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吉林省野生维管植物名录
生物多样性
2025, 33 (7):
25120-.
DOI: 10.17520/biods.2025120
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中部。全省植被从西到东依次为草甸草原、落叶阔叶林和针叶阔叶林; 垂直分布由下到上可分为针阔叶混交林带及阔叶林带、针叶林带、亚高山岳桦林带和高山苔原带。为了全面了解吉林省野生维管植物资源的现状并为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保护和利用等提供基础资料, 本文基于历史资料与野外调查数据, 形成了最新的吉林省野生维管植物名录。本名录主要参考《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4版)》《东北植物检索表》《吉林植物志》《中国东北药用植物资源图志》《东北植物分布图集》《东北草本植物志》《东北植物检索图志》等著作, 以及近年来发表的论文和来自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GBIF)、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NSII)、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东北生物标本馆(IFP)和东北林业大学植物标本室(NEFI)等的标本数据。本名录共收录吉林省野生维管植物142科728属2,467种(含67亚种200变种), 有凭证标本的1,940种。其中石松类2科6属21种, 蕨类植物16科40属98种(含2亚种5变种), 裸子植物4科9属21种(含6变种), 被子植物120科673属2,327种(含65亚种189变种)。吉林野生维管植物中, 菊科(75属260种(含7亚种9变种))、禾本科(65属182种(含12亚种11变种))、莎草科(14属148种(含1亚种11变种))、蔷薇科(31属127种(含24变种))和毛茛科(18属125种(含1亚种24变种))所含种数较多。统计发现, 吉林省野生维管植物物种县域分布差异较大, 60个县级行政单位中, 物种数超过1,000的约占7%, 且县级分布数据严重不均衡。本名录中, 省级分布的可信度相对较高, 但县级分布数据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表1
吉林省被子植物科和属的组成
正文中引用本图/表的段落
18 世纪末到19世纪早期, 以Henry E. M. James等为代表的英国研究人员对东北腹地进行考察, 重点考察了吉林省的长白山区, 记录了吉林省约1/4的植物种类(孙明洲, 2021)。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 V. L. Komarov等俄罗斯研究人员对东北地区进行了考察, 尤其是图们江流域、鸭绿江流域和吉林省中南部地区(Wang et al, 2020)。20世纪30年代日本北川政夫出版的《满洲植物考》收录了2,109种植物(Kitagawa, 1939), 成为吉林省植物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1949年新中国建国之后, 刘慎谔开展了对东北全境的系统性植物资源调查和标本采集工作(Wang et al, 2020)。
在科的组成上(表1), > 50种的被子植物科有12个, 共计335属1,326种, 分别占被子植物总属数和总种数的52.8%和56.8%; 含11-50种的科有36个, 含2-10种的科有47个, 两者合计占总科数的69.2%, 但前者所含的属数和物种数是后者的2倍和3倍; 单种科有25个。总体上, 吉林省野生被子植物在属的组成上单种属和含2-10种的寡种属占比都比较高, 分别有317属和313属, 合占总属数93.6%, 所包含的种类总计1,522个(占被子植物种数的65.4%), 含11-50种的属有42个; 含50种以上的大属只1个, 即薹草属(Carex, 97种)。按种数排名, 位列前10的属为薹草属、蒿属(Artemisia, 44种)、柳属(Salix, 31种)、堇菜属(Viola, 29种)、蓼属(Persicaria, 28种)、葱属(Allium, 26种)、拉拉藤属(Galium, 26种)、乌头属(Aconitum, 26种)、委陵菜属(Potentilla, 22种)、风毛菊属(Saussurea, 21种)和紫堇属(Corydalis, 21种)。
本文的其它图/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