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2年现生膜翅目新分类单元
生物多样性
2023, 31 (10):
23223-.
DOI: 10.17520/biods.2023223
膜翅目生物多样性丰富, 提供了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基于数据库检索, 本文对2022年发表的现生膜翅目新分类单元进行了整理和总结, 共纳入于本年发表的360篇相关期刊论文, 涵盖了1,698个新分类单元, 包括7个新亚科、53个新属、25个新亚属、808个新种、6个新亚种、334个新异名、241个新组合、76个新地位、14个新替代名、5个恢复异名、71个恢复组合、1个恢复名称和57个恢复地位, 涉及17个总科、77个科和446个属。在各总科新种数量对比中, 蜜蜂总科、姬蜂总科和胡蜂总科新种数量最多, 分别约占新种总数的25.9% (209/808)、21.0% (170/808)和18.1% (146/808)。2022年共有71篇期刊论文涉及中国现生膜翅目新分类单元, 涵盖了165个新分类单元, 包括5个新属和126个新种(广腰亚目35种, 细腰亚目91种(针尾部35种, 寄生部56种)), 另有4个新记录属和30个新记录种, 共涉及13个总科、31个科和83个属; 其中新属和新种涉及12个总科、29个科和76个属。中国现生膜翅目中, 姬蜂总科、叶蜂总科和小蜂总科发表新种数量最多, 分别约占中国现生膜翅目新种总数的20.6% (26/126)、19.0% (24/126)和17.5% (22/126)。从地理单元角度来看, 亚洲发表新种数量最多, 约占新种总数的55.9% (452/808); 洲级地理亚单元中, 东亚发表新种数量最多, 约占新种总数的20.7% (167/808); 在国家和地区行政单元中, 中国发表新种数量最多, 约占新种总数的15.6% (126/808)。在涉及现生膜翅目新分类单元的85个期刊的360篇论文中, 有353篇英文论文、5篇中文论文、1篇法语论文和1篇西班牙语论文; 其中, 来自79个期刊的314篇论文涉及新种发表。2022年, 现生膜翅目新种命名人412人, 其中中国学者76人, 占比约18.4%。膜翅目新种正模保藏机构167家, 其中19家位于中国, 占比约11.4%。综上所述, 中国膜翅目分类在世界膜翅目分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表4
2022年中国保藏机构收藏膜翅目新种正模标本情况
正文中引用本图/表的段落
根据检索结果统计分析的新分类单元类别有: 新亚科(new subfamily)、新属(new genus)、新亚属(new subgenus)、新种(new species)、新亚种(new subspecies)、新异名(new synonym)、新组合(new combination)、新替代名(new replacement name)、新地位(new status)、恢复组合(revived combination)、恢复异名(revived synonym)、恢复名称(revived name)、恢复地位(revived status)、新记录(new record)。标记分布地的分类单元类别有: 新属、新亚属、新种、新亚种。其中, 新记录只针对中国膜翅目进行了整理和统计。为避免数据偏倚, 在对全球新分类单元统计时剔除了新记录数据。完成整理和校对的统计表格导入R 4.3.0 (R Core Team, 2022)。除基础包之外, 使用到的R包还包括: dplyr (Wickham et al, 2021)、ggplot2 (Wickham, 2016)、ggwordcloud (Le Pennec & Slowikowski, 2019)、stringr (Wickham, 2019)、tidyr (Wickham et al, 2023)和tm (Feinerer et al, 2008)。
2022年发表的中国膜翅目新物种的分布地记录有29个省级行政单位, 没有新种发表的省级行政单位有5个(澳门、重庆、吉林、宁夏和香港); 在中国记录的5个新属中, 福建记录1个新属, 四川记录2个新属, 1个新属在河南、黑龙江、辽宁、江苏均有分布, 1个新属在陕西和浙江有分布。在34个省级行政单位中, 新种发表数量最多的为云南, 有27种; 有5种及以上新种的省级行政单位有12个(表2)。与2020年和2021年中国膜翅目新物种数量分布趋于一致的是, 云南和浙江新种发表数量依旧居前。本年度4个新记录属来自海南、贵州、台湾、四川和西藏; 30个新记录种来自17个省级行政单位, 其中最多的为云南(9种)和新疆(7种), 广西4种, 福建和浙江各3种, 广东、湖南、山东和台湾各2种, 贵州、海南、黑龙江、湖北、江西、内蒙古、四川和西藏各1种(表2)。
在167家膜翅目正模标本保藏机构中(附录1), 新增正模数量超过10个的有22家, 5-10个的有30家, 2-4个的有43家, 新增数量为1个的有72家。其中新增数量位居前3位的保藏单位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科学院、美国堪萨斯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和中国亚洲叶蜂博物馆, 分别为40、38和34个。排在前10位的保藏机构单独保藏量和保藏总量较2021年均有明显下降。2022年, 中国收藏膜翅目新种正模的保藏机构共19家(表4), 约占本年度全球膜翅目新种正模保藏机构总数的11.4%。其中, 按数量排在前6位的分别是亚洲叶蜂博物馆(叶蜂)、浙江大学(姬蜂)、东北林业大学(小蜂)、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和草原病虫害防治总站(姬蜂)、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蜜蜂和小蜂)和中山大学(螯蜂和钩腹蜂), 保藏数量之和约占本年度中国膜翅目新种总量的69.0% (87/126)。
2022年, 收录膜翅目新分类单元的论文共计360篇, 相关期刊共计85个, 期刊归属地分布在37个国家。其中, 5篇论文以中文发表在4个中文期刊上, 1篇论文以法语发表在法语期刊上, 1篇论文以西班牙语发表在西班牙语期刊上, 其余353篇论文均以英文发表在81个英文期刊上; 涉及新种的期刊有79个, 论文314篇。2022年, 涉及相关中国膜翅目新分类单元的期刊22个, 论文共计71篇; 发表了新种的期刊21个, 论文66篇。
本文的其它图/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