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编委会
青年编委
投稿指南
撰稿要求
数据论文投稿模板
生物编目栏目论文撰稿要求
版权转让协议
Endnote Style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预发表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English
2001年, 第1期
刊出日期:2001-02-20
论文
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影响机制及有关假说
黄建辉, 白永飞, 韩兴国
生物多样性. 2001, 09(1): 1-7. doi:
10.17520/biods.2001001
摘要
(
4680
)
PDF
(290KB) (
3916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主要介绍了有关物种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机制及有关假说,包括冗余种假说、铆钉假说、不确定假说、无效假说、补偿/关键种假说、非线性假说、单调/驼峰模型假说等。尽管这些假说的提出都有一定的理论或实验研究基础,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假说被普遍认为反映了两者之间关系的实际情形(如果确实存在这样一种普适机制)。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在这些假说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它们或者互相包含,或者互相补充,并且都可以归结到与冗余种假说有关。
生态群落物种共存的进化机制
张晓爱, 赵亮, 康玲
生物多样性. 2001, 09(1): 8-17. doi:
10.17520/biods.2001002
摘要
(
5038
)
PDF
(319KB) (
3304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概述了目前对生态群落的物种共存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动、植物群落物种共存机制的研究进展。植物群落的物种共存主要介绍与环境、种子再迁移、生态位分化、竞争平衡理论、种库假设、再生生态位等有关的几种假设、生态学上相似种的共存及“原”群落概念等。动物群落的物种共存机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叙述:(1)异质环境中的资源分割,主要指动物斑状滋养的不同利用;(2)避免竞争排斥的行为机制,如边缘效应、聚群效应、扩散行为、相互作用和干扰;(3)特化者和泛化者的共存,包括:竞争是物种向多功能进化的作用力、最佳觅食理论与生态学特化及特化概念的发展。最后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原核微生物的多样性
东秀珠, 洪俊华
生物多样性. 2001, 09(1): 18-24. doi:
10.17520/biods.2001003
摘要
(
4209
)
PDF
(286KB) (
2383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微生物是一群以分解代谢为主的重要生物类群,其生物学多样性十分丰富。但由于它们的微观性,尤其原核微生物简单的单细胞结构、以无性方式进行快速地繁殖而造成的无准确的基线难以对其进行种群数目和数量的统计,因而对微生物的多样性研究远没有宏观生物那样深入和受到重视。本文根据原核微生物的特性,从其物种、所代表的进化分支、生理代谢类群及遗传背景几个方面简述了它们的多样性及重要意义,意在引起科学界和全社会对这类生物资源的认识和保护的重视。
动物与植物种子更新的关系Ⅱ.动物对种子的捕食、扩散、贮藏及与幼苗建成的关系
李宏俊, 张知彬
生物多样性. 2001, 09(1): 25-37. doi:
10.17520/biods.2001004
摘要
(
4449
)
PDF
(474KB) (
2603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植物的繁殖体总是面临来自各类生物 (如昆虫、脊椎动物、真菌) 的捕食风险。因动物捕食引起的种子死亡率影响植物的适合度、种群动态、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保持。种子被捕食的时间和强度成为植物生活史中发芽速度、地下种子库等特征的主要选择压力,而种子大小、生境类型等因素也影响动物对植物种子的捕食。捕食者饱和现象被认为是植物和种子捕食者之间的高度协同进化作用的结果,是限制动物破坏种子、提高被扩散种子存活率的一种选择压力。大部分群落中的大多数植物种子被动物扩散。种子扩散影响种子密度、种子被捕食率、病原体攻击率、种子与母树的距离、种子到达的生境类型以及建成的植株将与何种植物竞争,从而影响种子和幼苗的存活,最终影响母树及后代植物的适合度。种子被动物扩散后的分布一般遵循负指数分布曲线,大多数种子并没有扩散到离母树很远的地方。捕食风险、生境类型、植被盖度均影响动物对种子的扩散。植物结实的季节和果实损耗的过程也体现了其对扩散机会的适应。许多动物有贮藏植物种子的行为。动物贮藏植物繁殖体的行为,一方面调节食物的时空分布,提高了贮食动物在食物缺乏期的生存概率;另一方面也为种子萌发提供了适宜条件,促进了植物的扩散。于是,植物与贮食动物形成了一种协同进化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自然界互惠关系(mutualism)的一种。影响幼苗存活和建成的因子包括种子贮藏点的微生境、湿度、坡向、坡度、林冠盖度等。许多果食性动物吃掉果肉后,再将完好的种子反刍或排泄出来。种子经动物消化道处理后,发芽率常有所提高。
纤毛类原生动物中宿主-共生体系统的研究
顾福康, 孙军, 何远, 田沁
生物多样性. 2001, 09(1): 38-43. doi:
10.17520/biods.2001005
摘要
(
3787
)
PDF
(211KB) (
2985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前已经在100多种纤毛虫中观察到细菌、藻类和其他微生物等共生体。对纤毛虫中宿主-共生体系统的研究表明,双小核草履虫中卡巴粒的遗传为细胞质遗传理论提供了例证;含细菌共生体的许多厌氧纤毛虫无线粒体,共生体对宿主代谢有重要作用;尾草履虫-钝状全孢螺菌共生作用中,共生菌感染形式的39kDa、15kDa周质蛋白可分别与IF-3-1、IF-3-2两种单抗反应,其共生体早期感染过程中两种抗原的量发生显著变化,并且共生体生殖形式选择性地合成63kDa蛋白质,该蛋白质可能是与共生作用有联系的关键分子;绿草履虫-小球藻共生系统中,共生藻中存在葡糖胺硬性壁是其与草履虫发生共生关系的基本条件,其中,共生藻参与宿主代谢,与宿主形成相互受益的专一性关系,并且藻类共生体的作用可能影响了宿主草履虫基因组有关结构,改变了其基因表达。作者推测,探索共生体对宿主基因结构及其表达产物的影响可能是对纤毛虫中共生作用研究的主要趋势,这对于深入了解真核细胞中宿主-共生体双方的相互作用、物质交流在分子水平上的调控机理、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等细胞生命活动规律是有意义的。
内蒙古海拉尔地区碱湖嗜碱细菌的多样性
张伟周, 毛文扬, 薛燕芬, 马延和, 周培瑾
生物多样性. 2001, 09(1): 44-50. doi:
10.17520/biods.2001006
摘要
(
3503
)
PDF
(349KB) (
2616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内蒙古海拉尔地区碱湖样品中分离到53株嗜碱细菌, 其形态与生理生化等特征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 其中28株细菌的16S rRNA基因的限制性内切酶图谱显示出分离菌株之间具有较大差异。根据其中20株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所进行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 革兰氏阴性菌均属于
Proteobacteria
的gamma亚群。革兰氏阳性菌表现出更广泛的多样性, 但大部分属于芽孢杆菌谱系(
Bacillus spectrum
)。
缙云山针阔混交林更新层物种多样性林隙梯度变化初探
齐代华, 李旭光, 王周平, 石胜友, 何正明, 许文蔚, 邓先宝
生物多样性. 2001, 09(1): 51-55. doi:
10.17520/biods.2001007
摘要
(
3664
)
PDF
(203KB) (
3375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对缙云山针阔混交林群落更新层的样带调查数据,采用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
R
)、Simpson多样性指数(
D
)、Shannon-Wiener指数(
H
)、Pielou均匀度指数(
J
)及Alatolo均匀度指数(
E
)来研究更新层物种多样性的林隙梯度变化。结果表明:从非林隙到林隙中心,更新层物种多样性逐渐升高,即非林隙<林隙边缘<林隙近中心<林隙中心;物种丰富度变化与其一致,而均匀度变化则表现为两端高中间低的现象;更新层物种多样性林隙梯度变化程度受林隙发育阶段的影响较大,随着林隙的发育,变化程度为早期林隙>中期林隙>晚期林隙
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层间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易俗, 黄忠良, 欧阳学军
生物多样性. 2001, 09(1): 56-61. doi:
10.17520/biods.2001008
摘要
(
3421
)
PDF
(240KB) (
2325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研究了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的层间植物(含藤本植物和附生、寄生维管植物)的特点及其在8个自然植被类型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低海拔的河岸林和沟谷雨林中的层间植物不仅物种数和个体数多,而且多样性指数高。反映了层间植物与环境湿度呈正相关。季风常绿阔叶林中的藤本植物的种类和个体数最少,而且多样性指数最低,这与其郁闭度较大导致林下光照强度弱有关。就演替系列而言,附生植物物种多样性的顺序为:季风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稀树灌丛。但藤本植物多样性指数的顺序排列为: 稀树灌丛>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在没有人类干扰的条件下,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藤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逐渐减少。因此在某些地区,可以将藤本植物物种多样性的高低作为衡量森林演替阶段的一个指标。
马尾松林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及多样性
韩宝瑜
生物多样性. 2001, 09(1): 62-67. doi:
10.17520/biods.2001009
摘要
(
3291
)
PDF
(256KB) (
2257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不采取任何营林和治虫措施的皖南九连山林场马尾松纯林中设林分相似的2块样地, 面积均为22 m×22 m。1997 年1月~1998年12月,每月1次垂直分层对两样地节肢动物群落的调查表明:每样地植食性、捕食性、寄生性昆虫和蜘蛛类群的物种数占该样地总物种数的百分比分别约52%、14%、8%和20%;每样地的益害物种数之比都约为1:1.2;益害个体数之比是1:5.7和 1:6.6;相同林间层次的优势目昆虫或优势种蜘蛛相同;每样地的物种数量都是以灌木草本层最多,依次为乔木层、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两样地乔木层、灌木草本层、土壤层和枯枝落叶层的节肢动物平均个体数百分率分别为39.6%、33.1%、22.8%和4.6%。3~8月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较大,5、8月为物种数高峰期。主成分分析显示群落的稳定性较差。
南京中山植物园秋冬季鸟类对植物种子的传播作用
李新华, 尹晓明, 贺善安
生物多样性. 2001, 09(1): 68-72. doi:
10.17520/biods.2001010
摘要
(
4296
)
PDF
(193KB) (
2624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99年10月20日~2000年1月20日,在南京中山植物园内随机收集鸟粪样品160份,共分离出874粒结构完整的种子和果核、3块鞘翅目昆虫残体和1块鸟类羽毛残块。已鉴定出842粒种16科20属26种(变种)。在鸟粪样品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种子依次分别属于冬青(
Ilex purpurea
)(22.22%)、圆柏(
Sabina chinensis
) (11.11%)、盐肤木(
Rhus chinensis
) (10.63%)、朴树(
Celtis sinensis
)(9.18%)、爬山虎(
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
) (7.73%)、龙柏(
S. chinensis cv.kaizuca
) (7.25%)等; 种子数量相对较多的植物种类主要有冬青(23.52%)、盐肤木(16.15%)、圆柏(13.54%)、爬山虎(7.96%)、龙柏(7.96%)、小果蔷薇(
Rosa cymosa
)(5.34%)等。除经鸟粪传播外,鸟类还通过衔取果实以及在吞食果实后将种子呕出的方式传播种子。初步发芽试验表明,鸟粪样品中的爬山虎、盐肤木的种子, 以及被鸟呕出的樟树(
Cinnamomum camphora
)、楝树(
Melia azedarach
)的种子均可发芽出苗。鸟类传播种子使南京中山植物园内樟树、冬青、海桐(
Pittosporum tobira
)和红豆杉(
Taxus chinensis
)等栽培树种成功地侵入到位于植物园北缘的虎山山坡黑松(
Pinus thunbergii
)、枫香(
Liquidambar formosana
)群落、以及植物园内山溪边的枫杨(
Pterocarya stenoptera
)、朴树群落等生境中。鸟类对种子的传播作用扩大了南京中山植物园内那些具有肉质果实、种子具有坚硬种皮或种子包被于坚硬果核中的植物种类的分布范围,促进了它们的自然更新。
云南横断山区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与地理分布趋势
龚正达, 吴厚永, 段兴德, 冯锡光, 张云智, 刘泉
生物多样性. 2001, 09(1): 73-79. doi:
10.17520/biods.2001011
摘要
(
3488
)
PDF
(275KB) (
2670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云南横断山区的高黎贡山、怒山和云岭等重要山脉的7 个山系作为样区,进行小型兽类的垂直分布调查并参考有关资料,采用不同山系样区各垂直带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平均值作为指标,对横断山区小型兽类的地理分布趋势、规律和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的地理分布趋势是由南向北,由西向东呈递减的趋势。与此趋势变化密切相关的主要因素是纬度的影响,其次是水湿条件,另外还与小型兽类的密度,物种丰富度、地理环境(坡向)和垂直带的影响等因素有关。此外,对横断山区不同区域小兽物种密度高峰问题作了分析和讨论。
胶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现状
李新正, 于海燕, 王永强, 帅莲梅, 张宝琳, 刘瑞玉
生物多样性. 2001, 09(1): 80-84. doi:
10.17520/biods.2001012
摘要
(
3688
)
PDF
(250KB) (
2334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自1998年2月~1999年11月对胶州湾的10个站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状况调查,目的在于为进一步的胶州湾生物多样性变化及其保护研究,为胶州湾底栖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积累资料。初步分析结果显示,两年内各站春季和秋季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偏低, 冬季和夏季的指数较高,物种均匀度指数夏季最高,春季最低,物种丰富度指数以夏季最高, 春季和冬季略同, 秋季最低。1999年各站出现的底栖动物种数明显高于1998年, 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平均指数较1998年有所下降。
色林错渔业生产的现状与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陈毅峰, 何德奎, 蔡斌
生物多样性. 2001, 09(1): 85-89. doi:
10.17520/biods.2001013
摘要
(
3797
)
PDF
(99KB) (
3751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色林错裸鲤(
Gymnocypris selincuoensis
) 是藏北色林错湖泊中惟一的一种鱼类。本文介绍了色林错渔业的开 发利用情况,并对色林错裸鲤最小捕捞年龄、捕捞强度、最小网目以及最佳年捕捞产量进行了探讨。从可持续发展 的角度,我们认为对色林错鱼类资源的利用必须以保证现有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为核心,在满足维持一个足够数 量及年龄结构的繁殖群体的基础上,以获得最佳持续经济利益为目标。以往强调甚至采用的最大持续产量理论在 高原极端环境条件下并不能作为鱼类资源利用的追求目标或确定渔产量的标准,而只能作为对其捕捞强度的参 考。总的允许渔获量应当根据最适捕捞死亡率F
0. 2
来确定。本文最后提出了色林错湖泊鱼类资源可持续利用的 8 条具体措施。
美国对入侵种的管理对策
梁晓东, 叶万辉
生物多样性. 2001, 09(1): 90-94. doi:
10.17520/biods.2001014
摘要
(
3449
)
PDF
(176KB) (
2314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外来种入侵是产生当前世界生物多样性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外来种入侵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1999年2月美国联邦政府发布总统令,号召联邦政府机构执行人员防止外来入侵种所造成的严重环境威胁,指示有关职能部门行使职权阻止引入入侵种并且恢复本地种。总统令指示建立一个入侵物种理事会,并就理事会、联邦机构的职责做了相应界定。美国农业部等部门支持的入侵植物管理国家策略项目,提出了针对入侵种的三项国家目标—入侵种的预防、控制和本地种的恢复。国家管理策略的制定为不同层次的人们提供了合作、教育和研究的机遇。美国政府部门以及有关社会团体已经就外来种入侵危害防范积极展开行动,包括制定标准防止入侵种进入,控制、根除入侵种,向民众进行有关外来种入侵的教育,增加财政年度预算等等。
高级检索
图表检索
E-mail Alert
RSS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办公
高被引文章
年度高影响力论文
领跑者5000入选论文
历年审稿专家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
中国植物学会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相关期刊
相关数据库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
微信号:swdyx_wx
淘宝店二维码
微店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