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图/表 详细信息
上海城市环境中貉的食性分析及家域范围内的栖息地选择
李佳琪, 冯一迪, 王蕾, 潘盆艳, 刘潇如, 李雪阳, 王怡涵, 王放
生物多样性    2024, 32 (8): 24131-.   DOI: 10.17520/biods.2024131
摘要   (674 HTML21 PDF(pc) (2176KB)(648)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 部分具有高行为可塑性的物种能够通过快速的行为改变逐渐适应并在人类活动强度高的环境中定殖。研究食肉目物种在取食行为、栖息地选择等方面的行为变化, 有利于理解城市动物对不同环境的利用和适应差异。本研究自2021年5月至2023年12月开展, 以上海地区的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作为研究对象, 在城市化程度指数较高的居民住宅区和城市化程度指数较低的森林公园两类区域取样, 通过基于粪便样本内容物的形态学鉴定比较了食物组成差异, 基于颈圈式兽类追踪器收集的活动数据并构建资源选择函数, 评估了家域内的栖息地选择差异。基于568份粪便样品的分析结果发现, 与森林公园相比, 居民住宅区中分布的貉对人源食物(P < 0.001)和哺乳类(P < 0.01)的摄入显著提高。基于32只貉个体的持续30天以上的追踪获得了36,881个卫星定位位点, 发现森林公园中分布的貉回避建筑(β = -0.222), 而居民住宅区中分布的貉对建筑存在正向选择(β = 0.021)。研究初步揭示了貉在上海城市环境中的食源和栖息地需求, 发现不同景观类型对貉的食物组成和栖息地选择等有重要影响, 反映了貉响应城市环境的行为可塑性, 可以为探究城市野生动物的适应机制、提升保护与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View image in article
图1 上海市貉追踪与貉粪便采集样点分布图(a)和研究样点土地利用类型主成分分析图(b)。图中数字代表样点编号, 1-10: 居民住宅区样点编号(1: 谷水湾; 2: 御上海; 3: 圣安德鲁斯; 4: 华庭雅居; 5: 大华西郊别墅; 6: 新青浦佳园; 7: 同润山河小城; 8: 米兰诺贵都; 9: 九城湖滨; 10: 佘山高尔夫别墅); 11-12: 森林公园样点编号(11: 辰山植物园; 12: 天马山森林公园)。
正文中引用本图/表的段落
貉主要分布于松江区、青浦区和闵行区(Diao et al, 2022; Zhao et al, 2022)。本研究选取上述区域的居民住宅区与森林公园两类生境, 分别代表了城市人居环境和半自然生境。居民住宅区以小区为基本单元, 包含住宅小区、别墅区两种类型共10个, 除一个超大型别墅区(面积140.8 ha)外, 其余居民住宅区面积范围为6.57-20.05 ha。森林公园为辰山植物园和天马山森林公园共2个, 大小分别为207.63 ha和44.47 ha。以城市化程度指数反映城市化水平, 即通过计算样点半径1 km的缓冲区域内各土地利用类型占比, 使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进行降维处理(Zhang et al, 2016), 取各样点的第一主成分得分, 并进行0/1标准化转化得到各样点的城市化程度指数。居民住宅样点和森林公园两类型样点分别位于第一主成分轴(PC1)的正负两侧(图1b), 可见两类样点城市化程度指数差异显著。最终在10个居民住宅区、2个森林公园完成貉的定位追踪与粪便样品的采集工作(图1a, 附录1)。
本文的其它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