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城市化对中国蝙蝠影响的研究进展
生物多样性
2024, 32 (8):
24109-.
DOI: 10.17520/biods.2024109
中国拥有超过140种蝙蝠, 约占全球蝙蝠种类的10%, 是世界上蝙蝠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随着城市化的发展, 我国蝙蝠的物种多样性已遭受到严重威胁。本文对城市蝙蝠进行了初步的定义, 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了城市化对蝙蝠影响的研究现状, 总结了国内外城市化对蝙蝠影响的研究和城市蝙蝠的生存现状。现有研究显示, 中国蝙蝠主要因栖息地丧失、栖息地干扰、生物资源利用而受到威胁, 这些因素均与城市化紧密相关。因此, 我们建议加强分类学、保护基因组学等领域的研究, 开展针对城市蝙蝠的专项调查, 加强对蝙蝠的立法保护, 重视蝙蝠栖息地的恢复与管理, 并增强对大众的科普教育, 在城市化进程中更有效地保护蝙蝠。 ![]() View image in article
图2
城市化对蝙蝠的影响
正文中引用本图/表的段落
城市化让蝙蝠与人类有了更多接触的机会, 增加了直接威胁蝙蝠个体生存的可能性。城市化的进程加剧了人类与蝙蝠之间的冲突, 这让蝙蝠遭到人类更多的捕杀(图2)。在非洲和亚洲等地区, 有直接捕杀蝙蝠作为野味或制成药物的传统(Mildenstein et al, 2016)。近年来, 虽然各个国家对禁止食用野生动物方面的立法逐渐完善, 蝙蝠捕杀的情况明显减少, 但人类与蝙蝠之间的冲突依旧存在。例如,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剧, 森林被砍伐导致天然食物不断减少, 以水果为主要食物来源的蝙蝠(即果蝠)会进入果园破坏水果作物。因此, 农民将其当作威胁作物生存的元凶之一, 对其进行捕杀(Bumrungsri et al, 2009)。
除此之外, 城市化进程中道路的修建也让蝙蝠受到来自车辆的直接威胁(图2)。研究发现, 与蝙蝠飞行路线重叠以及周围存在蝙蝠栖息地的道路区域是蝙蝠死亡的热点区域(Russell et al, 2009)。大多数蝙蝠的飞行速度较慢(< 20 km/h), 飞行高度随飞行区域所覆盖植物高度降低而降低(Russell et al, 2009), 飞行时会广泛利用树篱、林地边缘等线性景观, 这些特点都让蝙蝠容易遭受路杀(Frey-Ehrenbold et al, 2013)。
城市化日益加剧的化学污染也给蝙蝠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图2)。已有研究指出杀虫剂会使蝙蝠致死(Bennett & Thies, 2007)。为了消灭“害虫”, 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DDT)和其他有机氯农药在某些情况下被直接用于蝙蝠栖息地(Kunz et al, 1977)。即使没有大量接触农药, 蝙蝠也会受到负面影响, 导致其代谢率增加(Swanepoel et al, 1999), 而捕食摄入农药残留物的节肢动物也可能会对蝙蝠造成潜在的生殖风险(Stahlschmidt & Brühl, 2012)。除了农药, 建筑物中的化学污染物同样不能忽视。建筑中使用的木材通常经过氯化碳氢化合物等化学物质的处理, 以防止真菌或昆虫引起的腐烂, 这些物质可能对栖息在建筑物中的蝙蝠构成威胁(Bayat et al, 2014)。栖息在建筑物中的蝙蝠与木质结构密切接触, 因此可能直接接触到化学防腐剂, 如亚麻酸、五氯苯酚和拟除虫菊酯(Shore et al, 1991; Bennett & Thies, 2007), 这会对蝙蝠的免疫系统造成负面影响(Clark & Shore, 2001)。
作为夜行动物, 蝙蝠很容易受到光的影响(Stone et al, 2015) (图2)。光污染对蝙蝠的出飞、栖息、繁殖、通讯和捕食等生命活动所带来的直接影响通常是负面的(Stone et al, 2015)。与光污染类似, 噪音污染会影响蝙蝠的捕食、通讯等行为(图2)。有研究发现, 环境噪声显著影响了蝙蝠回声定位声波的频谱时间参数, 使部分城市蝙蝠通过增加觅食行为中视觉使用的占比(Gomes et al, 2016), 以及调整叫声频率和强度以完成通讯与捕食(Luo et al, 2015; Russo & Ancillotto, 2015)。尽管如此, 城市蝙蝠对噪音的忍受依旧存在一个阈值, 超过这个阈值, 蝙蝠就很难通过改变叫声和觅食方式来降低噪音对它们的影响(Hooton et al, 2023)。例如, 在交通噪音中, 机场噪音已被证明对东亚伏翼(Pipistrellus abramus)的捕食存在直接干扰, 而不仅仅只是改变蝙蝠的觅食手段(Wang et al, 2022)。
人类建筑同样可能直接影响蝙蝠的生命活动(图2)。人类建筑为不少蝙蝠直接提供了栖息环境, 以完成觅食、躲避、交配、繁殖等生命活动(Harbusch & Racey, 2006); 甚至由于多数人类建筑有着比自然环境更适宜的温度, 部分蝙蝠会优先选择在建筑中生育后代以及进行冬眠(Harbusch & Racey, 2006; Michaelsen et al, 2013)。尽管如此, 人类建筑也对蝙蝠造成了消极影响。当蝙蝠通过敞开的窗户或结构缝隙进入建筑物而找不到出口时, 蝙蝠可能遭困甚至死亡(Gaisler, 1998)。
城市化还会通过影响蝙蝠栖息环境对它们造成间接影响。虽然有少数正面影响, 例如人造光吸引了具有趋光性的昆虫, 这间接为伏翼属、棕蝠属(Eptesicus)和山蝠属(Nyctalus)等提供更多的食物来源(Haddock et al, 2019)。然而, 大多数影响依旧是负面的。例如, 除了直接对蝙蝠个体生命造成威胁之外, 道路也作为障碍影响蝙蝠的觅食和飞行。有研究表明, 飞行路线上覆盖物的小缺口(< 5 m)可能会干扰飞行的蝙蝠(Bennett & Zurcher, 2013), 并且蝙蝠会绕大弯以避开道路和寻找合适的交叉点(Kerth & Melber, 2009), 这可能让部分蝙蝠无法进入栖息地。Abbott (2012)发现, 蝙蝠穿越道路的几率随着道路两侧绿篱之间距离的增加而降低。Russell等(2009)的报告显示, 路边植被的减少降低了穿越蝙蝠的数量。这些研究都说明道路会给蝙蝠活动带来不可忽视的屏障效应(图2)。此外, 道路还会通过光污染和交通噪音间接影响蝙蝠的生命活动(图2)。道路照明会阻止许多蝙蝠物种靠近道路, 特别是飞行缓慢、适应林地生活的物种, 如菊头蝠属(Rhinolophus)、鼠耳蝠属(Myotis)和大耳蝠属(Plecotus), 进一步加剧屏障效应(Stone et al, 2012); 同时, 灯光所带来的大量趋光性昆虫会吸引部分食虫蝙蝠, 这又提高了这些蝙蝠遭遇路杀的风险。在城市中, 人类建筑不仅是蝙蝠的栖息地, 也是其他城市动物的活动场所, 这增大了蝙蝠受到猛禽、家猫或蛇类等动物捕杀的风险(Esbérard & Vrcibradic, 2007; Ancillotto et al, 2013; Mikula et al, 2013)。
本文的其它图/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