱尔兰国家公共事务局 | 分类学、地植物学、种群遗传学、表观遗传学 | 生物多样性保护, 野生近缘种研究 |
基尔马库拉国家植物园 | 19世纪 | 爱尔兰国家公共事务局 | 分类学、地植物学、种群遗传学、表观遗传学 | ||
拉脱维亚 | 拉脱维亚国家植物园 | 1956- | 国家科学研究院 | 植物学、生理生态学、树木学、草药学、育种学 | 本土植物发掘 |
波兰 | 波兰科学院植物园(波辛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 | 1990- | 波兰科学院 | 保护生物学、植物繁殖学、生态学、种子学、树木学、观赏园艺、药用植物学、植物遗传育种学 | |
俄罗斯 | 俄罗斯科学院总植物园及23个分园 | 1945- | 俄罗斯科学院 | 植物学及植物区系学、树木学、远缘杂交、植物生理生化学、植物免疫学、栽培学、园艺学、植物生物技术等 | |
西班牙 | 马德里皇家植物园 | 1775- | 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 | 植物分子系统学、区系植物学、进化植物学、真菌与苔藓植物学、水生植物学、植物生态学 | 生物多样性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 |
乌克兰 | 格里什科国家植物园及4个分园 | 始建 1796 | 乌克兰科学院 | 植物遗传育种学、生殖生物学、种子学、树木学、生态学、植物保护生物学、植物天然产物生物学 | |
英国 | 皇家植物园(邱园) | 1759- | 英国农林农村与环境部 | 整合植物学、生态学、保护生物学、植物分类与系统学、隐花植物与真菌学、生物共进化生物学、全球环境变化生物学等 | |
皇家植物园(爱丁堡)及3个分园 | 1670- | 苏格兰农林农村与环境部 | 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学、植物形态学、发育与进化植物学、生物群落与环境学、分子生态学等 | ||
威尔士国家植物园 | 1996- | 威尔士政府及董事会 | 保护遗传学、传粉生物学、真菌学 | 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生物学 | |
韦斯顿伯特国家树木园 | 1829- | 英格兰林业局 | 聚焦英国国家树木资源编目与保护 | ||
贝奇伯里国家松树园 | 1924- | 英国林业局 | 全球温带针叶植物研究与保护 | ||
北美洲 | |||||
加拿大 | 汉密尔顿皇家植物园 | 1930- | 安大略省及地方政府 | 植物学、生态学、保护生物学、恢复生态学 | 本地植物气候变化适应与进化 |
渥太华国立树木园 | 1887- | 加拿大农业部 | 气候变化生物学 | ||
古巴 | 古巴国家植物园 | 1968- | 哈瓦那大学 | 植物学及相关分支学科, 教学及保护用途 | |
多米尼加 | 拉斐尔莫斯科索国家植物园 | 1976- | 环境和自然资源部 | 植物学、园艺学、环境生态学 | |
危地马拉 | 危地马拉国家植物园 | 1921- | 圣卡洛斯大学 | 分类学、地生物学、生殖生物学、保护生物学 | |
牙买加 | 巴斯皇家植物园及2个分园 | 1779- | 农业和渔业部 | 植物引种驯化学、保护生物学 | |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皇家植物园 | 1881- | 农业国土林业部 | 植物引种驯化学、园艺学 | |
美国 | 美国国家热带植物园及5个分园 | 1964- | 政府与地方董事会 | 植物学、民族植物学、园艺学、保护生物学、恢复生态学 | |
美国国家树木园 | 1927- | 美国农业部 | 农、林、园艺相关学科; 聚焦树木类群 | 美国唯一国家预算的植物园 | |
美国国家植物园 | 1820- | 美国国会大夏 | 生物多样性、基因工程、植物育种与土地利用 | ||
南美洲 | |||||
巴西 | 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国家植物园 | 1808- | 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 | 植物学、环境学 | |
智利 | 比尼亚德尔马国家植物园 | 1917- | 智利农业部 | 分子系统学, 生殖生态学, 植物分类学和植被 | |
澳大利亚 | 悉尼皇家植物园及2个分园 | 1816- | 皇家植物园信托董事会 | 植物学、分类学、系统学、生态学、植物病理学、遗传学 | 下设澳大利亚植物科学研究所 |
维多利亚皇家植物园(墨尔本) | 1846- | 皇家植物园信托董事会 | 生态学、生物地理学与谱系生物地理学、真菌学、分类学、系统学、保护遗传学、种子科学 | ||
植物学 | |||||
皇家塔斯马尼亚植物园 | 1818- | 塔斯马尼亚州政府 | 保护生物学、种子科学、植物分类学 | 兰花保育研究 | |
维多利亚皇家植物园(克兰本) | 1970- | 皇家植物园信托董事会 | 城市景观与生态 | ||
澳大利亚国家植物园(堪培拉) | 1935- | 联邦科学与工业部 | 生物多样性, 系统进化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 | 植物信息系统、种子库、标本馆等 | |
堪培拉国家树木园 | 2013- | 首都市政府 | 生态学、林学 | ||
巴布亚新几内亚 | 莱城国家植物园 | 1949- | 国家森林管理局 | 森林学、国家林业研究所统一管理 |
Box 1 世界各国的国家(皇家)植物园概况 | |||||
---|---|---|---|---|---|
国家 | 国家植物园名称 | 时间 | 隶属 | 主要学科与科研 | 备注 |
非洲 | |||||
博茨瓦纳 | 博茨瓦纳国家植物园 | 2007- | 国家博物馆 | ||
佛得角 | 格兰沃·巴博萨国家植物园 | 1986- | 国家农业与发展研究院 | 植物化学与药物研发 | |
肯尼亚 | 肯尼亚国家博物馆, 内罗毕植物园 | 1995- | 肯尼亚国家博物馆 | 民族植物学、保护生物学 | |
马拉维 | 马拉维国家植物标本馆与植物园 | 1891- | 半国立 | 植物分类、民族植物学、植被 | |
纳米比亚 | 纳米比亚国家植物园 | 1993- | 国家植物研究所 | 资源植物、濒危植物、植被生态 | |
塞舌尔 | 塞舌尔国家植物园 | 1901- | 国家植物园基金会 | 植被与景观 | |
南非 | 夸祖鲁·纳塔尔国家植物园 | 1874- | 国家生物多样性研究院 | 东非草原区系、兰科植物 | |
克斯腾伯斯国家植物园 | 1913- | 国家生物多样性研究院 | 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 | ||
卡鲁沙漠国家植物园 | 1921- | 国家生物多样性研究院 | 干旱、半干旱植物编目 | ||
比勒陀利亚国家植物园 | 1946- | 国家生物多样性研究院 | 城市生态学 | ||
哈罗德·波特国家植物园 | 1959- | 国家生物多样性研究院 | 生物多样性 | ||
自由州国家植物园 | 1965- | 国家生物多样性研究院 | 植物化学、快繁 | ||
低地国家植物园 | 1969- | 国家生物多样性研究院 | 民族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居群遗传学 | ||
沃尔特·西苏鲁国家植物园 | 1982- | 国家生物多样性研究院 | |||
汉塔姆国家植物园 | 2007- | 国家生物多样性研究院 | 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学 | ||
克维拉国家植物园 | 在建 | 国家生物多样性研究院 | |||
索赫燕杜植物园 | 在建 | 国家生物多样性研究院 | |||
亚洲 | |||||
亚美利亚 | 亚美尼亚科学院埃里温植物园 | 1935- | 亚美尼亚科学院 | 观赏植物和经济植物研究, 濒危植物保护 | |
阿塞拜疆 | 阿塞拜疆科学院中央植物园 | 1934- | 阿塞拜疆科学院 | 生物多样性保护 | |
孟加拉 | 孟加拉国家植物园 | 1961- | 国家林业部 | ||
不丹 | 不丹/廷布皇家植物园 | 1999- | 国家农林部 | 迁地保护本土植物 | |
格鲁吉亚 | 格鲁吉亚国家植物园 | 1625- | 第比利斯市政府 | 引种驯化、保护生物学、土壤学 | 濒危及药用植物 |
印度 | 印度植物园(IBG, 原豪拉皇家植物园)、印度共和国植物园(BGIR)及11个实验植物园 | 1787- | 印度植物调查局 (BSI) | 引种驯化、经济植物学、种质资源学、国家植物资源库 | 始引种橡胶、茶叶金鸡纳、桃花心木等 |
伊朗 | 伊朗国家植物园及6个分园 | 始建 1310 | 伊朗林草研究院 | 植物学、生态学、经济植物学、园艺学、繁殖 | 特殊生境、外来入侵物种、引种驯化 |
印尼 | 茂物植物园及3个分园 | 1817- | 印度尼西亚科学院 | 植物学、经济植物学、分类与进化、气候变化 | 植物多样性保护、引进驯化, 最先引种金鸡纳树 |
约旦 | 约旦皇家植物园 | 2005- | 非政府非盈利机构 | 本地植物保护、植物恢复生态学、气候变化 | |
马来西亚 | 马来西亚国家植物园 | 1986- | 农业和食品工业部 | 植物学、园艺学、农学、生物多样性保护 | 稀有、濒危植物 |
缅甸 | 缅甸国家植物园(Kandawgyi) | 1915- | 国家林业部 | 森林与树木学、珍稀濒危植物研究及繁育 | |
尼泊尔 | 尼泊尔国家植物园 (Kathmandu) | 1962- | 国家森林和环境部 | 生物多样性保护、园艺学、草药学 | |
菲律宾 | 菲律宾国家植物园 | 1968- | 菲律宾大学环资部共管 | 生物学科研与教学、特有濒危与外来植物研究 | |
斯里兰卡 | 佩勒代尼耶皇家植物园及5个分园 | 1821- | 国家农业部 | 植物学、民族植物学、干旱森林生态学、草药学 | 始引种橡胶、茶、金鸡纳树 |
韩国 | 韩国国家树木园(KNA) | 始建 1468 | 韩国林科院 | 林学、经济林、园艺学、林业昆虫学、森林生态 | 生物多样性、外来入侵物种、制定IUCN红色名录 |
欧洲 | |||||
比利时 | 比利时国家植物园 | 2014- | 佛兰德市政府 | 保护生物学、系统进化、生态学、经济植物学 | 生物多样性 |
法国 | 马斯卡林国家植物园 | 1901- | 法国生态转型局 | ||
弗朗什孔泰国家植物园 | 1901- | 法国生态转型局 | 植物学、昆虫学、软体动物学 | 植物栖息地研究 | |
布雷斯特国家植物园 | 1975- | 法国生态转型局 | 植物学、生态环境 | ||
波克罗勒国家植物园 | 1979- | 法国生态转型局 | 保护生物学 | 植物资源调查 | |
巴耶尔国家植物园 | 1991- | 法国生态转型局 | 资源植物 | ||
高山国家植物园 | 1991- | 法国生态转型局 | 资源植物 | ||
巴黎盆地国家植物园 | 1994- | 法国生态转型局 | 资源植物 | ||
中南高地国家植物园 | 1996- | 法国生态转型局 | |||
比利牛斯山脉国家植物园 | 1999- | 法国生态转型局 | |||
南大西洋国家植物园 | 2006- | 法国生态转型局 | 植物学、真菌学 | 生物多样性保护 | |
科西嘉国家植物园 | 2008- | 法国生态转型局 | 真菌学、地衣学 | ||
希腊 | 雅典国家植物园 | 1839- | 希腊绿化和环境局 | ||
爱尔兰 | 格拉斯内文国家植物园 | 1795- | 爱尔兰国家公共事务局 | 分类学、地植物学、种群遗传学、表观遗传学 | 生物多样性保护, 野生近缘种研究 |
基尔马库拉国家植物园 | 19世纪 | 爱尔兰国家公共事务局 | 分类学、地植物学、种群遗传学、表观遗传学 | ||
拉脱维亚 | 拉脱维亚国家植物园 | 1956- | 国家科学研究院 | 植物学、生理生态学、树木学、草药学、育种学 | 本土植物发掘 |
波兰 | 波兰科学院植物园(波辛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 | 1990- | 波兰科学院 | 保护生物学、植物繁殖学、生态学、种子学、树木学、观赏园艺、药用植物学、植物遗传育种学 | |
俄罗斯 | 俄罗斯科学院总植物园及23个分园 | 1945- | 俄罗斯科学院 | 植物学及植物区系学、树木学、远缘杂交、植物生理生化学、植物免疫学、栽培学、园艺学、植物生物技术等 | |
西班牙 | 马德里皇家植物园 | 1775- | 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 | 植物分子系统学、区系植物学、进化植物学、真菌与苔藓植物学、水生植物学、植物生态学 | 生物多样性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 |
乌克兰 | 格里什科国家植物园及4个分园 | 始建 1796 | 乌克兰科学院 | 植物遗传育种学、生殖生物学、种子学、树木学、生态学、植物保护生物学、植物天然产物生物学 | |
英国 | 皇家植物园(邱园) | 1759- | 英国农林农村与环境部 | 整合植物学、生态学、保护生物学、植物分类与系统学、隐花植物与真菌学、生物共进化生物学、全球环境变化生物学等 | |
皇家植物园(爱丁堡)及3个分园 | 1670- | 苏格兰农林农村与环境部 | 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学、植物形态学、发育与进化植物学、生物群落与环境学、分子生态学等 | ||
威尔士国家植物园 | 1996- | 威尔士政府及董事会 | 保护遗传学、传粉生物学、真菌学 | 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生物学 | |
韦斯顿伯特国家树木园 | 1829- | 英格兰林业局 | 聚焦英国国家树木资源编目与保护 | ||
贝奇伯里国家松树园 | 1924- | 英国林业局 | 全球温带针叶植物研究与保护 | ||
北美洲 | |||||
加拿大 | 汉密尔顿皇家植物园 | 1930- | 安大略省及地方政府 | 植物学、生态学、保护生物学、恢复生态学 | 本地植物气候变化适应与进化 |
渥太华国立树木园 | 1887- | 加拿大农业部 | 气候变化生物学 | ||
古巴 | 古巴国家植物园 | 1968- | 哈瓦那大学 | 植物学及相关分支学科, 教学及保护用途 | |
多米尼加 | 拉斐尔莫斯科索国家植物园 | 1976- | 环境和自然资源部 | 植物学、园艺学、环境生态学 | |
危地马拉 | 危地马拉国家植物园 | 1921- | 圣卡洛斯大学 | 分类学、地生物学、生殖生物学、保护生物学 | |
牙买加 | 巴斯皇家植物园及2个分园 | 1779- | 农业和渔业部 | 植物引种驯化学、保护生物学 | |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皇家植物园 | 1881- | 农业国土林业部 | 植物引种驯化学、园艺学 | |
美国 | 美国国家热带植物园及5个分园 | 1964- | 政府与地方董事会 | 植物学、民族植物学、园艺学、保护生物学、恢复生态学 | |
美国国家树木园 | 1927- | 美国农业部 | 农、林、园艺相关学科; 聚焦树木类群 | 美国唯一国家预算的植物园 | |
美国国家植物园 | 1820- | 美国国会大夏 | 生物多样性、基因工程、植物育种与土地利用 | ||
南美洲 | |||||
巴西 | 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国家植物园 | 1808- | 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 | 植物学、环境学 | |
智利 | 比尼亚德尔马国家植物园 | 1917- | 智利农业部 | 分子系统学, 生殖生态学, 植物分类学和植被 | |
澳大利亚 | 悉尼皇家植物园及2个分园 | 1816- | 皇家植物园信托董事会 | 植物学、分类学、系统学、生态学、植物病理学、遗传学 | 下设澳大利亚植物科学研究所 |
维多利亚皇家植物园(墨尔本) | 1846- | 皇家植物园信托董事会 | 生态学、生物地理学与谱系生物地理学、真菌学、分类学、系统学、保护遗传学、种子科学 | ||
植物学 | |||||
皇家塔斯马尼亚植物园 | 1818- | 塔斯马尼亚州政府 | 保护生物学、种子科学、植物分类学 | 兰花保育研究 | |
维多利亚皇家植物园(克兰本) | 1970- | 皇家植物园信托董事会 | 城市景观与生态 | ||
澳大利亚国家植物园(堪培拉) | 1935- | 联邦科学与工业部 | 生物多样性, 系统进化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 | 植物信息系统、种子库、标本馆等 | |
堪培拉国家树木园 | 2013- | 首都市政府 | 生态学、林学 | ||
巴布亚新几内亚 | 莱城国家植物园 | 1949- | 国家森林管理局 | 森林学、国家林业研究所统一管理 |
Box 2 世界代表性的国家植物园体系 | |||
---|---|---|---|
国家植物园体系 | 使命与目标 | 学科与迁地保护 | 气候带与植被 |
英国国家植物园体系 | |||
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英格兰) | 研究和保护植物和真菌, 以造福人类和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未来 | 在植物学、系统生物学、植物编目等方面形成完整及前沿的研究体系 | 聚焦温带海洋性气候并延申至全球各区域气候带 |
爱丁堡皇家植物园(苏格兰) | 世界一流生物多样性研究机构, 支撑世界植物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 具有居群遗传学和植物保护、隐花植物和真菌以及植物分类学一流研究团队; 开展分类学和系统发育学、受威胁生物群落和环境变化、热带植物多样化的机制、植物形态、发育和进化、分子生态学与全球环境变化、植物与微生物互作以及隐花植物多样性及保护研究; 部署热带地区多样性研究 | 其主园所属四分园分布在苏格兰不同气候与植被带: 爱丁堡园区属温带海洋性气候, 潮湿多雨; 本莫尔分园为潮湿海洋性气候; 道威克园区为大陆性气候, 降雨量较小; 洛根园区为近亚热带气候, 为南半球植物提供生长条件 |
贝奇伯里国家松树园(英格兰) | 迁地收集世界温带松柏科植物以进行科学研究, 评价针叶树新种质及用途, 展示针叶树品种的园艺用途, 建立珍稀濒危物种基因库 | 全球温带针叶植物研究与保护 | 温带海洋性气候、英格兰东南部最高、最冷和最潮湿的栖息地与温带针叶林植被 |
威尔士国家植物园(威尔士) | 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及可持续性、提高公众科普和游客享受, 成为国际知名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中心 | 设有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主要开展英国本土植物DNA条形码和保育遗传学研究; 开展传粉生物学研究, 保护威尔士地区野生植物、真菌及其栖息地及生境环境 | 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形、水域、生态环境和小气候丰富多样, 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 |
韦斯顿伯特国家树木园(苏格兰) | 致力于树木物种的编目、研究与开发, 发挥在树木研究和保护方面的重要支撑作用 | 聚焦英国国家树木资源收藏 |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 |
法国国家植物园体系 | |||
国家高山植物园 巴耶尔国家植物园 巴黎盆地国家植物园 布雷斯特国家植物园 马斯卡林国家植物园 中南高地国家植物园 波克罗勒国家植物园 比利牛斯山脉国家植物园 弗朗什孔泰国家植物园 科西嘉国家植物 南大西洋国家植物园 法国国家林业局留尼汪岛树木园 | 保护法国本土及海外领地生物多样性、野生植物和自然、半自然栖息地生境及植被。致力于研究和保护野生植物以及自然和半自然栖息地遗产, 研究野生植物及其在自然和半自然栖息地的状态和演变, 对野生植物区系和自然、半自然栖息地的稀有和受威胁植物进行就地与迁地保护, 提供国家和地方政府咨询并向公众普及植物多样性和保护知识 | 设有植物学、保护生物学、生态学、森林生态学等学科; 研究野生植物及其在自然和半自然栖息地的状态和进化规律; 采用就地保护或迁地保护的方式保护受威胁植物, 为国家、公共机构和地区提供科学支撑、专门知识与保护技术 | 在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山地气候及海外热带气候等气候带形成综合部署; 在阿尔卑斯山、比利牛斯山山地、地中海沿岸、阿摩里卡丘陵、西南区、北巴黎盆地、中央地块和留尼汪岛形成区域布局, 并致力于特定区域及相似植被带植物综合保护及研究 |
俄罗斯(俄罗斯科学院)国家植物园体系 | |||
俄罗斯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 远东分院科研植物园(阿穆尔) | 致力于实验植物学领域的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 | 主要实验室: 热带植物实验室、树木学实验室、观赏植物实验室、植物保护实验室、栽培植物实验室、植物生物技术实验室、植物生理与免疫实验室、天然植被实验室、远缘杂交研究室等; 科学聚焦: (1)开展植物引种和驯化基础理论研究, 引进稀有且具经济价值的植物物种, 发展观赏园艺和园艺科学; (2)研究植物基因库保存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创建特殊的植物收藏; (3)保护生物多样性、自然环境和自然景观; (4)研究远缘杂交的理论基础和新技术、新方法等; (5)迁地保存植物(尤其是稀有和濒危物种)和其他具有重大科学、教育、经济和文化重要性的植物; (6)在植物学、植物多样性保护、作物资源和品种选育、观赏园艺和风景园林领域开展应用基础研究 | 潮湿大陆和泛北极气候为主, 有苔原、针叶林、混交林、落叶林、草原、半沙漠、沙漠、亚热带森林和山地草原等植被; 聚焦苔原、亚极地阔叶林、混交林和落叶林、半沙漠、温带草原和亚热带森林等植被类型 |
远东分院植物园(植物所) | |||
远东分院科玛洛娃山地实验站树木园 | |||
远东分院库页植物园 | |||
中西伯利亚植物园 | |||
泛贝加尔湖植物园 | |||
西伯利亚永冻土生物研究所植物园 | |||
西伯利亚人类生态研究所库兹巴斯植物园 | |||
中西伯利亚植物园戈尔诺-阿尔泰阿尔泰分园 | |||
北方生物研究所东北植物园 | |||
西伯利亚苏加乔夫森林研究所树木园 | |||
俄罗斯南部地区 | |||
俄罗斯科学院山地植物园 | |||
俄罗斯科学院珀卡尔树木园 | |||
国家科学中心尼基茨基植物园 | |||
俄罗斯的欧洲地区 俄罗斯科学院总植物园 | |||
总植物园切博克萨里分园 | |||
乌拉尔和伏尔加河地区 | |||
乌拉尔分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园 | |||
乌拉尔分院科米生物研究所植物园 | |||
南乌拉尔植物园 | |||
伏尔加河流域生态研究所树木园 | |||
乌拉尔分院乌德穆尔特科学中心植物引种驯化园 | |||
俄罗斯西北地区 | |||
科拉科学中心极地高山植物园 | |||
俄罗斯科学院圣彼得, 科马罗夫植物园 | |||
印度国家植物园体系 | |||
AJC Bose印度植物园(豪拉, 曾用名: 加尔各答皇家植物园) | 评价发掘具有经济价值的植物物种。主要任务目标为印度植物多样性及物种丰富区调查与编目, 编制国家与地区植物志; 确定红色植物名录并对受胁植物进行迁地保护; 调查编目植物相关的民族植物学传统知识; 管理印度植物国家数据库等 | 设有2个主植物园和11个区域实验植物园, 在总部设立中央植物实验室、中央国家植物标本馆、印度博物馆等。 开展区系地理学、保护生物学、民族植物学、分类学及区系学、孢粉学、生态学、生药学、经济植物学研究 | 亚热带季风气候, 受喜马拉雅山脉和半岛海洋影响形成西部沙漠、北部高山和平原温带亚热带以及西南与岛屿热带气候; 有热带雨林、热带落叶林、热带荆棘林以及山地森林和红树林等植被。聚焦热带雨林、热带落叶林、热带荆棘林、山地森林和热带岛屿等植被类型 |
印度共和国植物园(诺伊达) | |||
安达曼和尼科巴地区实验植物园(达尼卡里) | |||
干旱区域实验植物园(焦特布尔) | |||
中部地区实验植物园(阿拉哈巴德) | |||
东部地区实验植物园-国家兰园(西隆) | |||
北部地区实验植物园(基尔苏) | |||
北部地区实验植物园(普里) | |||
北部地区实验植物园(德拉敦) | |||
锡金喜马拉雅地区实验植物园(甘托克) | |||
国家兰园南部地区实验植物园(耶尔考) | |||
西部地区实验植物园(蒙德瓦) | |||
南非国家植物园体系 | |||
克斯腾伯斯国家植物园(总部) | 国家植物园旨在支持南非生物多样性研究、保护、可持续利用, 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教育, 是一个基于城市为窗口, 展现南非其非凡的生物多样性的代表性网络体系 | 设有植物分类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建制; 聚焦生物多样性研究评估、监测与信息数据; 为国家提供生物多样性状况、受胁与保护物种动态、生态系统保护状况、入侵物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等政策咨询 | 亚热带及暖温带气候特征; 具有草原、稀树草原、沙漠多肉植物、半沙漠低灌草、森林和灌丛等代表性植被类型, 聚焦硬叶灌丛、半沙漠低灌丛、草原、森林、稀树草原、草原等不同植被类型 |
沃尔特·西苏鲁国家植物园 | |||
比勒陀利亚国家植物园 | |||
低地国家植物园 | |||
纳塔尔国家植物园 | |||
哈罗德·波特国家植物园 | |||
卡鲁沙漠国家植物园 | |||
自由州国家植物园 | |||
汉塔姆国家植物园 |
Box 2 世界代表性的国家植物园体系 | |||
---|---|---|---|
国家植物园体系 | 使命与目标 | 学科与迁地保护 | 气候带与植被 |
英国国家植物园体系 | |||
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英格兰) | 研究和保护植物和真菌, 以造福人类和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未来 | 在植物学、系统生物学、植物编目等方面形成完整及前沿的研究体系 | 聚焦温带海洋性气候并延申至全球各区域气候带 |
爱丁堡皇家植物园(苏格兰) | 世界一流生物多样性研究机构, 支撑世界植物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 具有居群遗传学和植物保护、隐花植物和真菌以及植物分类学一流研究团队; 开展分类学和系统发育学、受威胁生物群落和环境变化、热带植物多样化的机制、植物形态、发育和进化、分子生态学与全球环境变化、植物与微生物互作以及隐花植物多样性及保护研究; 部署热带地区多样性研究 | 其主园所属四分园分布在苏格兰不同气候与植被带: 爱丁堡园区属温带海洋性气候, 潮湿多雨; 本莫尔分园为潮湿海洋性气候; 道威克园区为大陆性气候, 降雨量较小; 洛根园区为近亚热带气候, 为南半球植物提供生长条件 |
贝奇伯里国家松树园(英格兰) | 迁地收集世界温带松柏科植物以进行科学研究, 评价针叶树新种质及用途, 展示针叶树品种的园艺用途, 建立珍稀濒危物种基因库 | 全球温带针叶植物研究与保护 | 温带海洋性气候、英格兰东南部最高、最冷和最潮湿的栖息地与温带针叶林植被 |
威尔士国家植物园(威尔士) | 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及可持续性、提高公众科普和游客享受, 成为国际知名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中心 | 设有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主要开展英国本土植物DNA条形码和保育遗传学研究; 开展传粉生物学研究, 保护威尔士地区野生植物、真菌及其栖息地及生境环境 | 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形、水域、生态环境和小气候丰富多样, 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 |
韦斯顿伯特国家树木园(苏格兰) | 致力于树木物种的编目、研究与开发, 发挥在树木研究和保护方面的重要支撑作用 | 聚焦英国国家树木资源收藏 |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 |
法国国家植物园体系 | |||
国家高山植物园 巴耶尔国家植物园 巴黎盆地国家植物园 布雷斯特国家植物园 马斯卡林国家植物园 中南高地国家植物园 波克罗勒国家植物园 比利牛斯山脉国家植物园 弗朗什孔泰国家植物园 科西嘉国家植物 南大西洋国家植物园 法国国家林业局留尼汪岛树木园 | 保护法国本土及海外领地生物多样性、野生植物和自然、半自然栖息地生境及植被。致力于研究和保护野生植物以及自然和半自然栖息地遗产, 研究野生植物及其在自然和半自然栖息地的状态和演变, 对野生植物区系和自然、半自然栖息地的稀有和受威胁植物进行就地与迁地保护, 提供国家和地方政府咨询并向公众普及植物多样性和保护知识 | 设有植物学、保护生物学、生态学、森林生态学等学科; 研究野生植物及其在自然和半自然栖息地的状态和进化规律; 采用就地保护或迁地保护的方式保护受威胁植物, 为国家、公共机构和地区提供科学支撑、专门知识与保护技术 | 在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山地气候及海外热带气候等气候带形成综合部署; 在阿尔卑斯山、比利牛斯山山地、地中海沿岸、阿摩里卡丘陵、西南区、北巴黎盆地、中央地块和留尼汪岛形成区域布局, 并致力于特定区域及相似植被带植物综合保护及研究 |
俄罗斯(俄罗斯科学院)国家植物园体系 | |||
俄罗斯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 远东分院科研植物园(阿穆尔) | 致力于实验植物学领域的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 | 主要实验室: 热带植物实验室、树木学实验室、观赏植物实验室、植物保护实验室、栽培植物实验室、植物生物技术实验室、植物生理与免疫实验室、天然植被实验室、远缘杂交研究室等; 科学聚焦: (1)开展植物引种和驯化基础理论研究, 引进稀有且具经济价值的植物物种, 发展观赏园艺和园艺科学; (2)研究植物基因库保存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创建特殊的植物收藏; (3)保护生物多样性、自然环境和自然景观; (4)研究远缘杂交的理论基础和新技术、新方法等; (5)迁地保存植物(尤其是稀有和濒危物种)和其他具有重大科学、教育、经济和文化重要性的植物; (6)在植物学、植物多样性保护、作物资源和品种选育、观赏园艺和风景园林领域开展应用基础研究 | 潮湿大陆和泛北极气候为主, 有苔原、针叶林、混交林、落叶林、草原、半沙漠、沙漠、亚热带森林和山地草原等植被; 聚焦苔原、亚极地阔叶林、混交林和落叶林、半沙漠、温带草原和亚热带森林等植被类型 |
远东分院植物园(植物所) | |||
远东分院科玛洛娃山地实验站树木园 | |||
远东分院库页植物园 | |||
中西伯利亚植物园 | |||
泛贝加尔湖植物园 | |||
西伯利亚永冻土生物研究所植物园 | |||
西伯利亚人类生态研究所库兹巴斯植物园 | |||
中西伯利亚植物园戈尔诺-阿尔泰阿尔泰分园 | |||
北方生物研究所东北植物园 | |||
西伯利亚苏加乔夫森林研究所树木园 | |||
俄罗斯南部地区 | |||
俄罗斯科学院山地植物园 | |||
俄罗斯科学院珀卡尔树木园 | |||
国家科学中心尼基茨基植物园 | |||
俄罗斯的欧洲地区 俄罗斯科学院总植物园 | |||
总植物园切博克萨里分园 | |||
乌拉尔和伏尔加河地区 | |||
乌拉尔分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园 | |||
乌拉尔分院科米生物研究所植物园 | |||
南乌拉尔植物园 | |||
伏尔加河流域生态研究所树木园 | |||
乌拉尔分院乌德穆尔特科学中心植物引种驯化园 | |||
俄罗斯西北地区 | |||
科拉科学中心极地高山植物园 | |||
俄罗斯科学院圣彼得, 科马罗夫植物园 | |||
印度国家植物园体系 | |||
AJC Bose印度植物园(豪拉, 曾用名: 加尔各答皇家植物园) | 评价发掘具有经济价值的植物物种。主要任务目标为印度植物多样性及物种丰富区调查与编目, 编制国家与地区植物志; 确定红色植物名录并对受胁植物进行迁地保护; 调查编目植物相关的民族植物学传统知识; 管理印度植物国家数据库等 | 设有2个主植物园和11个区域实验植物园, 在总部设立中央植物实验室、中央国家植物标本馆、印度博物馆等。 开展区系地理学、保护生物学、民族植物学、分类学及区系学、孢粉学、生态学、生药学、经济植物学研究 | 亚热带季风气候, 受喜马拉雅山脉和半岛海洋影响形成西部沙漠、北部高山和平原温带亚热带以及西南与岛屿热带气候; 有热带雨林、热带落叶林、热带荆棘林以及山地森林和红树林等植被。聚焦热带雨林、热带落叶林、热带荆棘林、山地森林和热带岛屿等植被类型 |
印度共和国植物园(诺伊达) | |||
安达曼和尼科巴地区实验植物园(达尼卡里) | |||
干旱区域实验植物园(焦特布尔) | |||
中部地区实验植物园(阿拉哈巴德) | |||
东部地区实验植物园-国家兰园(西隆) | |||
北部地区实验植物园(基尔苏) | |||
北部地区实验植物园(普里) | |||
北部地区实验植物园(德拉敦) | |||
锡金喜马拉雅地区实验植物园(甘托克) | |||
国家兰园南部地区实验植物园(耶尔考) | |||
西部地区实验植物园(蒙德瓦) | |||
南非国家植物园体系 | |||
克斯腾伯斯国家植物园(总部) | 国家植物园旨在支持南非生物多样性研究、保护、可持续利用, 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教育, 是一个基于城市为窗口, 展现南非其非凡的生物多样性的代表性网络体系 | 设有植物分类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建制; 聚焦生物多样性研究评估、监测与信息数据; 为国家提供生物多样性状况、受胁与保护物种动态、生态系统保护状况、入侵物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等政策咨询 | 亚热带及暖温带气候特征; 具有草原、稀树草原、沙漠多肉植物、半沙漠低灌草、森林和灌丛等代表性植被类型, 聚焦硬叶灌丛、半沙漠低灌丛、草原、森林、稀树草原、草原等不同植被类型 |
沃尔特·西苏鲁国家植物园 | |||
比勒陀利亚国家植物园 | |||
低地国家植物园 | |||
纳塔尔国家植物园 | |||
哈罗德·波特国家植物园 | |||
卡鲁沙漠国家植物园 | |||
自由州国家植物园 | |||
汉塔姆国家植物园 |
[1] |
Ai B, Kang M, Huang HW (2014) Assessment of genetic diversity in seed plants based on a uniform π criterion. Molecules, 19, 20113-20127.
DOI URL |
[2] | Basdeo S (2013) The Imperialist Roots of the Royal Botanical Gardens at Kew. https://publishistory.wordpress.com/2013/09/27/the-imperialist-roots-of-the-royal-botanical-gardens-at-kew/. (accessed on 2022-04-10) |
[3] | BGCI Botanic Garden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2000) The Gran Canaria Declaration: Calling for a Global Program for Plant Conservation. Botanic Gardens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Richmond. |
[4] | Bretschneider E (1893) Botanicon sinicum, notes on Chinese botany from native and western sources. Journal of the China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25, 1-468. |
[5] | Brockway LH (1979) Science and Colonial Expansion:The Role of the British Royal Botanic Gardens. Academic Press, New York, London. |
[6] | Chen FH (1965) On the introduction and domestication of plants. Plant Introduction and Domestication, 1, 7-13. (in Chinese) |
[陈封怀 (1965) 关于植物引种驯化问题. 植物引种驯化集刊, 1, 7-13.] | |
[7] | Chen JY (1966) Introduction, domestic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plants. Plant Introduction and Domestication, 2, 1-6. (in Chinese) |
[陈俊愉 (1966) 植物的引种驯化与栽培繁殖. 植物引种驯化集刊, 2, 1-6.] | |
[8] | China’s Strategy for Plant Conservation Editorial Committee (2008) China’s Strategy for Plant Conservation. Guangdong Press, Guangzhou. |
[9] |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Forestry & Fisheries (2020) National Botanical Gardens Expansion Strategy 2019-2030. National Gazette No. 43981, 114-149. |
[10] | Guerrant EO, Havens K, Maunder M (2004) Ex Situ Plant Conservation: Supporting Species Survival in the Wild. Island Press, Washington, DC. |
[11] | He SA (1987) An important document calling for global plant conservation—The Gran Canaria Declaration. Plants, (1), 7. (in Chinese) |
[贺善安 (1987) 保护植物种质的重要文件——大加那利岛宣言. 植物杂志, (1), 7.] | |
[12] | He SA (2002) Fifty years of botanical gardens in China. Acta Botanica Sinica, 44, 1123-1133. |
[13] | He SA, Zhang ZS, Gu Y (2004) Botanical Garden Science. China Agriculture Press, Beijing. (in Chinese) |
[贺善安, 张佐双, 顾姻 (2004) 植物园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北京.] | |
[14] | Heywood VH (1987) The changing role of the botanic garden, In: Botanic Gardens and the World Conservation Strategy (eds Bramwell D, Hamann O, Heywood V, Synge H), pp. 3-18. Academic Press, London. |
[15] |
Heywood VH (2011) The role of botanic gardens as resource and introduction centres in the face of global change. 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 20, 221-239.
DOI URL |
[16] |
Hill AW (1915) The history and functions of botanic gardens. Annals of the 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2, 185-240.
DOI URL |
[17] | Holttom RE (1999) Tropical botanic garden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Garden’s Bulletin Singapore, 51, 127-139. |
[18] | Huang HW (1998) Conservation genetics and strategy for plant genetic resources. Journal of Wuhan Botanical Research, 16, 346-358.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
[黄宏文 (1998) 保育遗传学与植物遗传资源的保育策略. 武汉植物学研究, 16, 346-358.] | |
[19] | Huang HW (2007) Future scientific research in botanic gardens. Proceedings of 3th global botanical gardens congress, Wuhan, China, 16-20 April, 2007. |
[20] |
Huang HW (2017) “Science, art and responsibility”: The scientific and social functional changes of a 500-year history of botanical gardens. 1. Artistic appearance. Biodiversity Science, 25, 924-933.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DOI URL |
[黄宏文 (2017) “艺术的外貌、科学的内涵、使命的担当”—植物园500年来的科研与社会功能变迁(一): 艺术的外貌. 生物多样性, 25, 924-933.]
DOI |
|
[21] | Huang HW (2018a) The Principle and Practice of Ex Situ Plant Conservation. Science Press, Beijing. (in Chinese) |
[黄宏文 (2018a) 植物迁地保育原理与实践. 科学出版社, 北京.] | |
[22] |
Huang HW (2018b) “Science, art and responsibility”: The scientific and social function changes of a 500-year history of botanical gardens. 2. Intension of sciences. Biodiversity Science, 26, 304-314.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DOI URL |
[黄宏文 (2018b) “艺术的外貌、科学的内涵、使命的担当”—植物园500年来的科研与社会功能变迁(二): 科学的内涵. 生物多样性, 26, 304-314.] | |
[23] | Huang HW (2018c) The Chinese Botanical Gardens.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Wuhan. (in Chinese) |
[黄宏文 (2018) 中国植物园.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武汉.] | |
[24] | Huang HW (2021) Botanical gardens in the world. In: The Chinese Garden Flora (ed. Huang HW), pp. 19-22. Science Press, Beijing. |
[25] | Huang HW, Duan ZY (2005) Global plant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and scientific thoughts on Chinese botanical gardens in the early 21st century. Chinese Botanical Garden Newsletter, 1(1), 20-35. (in Chinese) |
[黄宏文, 段子渊 2005. 全球植物保护战略及21世纪初中国植物园的科学研究思考. 中国植物园通讯, 1(1), 20-35.] | |
[26] | Huang HW, Duan ZY (2006) Thoughts on scientific research in Chinese botanical garden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1th century. BGjournal, 3(2), 2-3. |
[27] |
Huang HW, Han XG, Kang L, Raven PH, Wyse Jackson P, Chen YY (2002) Conserving native plants in China. Science, 297, 935-936.
PMID |
[28] | Huang HW, Liao JP, Zhang Z (2018) Standardization System of the Chinese Botanical Gardens: Defining Criteria, Technical Cod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Accreditation. Science Press, Beijing. (in Chinese) |
[黄宏文, 廖景平, 张征 (2018) 中国植物园标准体系: 界定标准、技术规范、绩效评价与认证体系. 科学出版社, 北京. ] | |
[29] |
Huang HW, Liao JP, Zhang Z, Zhan QQ (2017) Ex situ flora of China. Plant Diversity, 39, 357-364.
DOI URL |
[30] | Huang HW, Wyse Jackson P, Chen L (2013) Conservatism strategy, In: Plants of China (eds Hong DY, Blackmore S), pp. 418-445. Science Press, Beijing. |
[31] |
Huang HW, Zhang Z (2012) Current status and prospects of ex situ cultivation and conservation of plants in China. Biodiversity Science, 20, 559-571.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DOI URL |
[黄宏文, 张征 (2012) 中国植物引种栽培及迁地保护的现状与展望. 生物多样性, 20, 559-571.]
DOI |
|
[32] |
Janick J (2007) Plant exploration: From Queen Hatshepsut to Sir Joseph Banks. HortScience, 42, 191-196.
DOI URL |
[33] | Liao FS (1966)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plant introduction and domestication. Plant Introduction and Domestication, 2, 154-160. (in Chinese) |
[廖馥荪 (1966) 植物引种驯化理论研究. 植物引种驯化集刊, 2, 154-160.] | |
[34] |
Liu H, Ren H, Liu Q, Wen XY, Maunder M, Gao JY (2015) Translocation of threatened plants as a conservation measure in China. Conservation Biology, 29, 1537-1551.
DOI URL |
[35] | Lockwood L, Wilson J, Fagg M (2001) Botanic Gardens of Australia: A Guide to 80 Gardens. New Holland Publishers, Sydney. |
[36] |
Margules CR, Pressey RL (2000) Systematic conservation planning. Nature, 405, 243-253.
DOI URL |
[37] | McCracken DP (1998) 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botanical institutions in the Antilles, 1765-1901. Flora of the Great Antilles nNwsletter, No. 14, https://www.nybg.org/bsci/fga/ Newsletter/FGANno14.htm. (accessed on 2022-04-10) |
[38] |
Primack RB, Miller-Rushing AJ (2009) The role of botanical garden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New Phytologist, 182, 303-313.
DOI URL |
[39] |
Primack RB, Ellwood ER, Gallinat AS, Miller-Rushing AJ (2021) The growing and vital role of botanical garden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New Phytologist, 231, 917-932.
DOI URL |
[40] | Raven P (1981) Research in botanical gardens. Botanische Jahrbücher für Systematik, 102, 53-72. |
[41] |
Ren H (2017) The role of botanical gardens in reintroduction of plants. Biodiversity Science, 25, 945-950.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DOI |
[任海 (2017) 植物园与植物回归. 生物多样性, 25, 945-950.]
DOI |
|
[42] |
Ren H, Jian SG, Liu HX, Zhang QM, Lu HF (2014) Advances in the reintroduction of rare and endangered wild plant species. Scientia Sinica Vitae, 44, 230-237. (in Chinese)
DOI URL |
[任海, 简曙光, 刘红晓, 张倩媚, 陆宏芳 (2014) 珍稀濒危植物的野外回归研究进展. 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 44, 230-237.] | |
[43] | Rouhan G, Gaudeul M (2014) Plant taxonomy: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current challenges, and perspectives. 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1115, 1-37. |
[44] | Secretariat of the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2020) Global Biodiversity Outlook 5. https://www.cbd.int/gbo5. |
[45] | Shan AG, Zheng LH, Tang YD (2008) The creation of the first botanical garden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 Zhejiang Archives, (7), 58-59. (in Chinese) |
[单敖根, 郑龙海, 唐银娣 (2008)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植物园的创建. 浙江档案, (7), 58-59.] | |
[46] | Sheng CG (1987) General situation of plant introduction and domestication in China and assumptions for 2000. Plant Introduction and Domestication, 5, 3-9. (in Chinese) |
[盛诚桂 (1987) 中国植物引种驯化概况和对2000年的设想. 植物引种驯化集刊, 5, 3-9.] | |
[47] | Sheng CG, Yu DJ (1984) Introduction and domestication of plants. Plants, (2), 2-4. (in Chinese) |
[盛诚桂, 俞德浚 (1984) 植物的引种驯化. 植物杂志, (2), 2-4.] | |
[48] | Sheng CK (1980) Plant introduction and botanic gardens in China. Plant Science Bulletin, 26, 25-28. |
[49] |
Sikarwar RL (2021) History and footprints of plant explorations in Indian subcontinent. Journal of Indian Botanical Society, 100, 1-17.
DOI URL |
[50] | Spencer R, Cross R (2017) The origins of botanic gardens and their relation to plant science,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horticultural botany and cultivated plant taxonomy. Muelleria, 35, 43-93. |
[51] |
Sun WB, Han CY (2015) Researches and conservation for plant species with extremely small populations (PSESP). Biodiversity Science, 23, 426-429. (in Chinese)
DOI URL |
[孙卫邦, 韩春艳 (2015) 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研究及科学保护. 生物多样性, 23, 426-429.]
DOI |
|
[52] | Wang ZF, Peng SL, Ren H (2005) Genetic variation and inbreeding depression in small populations. Journal of Plant Genetic Resources, 6, 101-107.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
[王峥峰, 彭少麟, 任海 (2005) 小种群的遗传变异和近交衰退.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6, 101-107.] | |
[53] |
Wang J, Ai B, Kong HH, Kang M (2017) Speciation history of a species complex of Primulina eburnea (Gesneriaceae) from limestone karsts of Southern China, a biodiversity hot spot. Evolutionary Applications, 10, 919-934.
DOI URL |
[54] | Xu ZF (1998)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ex situ Conservation of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s. Yun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Kunming. (in Chinese) |
[许再富 (1998) 稀有濒危植物迁地保护的原理与方法. 云南科技出版社, 昆明.] | |
[55] |
Xu ZF (2015) Actions in the early stage of research on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in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 review. Biodiversity Science, 23, 131-133. (in Chinese)
DOI URL |
[许再富 (2015) 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早期行动回顾. 生物多样性, 23, 131-133.]
DOI |
|
[56] | Xu ZF, Huang JY, Hu HB, Zhou HF, Meng LZ (2008) A commentary on plant ex situ conservation and its researches in China nearly thirty years. Guihaia, 28, 764-774.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
[许再富, 黄加元, 胡华斌, 周惠芳, 孟令曾 (2008) 我国近30年来植物迁地保护及其研究的综述. 广西植物, 28, 764-774.] | |
[57] | Yu TT (1954) Introduction to three botanical gardens of the Institutes of Botan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3), 80-84. (in Chinese) |
[俞德浚 (1954) 介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三个植物园. 科学通报, (3), 80-84.] | |
[58] | Yu TT (1955) Handbook of Botanical Gardens. Science Press, Beijing. (in Chinese) |
[俞德浚 (1955) 植物园工作手册. 科学出版社, 北京.] | |
[59] | Yu TT (1959) The development of botanical gardens in China in the past ten years. Bulletin of Biology, (10), 449-455. (in Chinese) |
[俞德浚 (1959) 十年来我国植物园事业的发展. 生物学通报, (10), 449-455.] | |
[60] | Yu TT (1983) China Botanical Garden. Science Press, Beijing. |
[俞德浚 (1983) 中国植物园. 科学出版社, 北京.] | |
[61] | Yu TT, Sheng CG (1983) Fifty years of plant introduction and domestication in China. Plant Introduction and Domestication, 3, 3-10. (in Chinese) |
[俞德浚, 盛诚桂 (1983) 中国植物引种驯化五十年. 植物引种驯化集刊, 3, 3-10.] | |
[62] | Yu TT, Zhou DJ, Liu KH, Lu RG, Wang MJ, Huang YS (1965) A discussion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ystematic management system for the original material nursery of the botanical garden. Plant Introduction and Domestication, 1, 169-178. (in Chinese) |
[俞德浚, 周多俊, 刘克辉, 陆荣刚, 王名金, 黄应森 (1965) 植物园原始材料圃建立系统管理制度的商榷. 植物引种驯化集刊, 1, 169-178.] | |
[63] | Zhou J, Yang M, Wen XY, Li N, Ren H (2021) Strengthen ex situ conservation of plants and promot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plant resources. Bulleti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36, 417-424.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
[周桔, 杨明, 文香英, 李楠, 任海 (2021) 加强植物迁地保护, 促进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 中国科学院院刊, 36, 417-424.] | |
[64] | Zhou ZS (1986) Review on theory and method of introduction and domestication of woody plants (1). Shaanxi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 52-57. (in Chinese) |
[周泽生 (1986) 木本植物引种驯化的理论和方法述评(一). 陕西林业科技, (3), 52-57.] |
[1] | 李仕裕, 张奕奇, 邹璞, 宁祖林, 廖景平. 广东省植物园植物多样性迁地保护现状及发展建议[J]. 生物多样性, 2023, 31(6): 22647-.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
备案号:京ICP备16067583号-7
Copyright © 2022 版权所有 《生物多样性》编辑部
地址: 北京香山南辛村20号, 邮编:100093
电话: 010-62836137, 62836665 E-mail: biodiversity@ibc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