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2005年, 第4期
    刊出日期:2005-07-20

    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为菊科多年生克隆植物, 原产北美。1935年, 该物种作为庭院植物被引入上海,后逸生成为杂草, 目前正在我国境内尤其是东部地区迅速扩张, 常见于农田、苗圃、城镇庭院、郊野、荒地、河岸、公路和铁路两旁。图为(上海崇明岛)道路旁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单优群落(见本期347–356页陆建忠等的文章, 摄于2004年10月3日)。(摄影者: 李博)

      
    论文
    云南横断山区蚤类物种丰富度与区系的垂直分布格局
    龚正达, 吴厚永, 段兴德, 冯锡光, 张云智, 刘泉
    生物多样性. 2005, 13(4):  279-289.  doi:10.1360/biodiv.040177
    摘要 ( 4841 )   PDF (376KB) ( 4453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横断山区蚤类物种丰富度与区系垂直分布格局的基本规律以及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 本文以云南西部横断山区18个山峰为主体, 对海拔高度在1000-5000 m之间已知分布的9科43属142种(亚种)蚤类的垂直分布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 (1)蚤类的属丰富度、物种丰富度、特有种丰富度和特有度以及不同区系成分物种丰富度的垂直分布都呈现随海拔先增高后降低的单峰分布格局, 最大峰值出现在中山海拔2500-3800 m之间; (2)东洋和古北两区系成分物种构成比的垂直分布格局截然不同, 前者随着海拔梯度的升高基本递减, 后者则随着海拔的升高递增, 垂直分布格局反映了它们沿纬度梯度分布的一般规律; (3)聚类分析将横断山9个不同海拔带的蚤类归为6个生态类型, 反映出海拔高度、气候环境和森林植被等重要因素对蚤类分布的影响以及蚤类群落的组成、分布沿海拔梯度变化的一般规律, 表达了蚤类分布与环境条件的统一性; (4)β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呈现为双峰形分布格局, 两高峰值都反映出蚤类的组成和分布在不同气候环境和植被带之间的过渡与转变, 说明β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与海拔梯度上的气候和生境的变化程度有关。研究认为, 中山地段物种丰富度高峰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两大动、植物区系过渡区的边缘效应和山地水湿条件的影响。影响该区域蚤类垂直分布格局的综合因素有山体海拔高度、动植物区系过渡区的边缘效应、山地雨量分配特征、气候环境条件以及人们的生产活动等。

    四川无尾两栖类的繁殖模式
    李成, 戴强, 王跃招, 顾海军, 刘志君
    生物多样性. 2005, 13(4):  290-297.  doi:10.1360/biodiv.050029
    摘要 ( 3645 )   PDF (88KB) ( 3997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依据Duellman和Trueb(1986)的定义, 对四川无尾两栖动物的繁殖模式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1) 73种四川无尾类可以划分为2类共5种繁殖模式。水内产卵是比较原始的一类繁殖模式, 又分2种: 静水产卵(模式1)和流水产卵(模式2), 68种(93%)是在水内产卵; 水外产卵是较进化的一类繁殖模式, 又分3种: 卵产在近水塘的泥窝中(模式12), 卵泡产在近水域的土穴中(模式21)和卵泡产在近水域的树上或灌丛上(模式23), 仅5种(7%)在水外产卵。(2)模式1、12、21、23的两栖动物, 雌雄性的体型较模式2的物种为小, 产卵的数量大, 但卵径较小; 蝌蚪的生态表型均可归入静水型, 共同特点是蝌蚪体型小, 在静水中觅食, 生长发育快。模式2的两栖动物, 雌雄性的体型较大, 产卵的数量少, 而卵径较大; 蝌蚪的生态表型可归入流水型, 特点是蝌蚪体型大, 在流水中觅食, 生长发育慢。(3)水内产卵的两栖动物的窝卵能量投入方式可以分为两种: 静水产卵(模式1)的物种通过增加卵的数量来增加投入, 接近于r-选择物种; 流水产卵(模式2)的物种通过增大卵径来增加投入, 接近于k-选择物种; 是两种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的繁殖策略。

    长江流域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大尺度格局研究
    于晓东, 罗天宏, 戴强, 伍玉明, 周红章
    生物多样性. 2005, 13(4):  298-314.  doi:10.1360/biodiv.050064
    摘要 ( 4099 )   PDF (610KB) ( 4807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研究了长江流域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的大尺度格局。长江流域内共记录了爬行动物166种, 隶属于3目18科68属, 特有种和濒危物种分别有24种和54种。根据陆生爬行动物分布特点, 依据山系和水系将长江流域分为19个区域, 虽然物种数和G-F指数在各区域内变化不大(江源区较低), 但特有种比例从上游到下游随海拔降低逐渐降低; 利用Jaccard物种相似性系数对长江流域内19个区域进行聚类分析, 可以将整个流域分成五部分: 江源区, 横断山区和云南高原区, 四川盆地和秦巴山区, 贵州高原、江南丘陵、两湖平原和长江三角洲, 鄱阳湖平原、长江下游平原和淮阳山地(汉江—大别山), 基本反映了流域内自然地理环境及我国大陆地势三级台阶变化的特点。

    珠母贝属的系统发育: 核rDNA ITS序列证据
    喻达辉, 朱嘉濠
    生物多样性. 2005, 13(4):  315-323.  doi:10.1360/biodiv.050050
    摘要 ( 3536 )   PDF (373KB) ( 3728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珠母贝属(Pinctada)的一些种类是生产海水珍珠的重要母贝, 个别种类已濒临灭绝。本文利用核糖体DNA内部转录间隔区1(ITS1)和2(ITS2)序列对珠母贝属常见种类的系统发育和分类地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ITS1长410–482 bp, 其中Pinctada maxima最长, P. fucata, P. fucata martensii, P. imbricataP. nigra最短。ITS2长210–249 bp, 其中P. albinaP. nigra最长, P. maximaP. margaritifera最短。碱基替换的同质性检测发现, P. maxima、P. margaritiferaP. chemnitzi的碱基替换格局存在显著性差异, 前二者的G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种, 在进化上可能比较原始;而P. chemnitzi可能发生过染色体重排事件,可能是新近形成的种。系统发育分析表明, 所研究的种类可分成3个类群: 类群I包含P. fucata、P. fucata martensiiP. imbricata; 类群II包含P. albina、P. nigra、P. chemnitziP. radiata; 类群III包含P. maximaP. margaritifera。在类群I中, 我国的P. fucata、日本的P. fucata martensii和澳大利亚的P. imbricata的种间遗传分化不明显, 可能为同种, 根据命名优先原则应以P. imbricata命名该种为宜。类群II中P. albinaP. nigra可能是两个亚种, 而GenBank中的P. radiata(AY144603)可能是P. chemnitzi的误定。类群III(P. maximaP. margaritifera)分化较早, 与碱基替换格局的检测结果相符。

    南亚热带森林片断化对厚壳桂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
    王峥峰, 高三红, 田胜尼, 傅声雷, 任海, 彭少麟
    生物多样性. 2005, 13(4):  324-331.  doi:10.1360/biodiv.050055
    摘要 ( 3820 )   PDF (177KB) ( 3080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森林片断化是造成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 但从种群遗传学角度开展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因此, 本文采用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方法对广东省鼎湖山、黑石顶、大雾岭、古田、萝岗和饶平6个地点的南亚热带片断化森林中的厚壳桂(Cryptocarya chinensis)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每个种群分成体、小树和幼苗3个年龄级采样, 共采集厚壳桂样品448个。7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209条多态性带。研究结果表明, 6个厚壳桂种群的总遗传多样性为0.1529, 种群平均遗传多样性为0.0537。和保护较好的厚壳桂种群相比, 萝岗和饶平的两个村边林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低。6个厚壳桂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6489。AMOVA分析结果表明, 总的遗传变异中, 67.97%(P<0.0002)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间, 2.06%(P<0.01)的遗传变异存在于不同年龄级之间, 29.96%(P< 0.0002)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基于遗传距离的UPGMA分析结果表明, 6个厚壳桂种群大致分成两支: 一支包括大雾岭和黑石顶2个种群, 另一支包括其他4个种群。鼎湖山、古田、大雾岭和黑石顶不同年龄级均各自聚合在一起。可以看出, 森林的破碎化导致了南亚热带厚壳桂种群遗传多样性降低, 种群间基因流受阻, 提示我们对于同一地区的易危物种, 这种威胁将很大, 急需开展相关的保护研究。

    密度对濒危物种疏花水柏枝幼苗存活与生长的影响
    陈芳清, 熊高明, 谢宗强
    生物多样性. 2005, 13(4):  332-338.  doi:10.1360/biodiv.050037
    摘要 ( 3631 )   PDF (221KB) ( 3009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疏花水柏枝(Myricaria laxiflora)原产于三峡库区长江干流的河滩, 三峡水库的蓄水淹没了其所有的野生种群, 使之濒临绝灭。通过一系列的密度处理实验, 我们研究了不同密度下疏花水柏枝幼苗的存活率、幼苗总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一级枝数、二级枝数、一级枝长度的变化, 揭示了密度对一年生幼苗存活与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 随着密度的增加, 疏花水柏枝种群内部的竞争加剧, 幼苗的死亡率增加, 特别是当密度大于250 ind./m2时, 死亡率显著上升, 上述体现植株生长状况的各指标值也随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小。表明疏花水柏枝一年生幼苗的存活与生长受到密度的影响。文中还建立了密度影响下疏花水柏枝各构件部分生长发育的回归模型, 解释了密度对它们的调节作用。最后对疏花水柏枝种群重建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以求为回归引种实践提供参考。

    秤锤树属与长果安息香属植物的地理分布及其濒危现状
    姚小洪, 叶其刚, 康明, 黄宏文
    生物多样性. 2005, 13(4):  339-346.  doi:10.1360/biodiv.050059
    摘要 ( 4367 )   PDF (358KB) ( 4410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秤锤树属(Sinojackia Hu)和长果安息香属(Changiostyrax C.T.Chen)是安息香科的少种属, 这两属在我国共记录有7个种。本文通过野外调查, 分析了中国这两属植物的地理分布、濒危现状及其迁地保护状况。结果表明: 秤锤树属植物地理分布较广, 但是每个物种的居群数量和居群大小均很小。其中秤锤树(Sinojackia xylocarpa)和狭果秤锤树(S. rehderiana)已经在其模式标本产地灭绝; 棱果秤锤树(S. henryi)在过去的近70年内没有采到过标本, 该物种可能存在同物异名现象或已经灭绝; 细果秤锤树(S. microcarpa)由于人为破坏严重,居群大小急剧下降; 肉果秤锤树(S. sarcocarpa)和怀化秤锤树(S. oblongicarpa)呈零星分布且个体数量很少, 处于极濒危状态。另外本次调查发现秤锤树属的一个新的分类群(待鉴定种)。秤锤树属的大多数种和长果安息香属植物的居群更新能力差:虽然结果率较高, 但是结籽率较低; 坚硬的内果皮阻碍了种子的萌发, 这是其居群更新的最大障碍; 另外人为破坏对其居群更新的影响也较大。作者建议应该把秤锤树属的所有物种和长果安息香属植物都纳入保护的范围并讨论了这两属植物的保护策略。

    入侵种加拿大一枝黄花对土壤特性的影响
    陆建忠, 裘伟, 陈家宽, 李博
    生物多样性. 2005, 13(4):  347-356.  doi:10.1360/biodiv.050071
    摘要 ( 3802 )   PDF (284KB) ( 4920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物入侵已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和经济损失, 但关于植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后果还知之甚少。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植物入侵对土壤特性的影响已引起了生态学家的普遍关注。我们将原产北美的入侵杂草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和同属土著植物一枝黄花(S. decurrens)种植在具有相同利用历史的土壤中, 通过检测生长后期不同植物下土壤特性的差异来研究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入侵后果。测定的土壤特性包括pH值、总碳、总氮、土壤有机质、硝态氮、铵态氮、净铵化速率、净硝化速率和净矿化速率等。野外选取了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典型入侵地上海江湾绿地进行土壤特性调查作为辅证。移栽实验和野外调查得到了基本一致的结果: 加拿大一枝黄花调节了土壤pH值, 增加了总碳、氮库和有机质库, 降低了铵氮库和硝氮库。加拿大一枝黄花还促进了微生物的矿化速率和铵化速率, 这表明该物种提高了土壤无机氮和铵氮的供给。控制无机氮浓度和无机氮形式的独立实验表明, 高氮供给和富铵氮条件有利于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生长。本研究不仅为外来植物入侵后果的评估提供实验证据, 而且为植物成功入侵的机制探索提供思路。

    云南石林公园不同生境蚂蚁多样性研究
    张智英, 李玉辉, 柴冬梅, 张亮
    生物多样性. 2005, 13(4):  357-362.  doi:10.1360/biodiv.040173
    摘要 ( 3549 )   PDF (409KB) ( 3860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03年5月下旬(雨季初期)和9月下旬(雨季后期), 选择云南石林公园地带性植被滇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oides)林(原始林)、次生林、灌丛、草地、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林5种生境, 采用陷阱诱捕法采集蚂蚁, 共获蚂蚁8775头, 隶属4亚科16属26种。优势种为阿诗玛无刺蚁(Kartidris ashima)、布立毛蚁(Pseudolasius bournica)和重庆弓背蚁(Campontus chongqingensis)。两个季节蚂蚁多样性指数均以原始林最低, 灌丛和松林最高。各生境蚂蚁群落相似性低, 相似性系数在0–0.2609之间。结果显示, 蚂蚁的多样性受多种环境因子影响; 与地带性植被相比, 蚂蚁群落在人为干扰的各种生境中已发生较大的变化。

    生物遗传资源的元所有权、衍生所有权和修饰权
    蒋志刚
    生物多样性. 2005, 13(4):  363-366.  doi:10.1360/biodiv.050084
    摘要 ( 3567 )   PDF (168KB) ( 2956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探讨了生物遗传资源的元所有权与衍生所有权、生物遗传资源的修饰权概念。所谓生物遗传资源的元所有权即对生物遗传资源的载体——生物体、生殖细胞以及生物的遗传信息都拥有的所有权。生物遗传资源的衍生所有权即在一种生物遗传资源被商业修饰后, 那些对这种生物遗传资源拥有元所有权的国家仍拥有的部分所有权利。目前生物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中的许多混乱是因为未能区分生物遗传资源的元所有权与衍生所有权。对任何生物遗传资源的修饰应本着“尊重生命”的原则, 这个原则与《生物多样性公约》序言中强调的“意识到生物多样性的内在价值”的观点一致, 生物多样性的内禀价值既包括物种的生存价值, 也包括物种生存价值的外延, 即物种个体的生存价值。行使生物遗传资源的修饰权还应本着“保存”、“善意修饰”、“预防恶意修饰”的掌握, 以及促进人类福祉的原则, 如增加农作物产量、降低有害物质含量、增加作物和家畜的抗病性、有益生态环境保护等等。人类自身的生物遗传资源的修饰权由人类的多数公意决定或国家行使。对任何生物遗传资源的修饰还应防止有意危害人类、野生生物的遗传结构稳定、甚至在实验室创造新的、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有害生物的恶意修饰。


  • 微信号:swdyx_wx

  • 淘宝店二维码

  • 微店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