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图/表 详细信息
人为干扰对白腹锦鸡活动节律的影响
胡远芳, 李斌强, 梁丹, 李兴权, 刘兰香, 杨家伟, 罗旭
生物多样性    2022, 30 (8): 21484-.   DOI: 10.17520/biods.2021484
摘要   (1533 HTML47 PDF(pc) (4916KB)(1472)  

人类足迹的扩张增加了人与野生动物的相互作用。理解自然保护地的濒危物种对人为干扰的响应有助于更好地保护濒危物种和指导保护管理。以往的研究表明野生动物在时空维度会对人类的干扰进行规避, 然而这类研究在野生雉类中还较少, 尤其是分布在人为干扰相对较强的中低海拔区域的雉类, 如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 我们在中国西南部的一个亚热带森林保护区中使用红外相机陷阱技术对白腹锦鸡和人为干扰进行调查, 并研究了白腹锦鸡在时空维度对3种不同类型人为干扰(人类活动、放牧和家养动物活动)的响应及其季节变化。结果表明, 白腹锦鸡在空间维度并未对人为干扰进行规避, 而在非繁殖季节的活动节律上对人为干扰在时间维度上进行了规避。具体而言, 白腹锦鸡在全年和非繁殖季节的活动高峰集中在17:30-18:30, 明显避开中午的人类活动高峰; 而在繁殖季节, 白腹锦鸡活动水平明显提高, 和人为干扰的重叠度很高, 可能是由于求偶、占区等繁殖行为使得白腹锦鸡无法规避人为干扰。此外, 在人为干扰强度较高的位点, 白腹锦鸡倾向于通过改变其日活动节律, 将活动高峰期推迟至傍晚以降低与人为干扰的重叠度, 进一步说明白腹锦鸡可通过调节其自身的日活动节律从而避开高强度的人为干扰。由于白腹锦鸡地面营巢和春夏季繁殖, 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可通过管理人为活动, 尤其在繁殖季节通过控制放牧和猫狗的活动来帮助白腹锦鸡及其他地面营巢鸟类维持繁殖成功率。


平均重叠系数
Mean overlap coefficient (△)
平均零重叠度指数
Mean null overlap index
零重叠度标准误
Standard error of the null distribution
P
总体人为干扰 Overall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
全年 Whole year 0.826 0.968 0.008 <0.001
繁殖季 Breeding season 0.879 0.956 0.012 <0.001
非繁殖季 Non-breeding season 0.786 0.958 0.011 <0.001
人为干扰(人类活动)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 human activities
全年 Whole year 0.860 0.964 0.009 <0.001
繁殖季 Breeding season 0.835 0.960 0.011 <0.001
非繁殖季 Non-breeding season 0.788 0.950 0.013 <0.001
人为干扰(放牧)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 grazing
全年 Whole year 0.660 0.951 0.012 <0.001
繁殖季 Breeding season 0.630 0.937 0.017 <0.001
非繁殖季 Non-breeding season 0.684 0.938 0.016 <0.001
人为干扰(家养动物)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 domestic animals
全年 Whole year 0.749 0.896 0.025 <0.001
繁殖季 Breeding season 0.757 0.868 0.035 <0.001
非繁殖季 Non-breeding season 0.679 0.858 0.036 <0.001
View table in article
表3 不同季节白腹锦鸡和3种类型人为干扰的重叠度
正文中引用本图/表的段落
广义线性模型结果表明, 全年的白腹锦鸡活动强度在空间上与人为干扰(总体人为干扰和3个类型的人为干扰)强度、海拔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乔木林和灌木林生境间的白腹锦鸡活动强度也不存在显著差异。在繁殖季, 白腹锦鸡的活动强度在空间上与人为干扰强度(总体人为干扰和3个类型的人为干扰)、海拔和生境均不存在相关(表1)。在非繁殖季节, 总体人为干扰强度、放牧活动强度、家养动物活动强度、海拔和生境对白腹锦鸡的活动强度均无显著影响, 仅人类活动强度和白腹锦鸡活动强度呈显著正相关(表1)。这些结果表明, 白腹锦鸡并未在空间上对人为干扰进行规避, 甚至在非繁殖季节还在人类活动较多的拍摄位点活动较多。
白腹锦鸡的日活动节律和人为干扰(总体人为干扰和3个类型的人为干扰)的重叠度均显著区别于随机重叠度(零重叠度) (表3)。白腹锦鸡的日活动节律和总体人为干扰在全年的重叠度较高, 但存在较为明显的错峰现象(表3, 图3)。白腹锦鸡全年的日活动水平从早到晚逐渐增加, 17:30-18:30为活动高峰期。总体人为干扰存在两个峰值: 9:00和13:30。白腹锦鸡与总人为干扰日活动节律的重叠度在繁殖季节比非繁殖季节高(表3)。在繁殖季节, 总体人为干扰活动高峰为13:00; 而白腹锦鸡活动在白天较为均匀, 无明显的活动高峰, 且与人为干扰活动未表现出明显错峰的模式(图3)。在非繁殖季节, 两者重叠度相对较低, 白腹锦鸡和总体人为干扰活动高峰的错峰现象明显(表3, 图3); 总体人为干扰高峰集中在14:30左右, 但白腹锦鸡的活动高峰集中在傍晚(18:30) (图3)。此外, 3种类型的人为干扰活动高峰有差异, 但与白腹锦鸡活动节律均存在明显错峰现象, 主要体现在非繁殖季节(图3)。
a-b: 全年总体人为干扰和各个类型的人为干扰与白腹锦鸡日活动节律比较; c-d: 繁殖季节总体人为干扰和各个类型的人为干扰与白腹锦鸡的日活动节律比较; e-f: 非繁殖季节总体人为干扰和各个类型人为干扰与白腹锦鸡的日活动节律比较。LA表示白腹锦鸡; AD表示总人为干扰; AD (Human)表示人类活动; AD (Grazing)表示放牧活动; AD (Domestic)表示家养动物活动。详细活动水平和重叠度见表2和表3。
在巍山青华绿孔雀省级自然保护区, 白腹锦鸡活动节律与3种类型的人为干扰在非繁殖季节均表现出明显错峰现象, 但在繁殖季节与3种类型的人为干扰重叠度都较高, 尤其是放牧类型的人为干扰, 在非繁殖季节与白腹锦鸡活动水平也表现出了较高程度的重叠。为减轻人为干扰对白腹锦鸡的影响, 需要集中关注人类活动、放牧和家养动物活动, 尤其在以下两个时间段。首先是繁殖前期, 即3-5月: 由于繁殖活动的需要, 雉类可能无法通过调整日活动节律来规避人为干扰, 因此在保护区的管理工作中, 在这一时期降低人为干扰水平很可能将是有效的。另外, 在6-8月, 严格控制放牧和家畜的数量很可能有利于提高白腹锦鸡的繁殖成功率, 因为大量的放牧可能会影响白腹锦鸡的繁殖成功率, 而且家猫和狗也可能成为白腹锦鸡和其他地面营巢鸟类的巢捕食者(Maeda et al, 2019; Li et al, 2021)。本研究虽然仅在一个保护区进行了调查, 但由于白腹锦鸡广泛分布于中国西南部的很多保护区(如: 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因此这些建议也可能适用于其他人为干扰较强的森林保护区。
本文的其它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