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 ›› 2012, Vol. 20 ›› Issue (3): 330-336.DOI: 10.3724/SP.J.1003.2012.07044
所属专题: 传粉生物学:理论探讨与初步实践
夏婧1*, 郭友好2*
Jing Xia1*, Youhao Guo2*
摘要: 开花物候是物种间相互作用的重要生活史特征和适合度因子,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而备受关注。为探讨开花时间如何在种内和种间水平上影响植物的传粉和生殖成功, 我们连续3年(2003–2005)对不同花期和伴生种存在情况下的鹤首马先蒿(Pedicularis gruina)的传粉者访花忠实度、受粉率、坐果率、单果种子产量和果实被啃食频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鹤首马先蒿的坐果率主要受其传粉环境的影响: 在没有伴生种时, 不同时期鹤首马先蒿的坐果率没有显著差异, 34–38%的花可以坐果; 在有伴生种存在时既可以显著提高其坐果率, 也可显著降低其坐果率, 这取决于传粉者类型以及伴生种密穗马先蒿(P. densispica)花期的差异。密穗马先蒿具有花蜜和花粉双重报酬, 在群落中可以作为主体物种吸引传粉者并间接促进与其伴生的鹤首马先蒿的传粉和生殖成功。同样无蜜的管花马先蒿(P. siphonantha)和鹤首马先蒿伴生, 则是通过提高群落水平对传粉者的吸引力进而直接促进鹤首马先蒿的传粉和生殖成功。此外, 研究结果也表明开花时间对坐果率没有显著影响, 但是显著影响单果种子产量和果实被啃食的频率。在相同的传粉条件下早花期植株单果种子产量显著高于晚花期的种子产量, 同时早花期的果实被啃食的频率显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