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图/表 详细信息
2022年现生膜翅目新分类单元
曹焕喜, 蒋雯, Bolormaa Ganbaatar, 张丹, 周青松, 朱丽得孜∙艾山, 王旭, 唐璞, 罗阿蓉, 牛泽清, 张彦周, 肖晖, 朱朝东
生物多样性    2023, 31 (10): 23223-.   DOI: 10.17520/biods.2023223
摘要   (716 HTML13 PDF(pc) (4468KB)(891)  

膜翅目生物多样性丰富, 提供了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基于数据库检索, 本文对2022年发表的现生膜翅目新分类单元进行了整理和总结, 共纳入于本年发表的360篇相关期刊论文, 涵盖了1,698个新分类单元, 包括7个新亚科、53个新属、25个新亚属、808个新种、6个新亚种、334个新异名、241个新组合、76个新地位、14个新替代名、5个恢复异名、71个恢复组合、1个恢复名称和57个恢复地位, 涉及17个总科、77个科和446个属。在各总科新种数量对比中, 蜜蜂总科、姬蜂总科和胡蜂总科新种数量最多, 分别约占新种总数的25.9% (209/808)、21.0% (170/808)和18.1% (146/808)。2022年共有71篇期刊论文涉及中国现生膜翅目新分类单元, 涵盖了165个新分类单元, 包括5个新属和126个新种(广腰亚目35种, 细腰亚目91种(针尾部35种, 寄生部56种)), 另有4个新记录属和30个新记录种, 共涉及13个总科、31个科和83个属; 其中新属和新种涉及12个总科、29个科和76个属。中国现生膜翅目中, 姬蜂总科、叶蜂总科和小蜂总科发表新种数量最多, 分别约占中国现生膜翅目新种总数的20.6% (26/126)、19.0% (24/126)和17.5% (22/126)。从地理单元角度来看, 亚洲发表新种数量最多, 约占新种总数的55.9% (452/808); 洲级地理亚单元中, 东亚发表新种数量最多, 约占新种总数的20.7% (167/808); 在国家和地区行政单元中, 中国发表新种数量最多, 约占新种总数的15.6% (126/808)。在涉及现生膜翅目新分类单元的85个期刊的360篇论文中, 有353篇英文论文、5篇中文论文、1篇法语论文和1篇西班牙语论文; 其中, 来自79个期刊的314篇论文涉及新种发表。2022年, 现生膜翅目新种命名人412人, 其中中国学者76人, 占比约18.4%。膜翅目新种正模保藏机构167家, 其中19家位于中国, 占比约11.4%。综上所述, 中国膜翅目分类在世界膜翅目分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命名人
Author
所在单位
Affiliation
发表类群
Taxa studied
命名新种数
No. of newly named species
魏美才 Meicai Wei 江西师范大学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广腰亚目 Symphyta 35
李成德 Chengde Li 东北林业大学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蚜小蜂科、跳小蜂科、姬小蜂科 Aphelinidae, Encyrtidae, Eulophidae 15
陈学新 Xuexin Chen 浙江大学 Zhejiang University 姬蜂科 Ichneumonidae 14
陈华燕 Huayan Chen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South China Botanical Garde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肿腿蜂科、螯蜂科、土蜂科、缘腹细蜂科、钩腹蜂科 Bethylidae, Dryinidae, Scoliidae, Scelionidae, Trigonalyidae 13
李泽建 Zejian Li 华东药用植物园 East China Medicinal Botanical Garden 松叶蜂科、扁蜂科、叶蜂科 Diprionidae, Pamphiliidae, Tenthredinidae 12
晏毓晨 Yuchen Yan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 松叶蜂科 Diprionidae 12
李涛 Tao Li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和草原病虫害防治总站 General Station of Forest and Grassland Pest Management, National Forestry and Grassland Administration 姬蜂科 Ichneumonidae 9
刘萌萌 Mengmeng Liu 丽水学院 Lishui University 叶蜂科、扁蜂科 Tenthredinidae, Pamphiliidae 9
樊军杰 Junjie Fan 东北林业大学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姬小蜂科 Eulophidae 8
韩源源 Yuanyuan Han 浙江大学 Zhejiang University 姬蜂科 Ichneumonidae 8
盛茂领 Maoling Sheng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和草原病虫害防治总站 General Station of Forest and Grassland Pest Management, National Forestry and Grassland Administration 姬蜂科 Ichneumonidae 7
陈志林 Zhilin Chen 广西师范大学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蚁科 Formicidae 6
唐璞 Pu Tang 浙江大学 Zhejiang University 姬蜂科 Ichneumonidae 6
曹焕喜 Huanxi Cao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Institute of Zo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姬小蜂科 Eulophidae 5
何俊华 Junhua He 浙江大学 Zhejiang University 姬蜂科 Ichneumonidae 5
姚俊丽 Junli Yao 福建农林大学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茧蜂科 Braconidae 5
朱朝东 Chaodong Zhu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Institute of Zo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姬小蜂科、隧蜂科 Eulophidae, Halictidae 5
陈斌 Bin Chen 重庆师范大学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钩土蜂科、胡蜂科 Tiphiidae, Vespidae 4
李廷景 Tingjing Li 重庆师范大学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钩土蜂科、胡蜂科 Tiphiidae, Vespidae 4
马丽 Li Ma 云南农业大学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蛛蜂科 Pompilidae 4
孙淑萍 Shuping Sun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和草原病虫害防治总站 General Station of Forest and Grassland Pest Management, National Forestry and Grassland Administration 姬蜂科 Ichneumonidae 4
何怡 Yi He 云南农业大学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蛛蜂科 Pompilidae 3
刘聪 Cong Liu 哈佛大学 Harvard University 蚁科 Formicidae 3
张兵兰 Binglan Zhang 中山大学 Sun Yat-sen University 钩腹蜂科 Trigonalyidae 3
白越 Yue Bai 重庆师范大学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胡蜂科 Vespidae 2
陈业 Ye Chen 廊坊师范学院 Langfang Normal University 蚜小蜂科 Aphelinidae 2
耿慧 Hui Geng 上饶师范学院 Shangrao Normal University 蚜小蜂科 Aphelinidae 2
廖祥平 Xiangping Liao 重庆师范大学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钩土蜂科 Tiphiidae 2
牛耕耘 Gengyun Niu 江西师范大学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叶蜂科 Tenthredinidae 2
牛泽清 Zeqing Niu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Institute of Zo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蜜蜂科、隧蜂科 Apidae, Halictidae 2
任宗昕 Zongxin Ren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Kunming Institute of Boton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蜜蜂科 Apidae 2
谢正华 Zhenghua Xie 中国林业科学院高原森林科学研究所 Institute of Highland Forest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蜜蜂科 Apidae 2
岳丹 Dan Yue 云南农业大学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泥蜂科 Sphecidae 2
郑敏琳 Minlin Zheng 福建农林大学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茧蜂科 Braconidae 2
钟义海 Yihai Zhong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Environment and Plant Protection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Tropical Agriculture Sciences 叶蜂科 Tenthredinidae 2
View table in article
表3 2022年命名2个及以上膜翅目新种的中国学者
正文中引用本图/表的段落
在412位新种命名人中, 有76位中国学者, 约占总命名人数的18.4%。在76位中国学者中, 命名或合作命名2个及以上新种的学者有35位, 命名1个新种的有41位; 命名超过10个新种的有6位, 5-10之间的有11位, 2-4之间的有18位(表3)。此外, 有16位国际学者命名或参与命名了26个在中国有分布的新种。
在涉及膜翅目新种的79个期刊中, 分类学领域的著名期刊Zootaxa无论是在发表论文还是新种的数量上, 仍然位列第一, 共计89篇论文、241个新种, 单篇平均发表新物种接近3个(表5), 相较于2021年的平均4个物种有所下降。从发表新种数量或论文数量上, 位于次席的为Journal of Hymenoptera Research, 共计37篇论文、99个新种, 单篇平均发表新物种3个左右。ZooKeys在发表新种以及论文数量上, 均排在第三位, 为22篇论文、74个新种。2022年全球膜翅目学者期刊选择仍然集中在ZootaxaJournal of Hymenoptera ResearchZooKeys这3个期刊, 与2021年趋于一致(曹焕喜等, 2022)。国内期刊发表中国膜翅目新物种数量最多的期刊为Entomotaxonomia (《昆虫分类学报》), 发表类群仍然主要为叶蜂类, 共计发表8篇论文、22个新种。2022年, 涉及新种的314篇期刊论文中, 仅发表1个新种的论文高达168篇, 新种数量为2-4个的有111篇, 5-10个的有24篇, 11-20个的有9篇, 新种数量超过20个的有2篇。单篇发表新种数量最多的为一篇有关地蜂科地蜂属(Andrena)的文章, 发表了25个地蜂属新种。
在这360篇期刊论文中, 修订类论文(至少以1个种组成文) 88篇, 使用系统发生方法的论文26篇, 使用DNA方法的论文61篇, 提供检索表的论文207篇, 涉及基因组方法的论文8篇, 且均为超保守元件方法(ultraconserved elements, UCE)。其中, 同时为修订类、使用分子系统发生方法且提供了检索表的论文有12篇。涉及中国膜翅目的71篇论文中, 修订类论文(至少以1个种组成文) 17篇, 使用系统发生方法的论文7篇, 使用DNA方法的论文16篇, 提供检索表的论文53篇, 没有涉及基因组方法的论文。涉及中国膜翅目新种的论文, 同时为修订类、使用分子系统发生方法且提供了检索表的有3篇, 分别为Huangfu等(2022) (姬小蜂科)、Olmi等(2022) (螯蜂科)和Qin等(2022) (蚜小蜂科)。这表明修订类论文的比例有待提升, DNA方法的使用有待普及, 基因组方法有待进一步引入膜翅目昆虫分类学论文。同时, 膜翅目未来的分类学工作应注重建立规范和完善的分类学体系和技术知识库, 以加速物种描述并更好地服务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Orr et al, 2022)。
本文的其它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