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滇中高原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的岛屿化与物种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2023, 31 (11):
23252-.
DOI: 10.17520/biods.2023252
森林破碎化(或岛屿化)是导致当前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成因之一。滇中地区地带性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semi-humid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s, SEBFs)具有显著的岛屿化特征。当前村寨周边面积大小、形状不一的“岛状”森林为研究破碎化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及其物种多样性特征提供了理想对象。本文通过植被遥感制图和群落样方调查, 运用空间统计、物种多样性分析、群落排序及环境解释, 探讨了滇中高原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的岛屿化特征及其对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1)滇中高原现存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仅占其潜在分布范围的1.5%, 面积 ≥ 100 ha的林斑有92块, 而面积 < 10 ha的林斑占斑块总数的54.6%和总面积的7.8%; 该植被类型面积萎缩和破碎化严重; (2) 99%的林斑到村寨的距离 < 3 km, 距离村寨越远, 林斑平均面积越大, 但样方物种α多样性除均匀度外变化不显著; 不同面积等级斑块中样方物种α多样性也仅物种丰富度有显著变化, 面积超过100 ha的大斑块有更高的物种丰富度; 离村寨越近, 样方群落物种组成简单化和同质化现象加强; (3)样方群落β多样性主要由物种替换引起。森林岛屿化是导致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组成变化的主要因子, 而人类干扰强度对群落物种组成的影响高于局部生境异质性(水分条件)和区域气候梯度(低温限制)的影响。滇中高原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以破碎小斑块大量存在于村寨周边, 在人为干扰下群落退化明显, 亟待引起足够重视, 并采取必要措施加强保护。 ![]() View image in article
图2
滇中高原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不同等级斑块总面积和斑块数量分布图
正文中引用本图/表的段落
在滇中高原地区共识别到1,658个面积1 ha以上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斑块, 总面积合计51,544.63 ha。其中, 不同面积等级的森林斑块总面积及数量分布大致呈相反的变化特征(图2)。其中, 面积 ≥ 100 ha、50-100 ha、20-50 ha、10-20 ha、5-10 ha、1-5 ha和 < 1 ha等级的斑块面积分别占现存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总面积的54.0%、12.3%、17.3%、8.6%、4.8%、3.0%和0.1%。1-5 ha的斑块数量最多, 占斑块总数的30.5%, 其次是5-10 ha的斑块, 占20.1%, < 1 ha的斑块数量最少, 仅占斑块总数的4.0%。
根据刘彦男(2021) ①(①刘彦男 (2021) 云南省植被(型)的三维地理分布及未来气候变化下的潜在响应. 硕士学位论文, 云南大学, 昆明.)用植被-气候关系CSCS模型的模拟结果, 滇中高原地区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面积约3,485,724 ha, 占滇中高原国土面积的31.7%。但本研究基于遥感植被制图得到该区域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现存面积仅51,544.63 ha, 相当于在自然和人为干扰下, 滇中高原地区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仅存其(气候决定的)潜在分布面积的1.5%。同时, 现有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极为破碎, 其中面积 ≥ 100 ha的92个斑块保存了全区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总面积的53.9%, 而906个面积 < 10 ha的森林斑块(占总数54.6%)仅保存了该森林类型总面积的7.8% (图2)。另一方面, 这些森林斑块99%以上分布于距村寨周边3 km直线距离以内(图3)。
本文的其它图/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