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图/表 详细信息
公民科学在城市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上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杨梦婵, 方启年, 戎灿中, 胡思帆, 赵晶晶, 梁智健, 李添明
生物多样性    2025, 33 (5): 24464-.   DOI: 10.17520/biods.2024464
摘要   (271 HTML22 PDF(pc) (3079KB)(156)  

生物多样性数据是支撑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实现的重要基础。如何科学高效地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已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面临的一大挑战。公民科学作为一种借助大量非专业人员参与数据采集、分析及应用的方式, 可以为推进多元化、常态化、智慧化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提供更开阔的思路。为了助力城市履行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调查监测目标, 本文以140个项目为窗口简要分析了公民科学在当前城市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领域的应用状况, 并基于综述研究定性描述了公民科学中的公民参与模式和深化策略。结果表明, 城市生物多样性公民科学在欧美等国外发达国家已引起广泛关注, 我国城市生物多样性公民科学的发展相较国外尽管起步较晚, 但总体都在2019-2020年迎来了一波发展高峰, 在我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有较为活跃的应用。跨城市项目的成功展现了公民科学在大范围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上的活力, 其应用价值越来越受到认同。这些项目在调查监测范围上覆盖了广泛的生物类群, 并对本地物种保育、生物安全及鸟撞等典型城市生物多样性威胁给予关注。参与者受多重需求驱使与基础约束限制, 在统计属性、行为习惯及意愿偏好上表现出了一定特征。本文通过响应参与人群的动机需求与画像特征, 从认知参与、情感参与、行为参与和社会参与4个维度提出了提高参与体验、增加项目可持续性的具体策略。总体上, 从应用现状和政策形势要求来看, 城市生物多样性公民科学都具有良好的发展应用前景。然而, 为了更好地响应国际履约的需要, 我国生物多样性公民科学体系还需进一步促进公民科学的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深化对提升公民科学包容性的本地化路径的探索, 重视项目设计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数据需求的衔接, 并加强公民科学数据共享及其对管理决策和科学研究的支持。


View image in article
图2 公民科学项目地理分布
正文中引用本图/表的段落
收集的项目显示, 目前城市生物多样性公民科学的应用覆盖了美洲、欧洲、亚洲及大洋洲等广大地域范围。其中, 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是城市生物多样性公民科学项目的主要分布地区, 国内的公民科学项目则多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图2)。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是开展项目的主要地区, 其中城市公园、花园后院、校园等为调查的热点区域。所收集的项目中, 约47%的项目不局限在单个城市内开展, 而是在城市群、省级甚至在更大尺度上建立了跨区域的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图2)。例如, 欧洲的StadtWildTiere (Urban Wildlife)项目, 于2013年在苏黎世发起后扩展到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的13个城市, 为跨国、跨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公民科学项目开展提供了经验(Geiger et al, 2024)。不少项目在国家乃至全球尺度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例如, 昆山杜克大学牵头发起的全国防鸟撞行动网络, 自2021年首次开展鸟撞调查活动以来, 已累计吸引了全国180多个城市、超过2,500名志愿者的加入。城市自然挑战赛从2016年于旧金山和洛杉矶民间发起, 到目前已吸引全球690个城市参加, 4天时间产生近250万条观测记录。这些案例的成功说明了公民科学在大范围城市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上的巨大活力。
本文的其它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