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图/表 详细信息
川西高原三种雉类与其捕食者赤狐的空间关系
邹博研, 罗概, 朱博伟, 冉江洪, 房超
生物多样性    2021, 29 (7): 918-926.   DOI: 10.17520/biods.2020438
摘要   (1232 HTML51 PDF(pc) (2566KB)(866)  

物种的空间分布会受到种间相互作用(如捕食关系等)和环境变量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阐明环境变量和种间相互作用对同域物种空间分布关系的影响, 对于理解群落聚集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至关重要。为了解川西高原常见雉类与捕食者的空间分布关系及其驱动因素, 本研究利用2016-2018年在川西高原84个红外相机位点获得的682张目标物种的独立照片, 采用条件型双物种占域模型(conditional two-species occupancy model)在相机位点尺度评估了在川西高原广泛分布的黄喉雉鹑(Tetraophasis szechenyii)、血雉(Ithaginis cruentus)和白马鸡(Crossoptilon crossoptilon)与其捕食者赤狐(Vulpes vulpes)的空间分布关系。结果显示: (1)在物种作用和环境变量的共同影响下, 赤狐和血雉(物种相互作用因子, species interaction factor, SIF = 1.31 ± 0.14)与赤狐和黄喉雉鹑(SIF = 1.42 ± 0.41)在研究区域内的空间分布趋于重合, 赤狐和血雉的空间关系随距河流距离的增加呈现先重合后趋于分离的趋势, 而赤狐和黄喉雉鹑的空间关系随距河流距离的增加呈现出由重合转为分离的趋势。赤狐与白马鸡在空间分布上相互独立(SIF = 1), 白马鸡的空间分布主要受环境因子影响, 而赤狐对其没有影响。(2) 3种雉类的探测率受物种作用的影响, 在相机位点尺度上赤狐的存在减少了3种雉类的探测率(pB > rB)。本研究为物种空间分布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案例, 也为理解物种共存机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View image in article
图1 研究区域位置及红外相机位点示意图
正文中引用本图/表的段落
根据研究区域内的地形和植被因素选择野生动物丰富的区域, 将调查区域划分为2 km × 2 km的网格, 在考虑交通、地形条件下, 选取有森林分布的网格内布设1-3台红外相机(图1)。相机布设在动物痕迹较多的地点(如兽径、山脊等), 以最大限度提高物种的探测概率, 海拔范围在3,120-4,843 m。相机固定在距地面30-60 cm的树干上, 全天24 h工作, 参数设置为连续拍3张照片, 时间间隔为1 s。记录每台相机的GPS坐标(朱博伟等, 2019)。
本文的其它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