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图/表 详细信息
川西高原三种雉类与其捕食者赤狐的空间关系
邹博研, 罗概, 朱博伟, 冉江洪, 房超
生物多样性    2021, 29 (7): 918-926.   DOI: 10.17520/biods.2020438
摘要   (1239 HTML52 PDF(pc) (2566KB)(885)  

物种的空间分布会受到种间相互作用(如捕食关系等)和环境变量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阐明环境变量和种间相互作用对同域物种空间分布关系的影响, 对于理解群落聚集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至关重要。为了解川西高原常见雉类与捕食者的空间分布关系及其驱动因素, 本研究利用2016-2018年在川西高原84个红外相机位点获得的682张目标物种的独立照片, 采用条件型双物种占域模型(conditional two-species occupancy model)在相机位点尺度评估了在川西高原广泛分布的黄喉雉鹑(Tetraophasis szechenyii)、血雉(Ithaginis cruentus)和白马鸡(Crossoptilon crossoptilon)与其捕食者赤狐(Vulpes vulpes)的空间分布关系。结果显示: (1)在物种作用和环境变量的共同影响下, 赤狐和血雉(物种相互作用因子, species interaction factor, SIF = 1.31 ± 0.14)与赤狐和黄喉雉鹑(SIF = 1.42 ± 0.41)在研究区域内的空间分布趋于重合, 赤狐和血雉的空间关系随距河流距离的增加呈现先重合后趋于分离的趋势, 而赤狐和黄喉雉鹑的空间关系随距河流距离的增加呈现出由重合转为分离的趋势。赤狐与白马鸡在空间分布上相互独立(SIF = 1), 白马鸡的空间分布主要受环境因子影响, 而赤狐对其没有影响。(2) 3种雉类的探测率受物种作用的影响, 在相机位点尺度上赤狐的存在减少了3种雉类的探测率(pB > rB)。本研究为物种空间分布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案例, 也为理解物种共存机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物种对 Species pairs psiA ± SE psiBA ± SE psiBa ± SE pA ± SE pB ± SE rB ± SE SIF ± SE
赤狐 + 白马鸡 Vulpes vulpes + Crossoptilon crossoptilon 0.50 ± 0.10 0.68 ± 0.20 0.68 ± 0.20 0.10 ± 0.02 0.32 ± 0.03 0.14 ± 0.02 1.00
赤狐 + 黄喉雉鹑 Vulpes vulpes + Tetraophasis szechenyii 0.56 ± 0.07 0.70 ± 0.08 0.31 ± 0.38 0.09 ± 0.01 0.42 ± 0.07 0.09 ± 0.02 1.42 ± 0.41
赤狐 + 血雉 Vulpes vulpes + Ithaginis cruentus 0.62 ± 0.07 0.81 ± 0.30 0.29 ± 0.17 0.08 ± 0.01 0.59 ± 0.05 0.11 ± 0.01 1.31 ± 0.14
View table in article
表3 赤狐与3种雉类条件型双物种占域模型最优模型的参数估计值(平均值 ± 标准差)
正文中引用本图/表的段落
赤狐(Vulpes vulpes)属食肉目犬科, 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各种生境, 主要选择食物丰富度较高的植被和生境类型(李路云等, 2014)。赤狐是川西高原常见的捕食动物, 主要以啮齿动物、鸡形目鸟类和野兔等为食(马勇等, 2014)。鸡形目鸟类生活史大多数时间局限于地面, 飞行和扩散能力较弱, 是典型的地栖型鸟类。黄喉雉鹑(Tetraophasis szechenyii)、血雉(Ithaginis cruentus)和白马鸡(Crossoptilon crossoptilon)是川西高原具有代表性的鸡形目鸟类, 主要栖息于亚高寒地区的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灌丛及高山草甸中, 具有相似的生活习性和资源需求。尽管3种雉类间存在一定的种间竞争, 但已有研究表明雉类的种间竞争并不影响其共存模式(Chen & Luiselli, 2009; Wang et al, 2021)。本研究利用红外相机数据对黄喉雉鹑、血雉和白马鸡与其捕食者——赤狐分别建立条件型双物种占域模型(conditional two-species occupancy model)研究其在相机位点尺度上的空间分布关系, 分析影响川西高原3种雉类空间分布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 探究3种雉类与捕食者赤狐的空间分布关系及驱动因素, 为物种空间分布关系的研究提供新的案例。
条件型双物种占域模型的最优模型结果显示, 赤狐对3种雉类位点使用概率的影响不同, 但都受到了环境变量的影响(表2)。在环境变量的介导下, 血雉在赤狐存在时对位点的使用概率显著高于赤狐不存在时(psiBA = 0.81 ± 0.30, psiBa = 0.29 ± 0.17, P < 0.01), 赤狐和血雉在研究区域内空间分布趋于重合(SIF = 1.31 ± 0.14) (表3)。赤狐和血雉随距河流距离的增加, 空间关系呈现先趋于重合后趋于分离的趋势(图2A)。黄喉雉鹑在赤狐存在时对位点使用概率也显著高于赤狐不存在时(psiBA = 0.70 ± 0.08, psiBa = 0.31 ± 0.38, P < 0.01)。赤狐和黄喉雉鹑在研究区域内空间分布趋于重合(SIF = 1.42 ± 0.41) (表3)。赤狐和黄喉雉鹑的空间关系随着距河流距离的增加呈现出由重合转为分离的趋势(图2B)。
单物种占域模型最优模型显示4个物种的探测率均不受探测协变量的影响(附录2), 所以在建立条件型双物种占域模型时不纳入探测协变量。条件型双物种占域模型结果显示当赤狐存在时3种雉类的探测概率低于赤狐不存在时(pB > rB) (表3)。即当赤狐存在时, 3种雉类可能会采取更加隐蔽的活动方式或减少觅食强度躲避来自赤狐的捕食风险。
本文的其它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