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 ›› 2025, Vol. 33 ›› Issue (9): 25391. DOI: 10.17520/biods.2025391 cstr: 32101.14.biods.2025391
所属专题: 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专题
• 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专题 • 上一篇
马克平1,2*
Keping Ma1,2*
1 Institute of Botan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93, China
2 Xinjiang Institute of Ecology and Geograph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Urumqi 830011, China
摘要: 本文系统阐述了人与生物圈计划(MAB)的演进并解读了其最新的《杭州行动计划》内容。MAB计划始于1971年, 旨在为加强人与环境的关系建立科学基础, 并将人类视为自然的一部分。其核心载体“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已发展至覆盖142个国家的785个保护区。历经明斯克、塞维利亚、马德里及利马4次世界大会对全球行动共识的实践总结, 《杭州行动计划》应运而生。该计划分为背景、行动目标和监测评估三部分。其主体包含34项行动目标, 聚焦于三大方面: 支撑全球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自身的建设与发展, 以及迈向人类可持续的未来。行动目标第1‒13项通过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扩大生态修复、保障物种与遗传多样性等, 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等全球承诺转化为地方行动。第14‒26项则通过资源调动、包容性治理、知识共享和全球合作, 强化网络自身的制度、金融和社会基础。最后, 第27‒34项着重于加强科学研究、适应性治理和全球合作, 确保生物圈保护区成为全球创新与教育的引擎。与《马德里行动计划》和《利马行动计划》相比, 《杭州行动计划》更注重与全球框架的整合, 更加强调公平、权利及可操作性, 并突出了融资与伙伴关系。尽管面临平衡保护与发展、气候变化及资源不均等挑战, 但通过加强伙伴关系、主流化气候适应策略及推动数字化转型等措施, 该计划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未来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