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长白山垂直自然带弹尾纲物种概况
生物多样性
2022, 30 (12):
22405-.
DOI: 10.17520/biods.2022405
以长白山弹尾纲为研究对象, 基于1758‒2022年度发表的分类学和生态学文献资料, 编制了长白山垂直自然带弹尾纲物种名录, 分析了首次发表物种的学者贡献、出版物、发表时间和各属沿海拔梯度的分布情况。本研究共梳理弹尾纲物种92种, 隶属于3目11科46属, 长角䖴目、原䖴目和愈腹䖴目的物种分别占比61%、31%和8%, 其中长角䖴目的等节䖴科(该类群物种数占总体比例, 26%)、长角䖴科(16%)和鳞䖴科(16%)、原䖴目的棘䖴科(26%)是该地区的主要类群。统计的92种长白山弹尾纲物种由36位学者首次定名和报道, 中国学者占主要贡献(33%), 其次为波兰(11%)、瑞典(11%)、俄罗斯(8%)和美国(8%); 相关论文多发表在国际期刊上, Zootaxa是发表的主要期刊。基于海拔梯度的统计发现, 鳞䖴属(Tomocerus)和符䖴属(Folsomia)的物种沿海拔梯度的分布范围最广(海拔800‒1,700 m), 分布在海拔800 m (15个物种)、1,100 m (20个物种)和1,400 m (14个物种)的物种最多。基于以上结果, 本文讨论了长白山弹尾纲分类学现状和发展前景。 ![]() View image in article
图4
2000?2020年长白山垂直自然带弹尾纲分类单元描述年份统计
正文中引用本图/表的段落
本研究统计的92个弹尾纲物种大多为世界广布种, 其中56个首次发表时间在2,000年以前(图4)。2000?2012年, 新物种数量呈增加趋势; 2012年之后新物种发表数量虽有所下降, 但几乎每年均有新物种报道。2000年, 俄罗斯学者Mikhail B Potapov描述了2个符?属(Folsomia)物种(Potapov & Babenko, 2000), 其中祖符?(F. ancestor)首次发表于俄罗斯(临近长白山区域), 而古北符?(F. palaearctica)则为古北界广布的物种, 在长白山地区的森林凋落物层及草地发现该物种广泛分布。2011年报道了5个物种, 分别为乌苏里同型棘?(Hymenaphorura wusuliensis, 在中国东北部首次报道, 多分布在长白山地区, Sun & Wu, 2011)、饶河短毛棘?(Psyllaphorura raoheensis, 在中国黑龙江首次报道, Sun & Wu, 2011)、阿穆尔感棘?(Sensillonychiurus amuricus, 首次报道在俄罗斯与亚洲相邻地区, Babenko et al, 2011)、中俄异等?(Heteroisotoma sinorossica, 最早在中国和俄罗斯地区发现, 后广泛发现于中国东北部、朝鲜和俄罗斯远东部的山地地区, 喜湿润森林生境, Ding et al, 2011)、吉林鳞?(Tomocerus jilinensis, 首次发表在吉林省附近及长白山地区, Ma, 2011)。2012年发表的9个棘?科和长角?科物种目前大多仅在长白山地区有报道, 分别为宋氏异棘?(Allonychiurus songi, Sun & Wu, 2012a)、长白双棘?(Bionychiurus changbaiensis, Sun & Wu, 2012b)、三江双型棘?(Dimorphaphorura sanjiangensis, Sun & Wu, 2012c)、古林李氏棘?(Leeonychiurus gulinensis, Sun & Zhang, 2012)、长白微型棘?(Micraphorura changbaiensis, Sun & Wu, 2012d)、假山小角棘?(Oligaphorura pseudomontana, Sun & Wu, 2012d)、类短感棘?(Sensillonychiurus pseudoreducta, Sun & Wu, 2012e)、短感棘?(S. reducta, Sun & Wu, 2012e)、异色须颚?(Pogonognathellus heterochros, Wang et al, 2013)、马氏须颚?(P. mai, Wang et al, 2013)和潘氏拟裸长?(Coecobrya pani, Xu et al, 2012)。2014年, 首次发表的5个弹尾纲物种分别为白韩国疣?(Koreanurina alba, Wu et al, 2014)、万氏韩国疣?(K. weinerae, Wu et al, 2014)、帽儿同型棘?(Hymenaphorura maoerensis, Sun, 2014)、抚松李氏棘?(L. fusongensis, Sun & Arbea, 2014)和中国刺棘?(Spinonychiurus sinensis, Sun & Li, 2014), 这些物种目前仅在长白山区及周边地区有报道。2019年发表的物种吴氏四刺?(Tetracanthella wui, Xie et al, 2019), 2020年首次发表的2个物种龙状刺等?(Semicerura draconis)和苔藓刺等?(S. bryophila)目前都仅在长白山及相邻地区有报道(Potapov et al, 2020)。
本文的其它图/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