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采集策略对叶附生苔类植物发现概率及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性
生物多样性
2023, 31 (4):
22685-.
DOI: 10.17520/biods.2022685
叶附生苔类植物主要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维管植物叶片的表面, 是苔藓植物中较为复杂的一个类群, 特殊的生理生态特性使其在成为气候变化指示类群方面的潜力很大。为了探究采集者的经验及采样强度是否显著影响叶附生苔的发现概率及物种多样性, 本研究在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叶附生苔开展了系统的采集和比较研究, 以期为我国其他地区开展叶附生苔类植物的调查和研究提供经验和方法支持。通过4位具有不同采集经验的采集者在规定的时间(每人每次30 min)和区域(铁炉基至黄家岱)内对叶附生苔进行3次重复采集, 分析不同采集者所采集到的含有叶附生苔的叶片数及所获得的物种多样性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 4位采集者共采集叶附生苔类植物5科11属36种, 并新增1种首次发现附生于叶片的种类(南溪苔Makinoa crispata)。采集者经验对叶附生苔的发现概率影响不显著, 但对叶附生苔的物种多样性, 尤其是一般种和优势种的多样性具有显著影响, 推测这一差异主要是由采集者不同的采集策略所导致。同时, 本研究结果还表明, 叶附生苔的物种多样性随着采样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4位采集者共同参与的采样结果体现出较高的采样充分性。本研究结果表明即使针对叶附生苔类植物这一类常被认为采集和鉴定非常困难的类群, 如加以必要的采集前的经验培训, 即使是非专业的采集人员也足以开展针对叶附生苔类植物的调查。 ![]() View image in article
图5
基于叶片数(a)和采样覆盖度(b)的不同位阶下各采集者叶附生苔多样性内插和外推采样曲线、采样充分性曲线(c) (A、B、C、D表示采集经验丰富程度由弱到强)
正文中引用本图/表的段落
由图5a可知, 在不同位阶q下, 4位采集者所获得的叶附生苔种数都随抽样叶片数的增加而增加, 并且其外推曲线在一般种(位阶q = 1)和优势种(位阶q = 2)中趋于平缓, 仅在稀有种(位阶q = 0)中仍有继续增加的趋势。当q = 0时, 采集者C和D的格局相似, 外推时其多样性增幅都不大, 但采集者A和B的多样性在外推时均有较大的增幅。当q = 1和q = 2时, 随着采集叶片数的增加, 采集者A、B和C的物种多样性虽有差异, 但在95%置信区间内差异不显著, 只有采集者D与其余3位采集者间存在显著差异。当强调一般种和优势种时, 在相同采样覆盖度时, 采集者D的物种多样性无论在内插还是外推曲线中均显著高于其余3位采集者。而当强调稀有种时, 采集者D的物种多样性与其余3位采集者在95%置信区间内差异不显著(图5b)。由图5c可知, 不同位阶下4位采集者的采样充分性曲线变化趋势一致, 但采集者D和C的覆盖度要高于B和A。
本文的其它图/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