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图/表 详细信息
人为干扰对白腹锦鸡活动节律的影响
胡远芳, 李斌强, 梁丹, 李兴权, 刘兰香, 杨家伟, 罗旭
生物多样性    2022, 30 (8): 21484-.   DOI: 10.17520/biods.2021484
摘要   (1533 HTML47 PDF(pc) (4916KB)(1472)  

人类足迹的扩张增加了人与野生动物的相互作用。理解自然保护地的濒危物种对人为干扰的响应有助于更好地保护濒危物种和指导保护管理。以往的研究表明野生动物在时空维度会对人类的干扰进行规避, 然而这类研究在野生雉类中还较少, 尤其是分布在人为干扰相对较强的中低海拔区域的雉类, 如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 我们在中国西南部的一个亚热带森林保护区中使用红外相机陷阱技术对白腹锦鸡和人为干扰进行调查, 并研究了白腹锦鸡在时空维度对3种不同类型人为干扰(人类活动、放牧和家养动物活动)的响应及其季节变化。结果表明, 白腹锦鸡在空间维度并未对人为干扰进行规避, 而在非繁殖季节的活动节律上对人为干扰在时间维度上进行了规避。具体而言, 白腹锦鸡在全年和非繁殖季节的活动高峰集中在17:30-18:30, 明显避开中午的人类活动高峰; 而在繁殖季节, 白腹锦鸡活动水平明显提高, 和人为干扰的重叠度很高, 可能是由于求偶、占区等繁殖行为使得白腹锦鸡无法规避人为干扰。此外, 在人为干扰强度较高的位点, 白腹锦鸡倾向于通过改变其日活动节律, 将活动高峰期推迟至傍晚以降低与人为干扰的重叠度, 进一步说明白腹锦鸡可通过调节其自身的日活动节律从而避开高强度的人为干扰。由于白腹锦鸡地面营巢和春夏季繁殖, 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可通过管理人为活动, 尤其在繁殖季节通过控制放牧和猫狗的活动来帮助白腹锦鸡及其他地面营巢鸟类维持繁殖成功率。


季节 Season/变量 Variable Beta系数 Beta coefficient 标准误 SE T P
总体人为干扰 All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
全年 Whole year
截距 Intercept 0.095 0.280 0.339 0.737
干扰强度 Disturbance intensity 0.071 0.191 0.371 0.713
海拔 Elevation -0.098 0.225 -0.437 0.665
生境 Habitat -0.179 0.415 -0.432 0.669
繁殖季节 Breeding season
截距 Intercept 0.059 0.272 0.216 0.830
干扰强度 Disturbance intensity -0.197 0.182 -1.082 0.288
海拔 Elevation -0.135 0.215 -0.630 0.533
生境 Habitat -0.111 0.405 -0.275 0.785
非繁殖季节 Non-breeding season
截距 Intercept 0.024 0.262 0.092 0.928
干扰强度 Disturbance intensity 0.340 0.170 2.003 0.054
海拔 Elevation 0.025 0.200 0.123 0.903
生境 Habitat -0.045 0.387 -0.117 0.907
人为干扰(人类活动)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 human activities
全年 Whole year
截距 Intercept 0.105 0.277 0.381 0.706
干扰强度 Disturbance intensity 0.158 0.189 0.834 0.411
海拔 Elevation -0.137 0.223 -0.614 0.544
生境 Habitat -0.200 0.410 -0.487 0.630
季节 Season/变量 Variable Beta系数 Beta coefficient 标准误 SE T P
繁殖季节 Breeding season
截距 Intercept 0.073 0.275 0.267 0.791
干扰强度 Disturbance intensity -0.128 0.186 -0.689 0.496
海拔 Elevation -0.159 0.220 -0.722 0.475
生境 Habitat -0.139 0.409 -0.340 0.736
非繁殖季节 Non-breeding season
截距 Intercept 0.025 0.238 0.104 0.918
干扰强度 Disturbance intensity 0.525 0.154 3.402 0.002*
海拔 Elevation -0.018 0.182 -0.100 0.921
生境 Habitat -0.047 0.352 -0.133 0.895
人为干扰(放牧)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 grazing
全年 Whole year
截距 Intercept 0.075 0.278 0.272 0.788
干扰强度 Disturbance intensity -0.082 0.181 -0.453 0.653
海拔 Elevation -0.045 0.213 -0.210 0.835
生境 Habitat -0.143 0.411 -0.348 0.730
繁殖季节 Breeding season
截距 Intercept 0.090 0.271 0.331 0.743
干扰强度 Disturbance intensity -0.167 0.181 -0.923 0.363
海拔 Elevation -0.157 0.212 -0.740 0.465
生境 Habitat -0.170 0.401 -0.424 0.674
非繁殖季节 Non-breeding season
截距 Intercept -0.003 0.277 -0.011 0.991
干扰强度 Disturbance intensity -0.022 0.178 -0.122 0.904
海拔 Elevation 0.114 0.210 0.544 0.590
生境 Habitat 0.006 0.410 0.014 0.989
人为干扰(家养动物)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 domestic animals
全年 Whole year
截距 Intercept 0.085 0.279 0.307 0.761
干扰强度 Disturbance intensity -0.033 0.178 -0.185 0.854
海拔 Elevation -0.072 0.210 -0.342 0.734
生境 Habitat -0.162 0.412 -0.392 0.697
繁殖季节 Breeding season
截距 Intercept 0.097 0.273 0.354 0.725
干扰强度 Disturbance intensity -0.077 0.176 -0.436 0.666
海拔 Elevation -0.229 0.207 -1.105 0.277
生境 Habitat -0.184 0.404 -0.454 0.653
非繁殖季节 Non-breeding season
截距 Intercept -0.019 0.278 -0.070 0.945
干扰强度 Disturbance intensity 0.095 0.177 0.536 0.596
海拔 Elevation 0.121 0.208 0.581 0.566
生境 Habitat 0.037 0.413 0.089 0.929
View table in article
表1 全年和不同季节白腹锦鸡活动强度与总体人为干扰强度以及3种人为干扰类型强度间的关系
正文中引用本图/表的段落
为了解白腹锦鸡活动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首先通过R 4.1.0软件中的“activity”包(Rowcliffe et al, 2014)计算全年和不同季节的白腹锦鸡活动水平, 以及两者之间的重叠度。具体而言, 我们分别将全年、繁殖季节、非繁殖季节所有相机拍摄到的白腹锦鸡和人为干扰独立照片的原始时间数据转换为弧度数据, 通过1,000次重采样(陈立军等, 2019), 估算全年和各季节白腹锦鸡和人为干扰的活动水平。为了解白腹锦鸡和不同类型人为干扰的活动水平在繁殖季节和非繁殖季节间是否存在差异, 通过“activity”包中的“compareAct”函数进行Wald test分析。最后, 通过R 4.1.0软件“overlap”包(Ridout & Linkie, 2009)中的“bootCIlogit”函数计算全年、繁殖季节和非繁殖季节白腹锦鸡与总人为干扰、各人为干扰类型在时间上的重叠系数(△)。重叠系数估算的是两组物种在一天中活动节律的重叠程度; 重叠系数为0表示两者完全没有重叠, 重叠系数为1表示两者完全重叠。我们通过“compareCkern”函数进行1,000次重取样, 估算两组数据结合后产生的随机重叠度, 并评估两者的重叠度是否显著不同于随机重叠度, 绘制白腹锦鸡和不同类型人为干扰在时间维度的活动水平。
广义线性模型结果表明, 全年的白腹锦鸡活动强度在空间上与人为干扰(总体人为干扰和3个类型的人为干扰)强度、海拔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乔木林和灌木林生境间的白腹锦鸡活动强度也不存在显著差异。在繁殖季, 白腹锦鸡的活动强度在空间上与人为干扰强度(总体人为干扰和3个类型的人为干扰)、海拔和生境均不存在相关(表1)。在非繁殖季节, 总体人为干扰强度、放牧活动强度、家养动物活动强度、海拔和生境对白腹锦鸡的活动强度均无显著影响, 仅人类活动强度和白腹锦鸡活动强度呈显著正相关(表1)。这些结果表明, 白腹锦鸡并未在空间上对人为干扰进行规避, 甚至在非繁殖季节还在人类活动较多的拍摄位点活动较多。
此外, 雉类的空间分布和活动节律还可能受到其他因素和同域分布的其他雉类的影响。最近在云南药山通过红外相机陷阱法对白腹锦鸡和红腹角雉的日活动节律比较发现, 两种同域分布的雉类在时间上重叠度较高, 均表现出早晚两个活动高峰以及1个午间活动低峰(赵晨光等, 2021)。很多雉类都表现出类似的为躲避高温而形成相似活动低峰的现象, 如红腹角雉、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和白冠长尾雉(赵玉泽等, 2013; 刘小斌等, 2017)。除了考虑到研究区域本身的气候等非生物条件(如中午温度较高)和雉类能量摄入外, 本研究从人为干扰的角度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解释, 即白腹锦鸡的日活动节律可能尽量避开人类活动的干扰。在本研究区域, 白腹锦鸡相比于其他雉类(如环颈雉和黑颈长尾雉)处于十分优势的地位(李斌强等, 2018), 可能活动节律受这些物种的影响不大, 因此本文未将这些雉类的活动节律加入分析。
本文的其它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