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2005年, 第2期
    刊出日期:2005-03-20
      
    论文
    中国玉米遗传单一性的经济影响
    李海明, 张世煌, 胡瑞法
    生物多样性. 2005, 13(2):  91-96.  doi:10.1360/biodiv.040130
    摘要 ( 4093 )   PDF (417KB) ( 2357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广泛采用少数优良种质资源,可能会引起作物遗传多样性下降,降低品种的抗病和抗逆能力,影响作物的产量。本研究采用系谱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20个主产省玉米遗传单一性的变化及其对我国玉米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遗传单一性与玉米单产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遗传单一性每增加1%,玉米平均单产将降低13%;研究同时也表明遗传单一性和品种单一性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变量,品种单一性不一定导致遗传基础的单一性。政府应从调节育种人员行为上制定相应的政策,防止遗传基础单一化,在增加作物遗传多样性的同时,选育优质高产的品种。

    8个栽培水杉居群遗传多样性的等位酶分析
    李晓东, 杨佳, 史全芬, 李建强
    生物多样性. 2005, 13(2):  97-104.  doi:10.1360/biodiv.040148
    摘要 ( 3378 )   PDF (602KB) ( 2543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是我国特有的活化石植物,有50多年的栽培历史。栽培水杉在多大程度上涵盖了野生水杉的遗传多样性,是评价水杉保育策略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为了评估水杉栽培居群的遗传变异水平,作者采用超薄平板微型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电泳方法对水杉的8个人工栽培居群的等位酶变异和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对9个酶系统23个酶位点的检测结果表明: 有8个酶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非常显著, 在2个居群中存在稀有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1.375,多态位点百分率PPL=33.15,平均预期杂合度He=0.161。与孑遗居群相比, 栽培水杉的遗传变异水平偏低,表明栽培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不能完全涵盖孑遗居群。将采于潜江的9个丛枝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var.caespitosa)样品与分别采自潜江、武汉和上海的各9个水杉样品的等位酶资料进行了UPGMA单株聚类分析,并将丛枝水杉作为一个居群与其他8个水杉居群作UPGMA聚类分析,其结果不支持将丛枝水杉作为水杉的一个变种的分类处理。

    滇牡丹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杨淑达, 施苏华, 龚洵, 周仁超
    生物多样性. 2005, 13(2):  105-111.  doi:10.1360/biodiv.040179
    摘要 ( 4789 )   PDF (597KB) ( 2908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ISSR标记对中国西南地区特有植物滇牡丹(Paeonia delavayi)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从100个引物中筛选出10个用于正式扩增,在取自16个自然居群和1个迁地保护居群的511个个体中,检测到92个多态位点。在居群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44.61%,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1657和0.2448。在物种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79.31%,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2947和0.4355。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达0.4349。结果表明:滇牡丹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居群间遗传分化较大。结合以前的研究结果,对滇牡丹的现状进行评估的结果显示,滇牡丹并不濒危。

    山茶科3种中国特有濒危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罗晓莹, 唐光大, 许涵, 庄雪影, 郑文经, 曾明
    生物多样性. 2005, 13(2):  112-121.  doi:10.1360/biodiv.040164
    摘要 ( 4616 )   PDF (839KB) ( 3796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猪血木(Euryodendron excelsum)、圆籽荷(Apterosperma oblata)和杜鹃红山茶(Camellia changii)均为我国特有的山茶科珍稀濒危植物。本研究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检测方法,比较了这3个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利用20-24个随机引物从猪血木、圆籽荷和杜鹃红山茶居群中分别获得206-305条RAPD谱带,多态位点百分率(PPL)分别为51.80%、80.26%和38.83%;居群间遗传分化指数GST分别为0.3566、0.1713、0.1242。结果显示:自然分布较广的圆籽荷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另外两种自然分布区狭窄的种类。3个物种的遗传变异均主要存在于居群内,但猪血木居群间的遗传分化明显高于圆籽荷和杜鹃红山茶,这可能与其生境的严重片断化有关。根据3个物种不同的遗传结构特点,建议加强现有自然居群的就地保护,促进居群自然更新;收集不同分布点的种源,尽快建立广东山茶科珍稀濒危植物的保育中心,深入开展人工快繁研究,扩大这些种群的数量。

    荷叶铁线蕨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潘丽芹, 季华, 陈龙清
    生物多样性. 2005, 13(2):  122-129.  doi:10.1360/biodiv.040117
    摘要 ( 4353 )   PDF (669KB) ( 3240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荷叶铁线蕨(Adiantum reniforme var.sinense)为我国特有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目前仅分布于重庆的少数地区。近几十年来,由于过度开发,该种的分布范围日益缩小,已处于灭绝的边缘。本研究利用等位酶标记检测了荷叶铁线蕨 6个自然居群共136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共检测到了5个酶系统的14个位点,获得了7个多态位点。结果表明:与其他蕨类植物相比,荷叶铁线蕨居群内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比较低。平均每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Ae)为1.778,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0.441,期望杂合度(He)为0.199,观察杂合度(Ho)为0.235。其居群间的遗传分化也很低,居群间的遗传变异仅占总变异的1.49%,而98.51%的变异存在于居群内部。采用Hardy-Weinberg平衡和固定指数F对荷叶铁线蕨的居群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种群可能是以配子体间异交为主的混合交配体系。导致荷叶铁线蕨濒危的主要原因是生境的破坏以及过度开采所导致的生境片断化使其居群变小、近交率加大、遗传变异趋低,降低了其生存以及进化的潜力。

    互花米草与海三棱藨草的生长特征和相对竞争能力
    陈中义, 李博, 陈家宽
    生物多样性. 2005, 13(2):  130-136.  doi:10.1360/biodiv.040122
    摘要 ( 6783 )   PDF (613KB) ( 52726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外来物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已对我国特有种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发生了竞争取代。作者通过在长江口崇明东滩湿地取样和盆栽竞争实验,比较了二者的主要生长特征和种间相对竞争能力。结果表明:无论是先锋种群还是成熟种群,互花米草的高度、盖度、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平均每花序种子数都显著大于海三棱藨草;海三棱藨草的密度和单位面积结实枝条数显著大于互花米草。两种植物成熟种群的单位面积种子产量和种子的萌发率没有显著差异。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显著降低了两种植物的平均每株产生的无性小株数、结实株数、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球茎数(海三棱藨草产生球茎),互花米草的种间竞争能力(相对邻里效应指数)显著大于海三棱藨草。互花米草在生长上的优势可能导致其在种间竞争上的优势,从而使互花米草能够在海三棱藨草群落中成功入侵。

    云南哀牢山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附生植物的多样性和分布
    徐海清, 刘文耀
    生物多样性. 2005, 13(2):  137-147.  doi:10.1360/biodiv.040123
    摘要 ( 5469 )   PDF (793KB) ( 3546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附生植物对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形成及其维持机制、生态系统的水分和养分循环等有重要作用。作者调查分析了云南哀牢山原生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80株不同种类、不同径级乔木上附生植物种类、数量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区森林附生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共收集到附生植物69种,分属33科49属,其中维管束植物32种,苔藓植物37种。附生维管束植物的Shannon-Wiener 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别为2.93和0.91,附生苔藓植物分别为3.31和0.95。 附生维管束植物中蕨类较为丰富,以棕鳞瓦韦(Lepisorus scolopendrium)、拟书带蕨(Vittaria flexuosoides)、柔毛水龙骨(Polypodiodes amoena var. pilosa)等为主;附生种子植物以黄杨叶芒毛苣苔(Aeschynanthus buxifolius)、长叶粗筒苣苔(Briggsia longifolia)、白花树萝卜(Agapetes mannii)等为主。该地区全年气候潮湿、温凉,使得附生苔藓植物非常丰富,主要优势种类包括东亚鞭苔(Bazzania praerupta)、小叶鞭苔(B. ovistipula)、齿边广萼苔(Chandonanthus hirtellus)、树平藓(Homaliodendron flabellatum)、刺果藓(Symphyodon perrottetii)、青毛藓(Dicranodontium denudatum)、小蔓藓(Meteoriella soluta)、尖喙藓(Kindbergia praelonga)等。从空间分布特点上看,林冠层主要为附生维管束植物,而林冠层以下以附生苔藓植物为主。附生植物群落与宿主径级或年龄大小存在明显正相关,大多数附生植物种类,特别是植株较大的附生种子植物,主要出现于中等径级以上的宿主上。虽然少数附生植物只出现于个别宿主上,但多数附生植物与宿主种类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

    武夷山米槠、甜槠常绿阔叶林的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方燕鸿
    生物多样性. 2005, 13(2):  148-155.  doi:10.1360/biodiv.040101
    摘要 ( 5628 )   PDF (663KB) ( 3066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择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最具代表性的米槠 (Castanopsis carlesii)、甜槠 (C. eyrei) 常绿阔叶林设置4800 m2的样方,研究了植物群落生长特征及其物种多样性。共记录到植物物种67科138属311种,其中乔木物种 (含更新层或小乔木) 160种,灌木89种,藤本25种,草本37种。主要优势种有:米槠、甜槠、黄瑞木 (Adinandra millettii)、树参 (Dendropanax dentiger)、罗浮栲 (C. fabri)、少叶黄杞 (Engelhardtia fenzelii)、丝栗栲 (C. fargesii)、青冈 (Cyclobalanopsis glauca)等,其中米槠和甜槠两个物种的相对胸高断面积 (RBA) 占44.1%。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主要由壳斗科 (RBA=60.1%) 和山茶科 (12.2%) 的物种组成;最重要属为栲属 (Castanopsis) (RBA=52.0%)、青冈属(Cyclobalanopsis) (6.4%) 和黄瑞木属 (Adinandra) (4.5%) 等。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乔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 (H′) 为3.0左右;随着取样面积的增加,H′值和均匀度指数(E)逐渐增加;1500 m2时H′趋于平稳,1000 m2时E趋于平稳。从种-面积曲线可知,武夷山常绿阔叶林在取样面积大于4500 m2后物种数量趋于稳定。武夷山常绿阔叶林小径级的乔木 (DBH≤10 cm) 数量占76.3%,而DBH≥45 cm的个体数量仅占2.3%。该植物群落常绿树种占绝对优势,但落叶物种种类仍然比较丰富。

    野生扬子鳄生境特征分析
    吴陆生, 吴孝兵, 江红星, 王朝林
    生物多样性. 2005, 13(2):  156-161.  doi:10.1360/biodiv.040038
    摘要 ( 4856 )   PDF (555KB) ( 2214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作者分别于2002和2003年抽样调查了安徽省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或曾经有野生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分布的22个样地,选择了与野生扬子鳄生存有关的8类生态因子,即水域中岛屿情况、水域水面的稳定度、水体pH值、螺类丰富度、岸线植被盖度、岸线土壤质地、苦竹密度和植被类型,运用资源选择函数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了野生扬子鳄对生境的选择。结果表明岸线植被盖度对野生扬子鳄的生境选择影响最大,其次是水体pH值,再次是螺类丰富度、苦竹密度、水域水面的稳定度和土壤质地;而水域中岛屿情况与植被类型对野生扬子鳄生境选择的影响则较弱。

    栖息地特征对褐马鸡种群密度和集群行为的影响
    张国钢, 郑光美, 张正旺, 郭建荣, 王建平, 宫树龙
    生物多样性. 2005, 13(2):  162-167.  doi:10.1360/biodiv.040133
    摘要 ( 4208 )   PDF (510KB) ( 2288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98-2000年冬季在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选择车道沟和梅洞2个研究地,就栖息地特征对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 越冬种群密度和集群大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经χ2检验,针叶林是褐马鸡冬季经常利用的栖息地类型。对2个研究地的栖息地结构比较发现,车道沟适宜栖息地的面积较梅洞大,连接性也较好,褐马鸡种群有更为广阔的取食空间和更多的隐蔽场所,而且活动的阻碍也较小;而梅洞栖息地的取食空间较小,隐蔽场所较少,其活动时受到的阻碍也较大。从2个研究地微生境结构特征的差异,并结合褐马鸡越冬期栖息地选择来看,树高和高层盖度对褐马鸡在2个栖息地的选择上起重要作用。车道沟乔木较粗大,不但有丰富的食物,而且可提供较好的夜宿条件;高层盖度越大,栖息地的隐蔽条件越好,能吸引更多的褐马鸡个体取食和越冬。研究结果表明,栖息地结构连接性、微生境结构特征的差异以及人为干扰是褐马鸡种群密度和集群行为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东海浮游翼足类(pteropods)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研究
    徐兆礼
    生物多样性. 2005, 13(2):  168-173.  doi:10.1360/biodiv.040118
    摘要 ( 3806 )   PDF (533KB) ( 2950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00′N、118°30′-128°00′E海域四季调查资料,运用定量、定性方法探讨了东海浮游翼足类种类组成、种类数、物种多样性指数(H′)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四季中共出现翼足类21种,其中尖笔帽螺(Creseis acicula)、马蹄螔螺(Limacina trochiformis)、强卷螺(Agadina syimpsoni)、蝴蝶螺(Desmopterus papilio)、锥笔帽螺(C. virgula var. comica)、棒笔帽螺(C. clava)、玻杯螺(Hyalocyliz striata)、长吻龟螺(Cavolinia longirostris)、芽笔帽螺(Creseis virgula)和拟海若螺(Paraclione longicaudata)等10种为常见种,胖螔螺(Limacina inflata) 和皮鳃螺(Pneumoderma atlanticum)等两种为次常见种,其余9种是稀有种。在春季转至夏季、冬季转至春季时,种类组成出现明显的季节更替现象;冬春季种类分布仅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而夏秋季则受温度和10 m层或底层盐度变化的共同影响。在冬春季,东海近海由于暖流势力较弱,水温较低,翼足类种数较少,种类数和多样性指数南部大于北部,外海大于近海;从夏季到秋季随着台湾暖流势力的加强,海流将较多的种类带到东海北部和近海,尽管近海种数和多样性指数值仍呈南高北低的特征,但南部和北部,近海和外海的差距明显缩小。

    龙骨星蕨与膜叶星蕨的关系:来自叶绿体rbcL、rps4和trnL-trnF、rps4-trnS序列的证据
    李春香, 陆树刚
    生物多样性. 2005, 13(2):  174-179.  doi:10.1360/biodiv.040121
    摘要 ( 3677 )   PDF (528KB) ( 2373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龙骨星蕨(Microsorium membranaceum var. carinatum)是新近发表的一个变种,从形态特征看,它与原变种膜叶星蕨(M. membranaceum var. membranaceum) 可以很容易地区分。但将龙骨星蕨与另外3种国产星蕨属(Microsorium)植物叶绿体基因组中rbcL、rps4基因和trnL-trnF、rps4-trnS基因间隔区进行PCR扩增和序列分析,并与已经发表的真蕨类的相应序列进行比较发现,龙骨星蕨与膜叶星蕨在所研究的4个DNA片段中均未表现出序列差异(除了trnL-trnF区的一个2 bp长度差异外),而所比较的其他真蕨类变种间的相应DNA片段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DNA序列证据不支持龙骨星蕨变种的成立。


  • 微信号:swdyx_wx

  • 淘宝店二维码

  • 微店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