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Duellman和Trueb(1986)的定义, 对四川无尾两栖动物的繁殖模式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1) 73种四川无尾类可以划分为2类共5种繁殖模式。水内产卵是比较原始的一类繁殖模式, 又分2种: 静水产卵(模式1)和流水产卵(模式2), 68种(93%)是在水内产卵; 水外产卵是较进化的一类繁殖模式, 又分3种: 卵产在近水塘的泥窝中(模式12), 卵泡产在近水域的土穴中(模式21)和卵泡产在近水域的树上或灌丛上(模式23), 仅5种(7%)在水外产卵。(2)模式1、12、21、23的两栖动物, 雌雄性的体型较模式2的物种为小, 产卵的数量大, 但卵径较小; 蝌蚪的生态表型均可归入静水型, 共同特点是蝌蚪体型小, 在静水中觅食, 生长发育快。模式2的两栖动物, 雌雄性的体型较大, 产卵的数量少, 而卵径较大; 蝌蚪的生态表型可归入流水型, 特点是蝌蚪体型大, 在流水中觅食, 生长发育慢。(3)水内产卵的两栖动物的窝卵能量投入方式可以分为两种: 静水产卵(模式1)的物种通过增加卵的数量来增加投入, 接近于r-选择物种; 流水产卵(模式2)的物种通过增大卵径来增加投入, 接近于k-选择物种; 是两种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的繁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