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滇中高原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的岛屿化与物种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2023, 31 (11):
23252-.
DOI: 10.17520/biods.2023252
森林破碎化(或岛屿化)是导致当前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成因之一。滇中地区地带性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semi-humid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s, SEBFs)具有显著的岛屿化特征。当前村寨周边面积大小、形状不一的“岛状”森林为研究破碎化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及其物种多样性特征提供了理想对象。本文通过植被遥感制图和群落样方调查, 运用空间统计、物种多样性分析、群落排序及环境解释, 探讨了滇中高原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的岛屿化特征及其对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1)滇中高原现存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仅占其潜在分布范围的1.5%, 面积 ≥ 100 ha的林斑有92块, 而面积 < 10 ha的林斑占斑块总数的54.6%和总面积的7.8%; 该植被类型面积萎缩和破碎化严重; (2) 99%的林斑到村寨的距离 < 3 km, 距离村寨越远, 林斑平均面积越大, 但样方物种α多样性除均匀度外变化不显著; 不同面积等级斑块中样方物种α多样性也仅物种丰富度有显著变化, 面积超过100 ha的大斑块有更高的物种丰富度; 离村寨越近, 样方群落物种组成简单化和同质化现象加强; (3)样方群落β多样性主要由物种替换引起。森林岛屿化是导致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组成变化的主要因子, 而人类干扰强度对群落物种组成的影响高于局部生境异质性(水分条件)和区域气候梯度(低温限制)的影响。滇中高原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以破碎小斑块大量存在于村寨周边, 在人为干扰下群落退化明显, 亟待引起足够重视, 并采取必要措施加强保护。 ![]() View image in article
图5
滇中高原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样地物种组成的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排序图。图中实心圆表示野外调查数据; 三角形表示《云南植被》数据; 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群落类型, 实心圆和三角的大小表示样地所在斑块面积的大小。A: 高山栲群落; B: 元江栲群落; C: 高山栲 + 元江栲群落或元江栲 + 白穗石栎群落; D: 元江栲+滇石栎群落; E: 滇青冈群落; F: 高山栲 + 滇油杉-云南含笑群落; G: 高山栲 + 滇油杉群落。
正文中引用本图/表的段落
Jaccard相异性指数结果表明, 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样方之间的总β多样性为0.441, 其替换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差异指数组分值分别为0.337和0.104, 群落的β多样性差异主要是由物种替换所引起的。基于Jaccard相异性指数对样地群落进行NMDS排序(图5), Stress为0.2208。同一群落类型的样地物种越相似, 群落所在斑块面积越小, 物种组成差异越大。尽管这些群落普遍由元江栲或者高山栲为优势种, 但由于伴生种构成的差异, 群落组成仍显示了显著的空间分异。
本文的其它图/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