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公告
-
《生物多样性》“被动声学技术在生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价中的应用专辑”征稿通知
目前,中国对生物多样性长期监测和研究的需求在日益增加。被动声学监测(Passive Acoustic Monitoring,PAM)是一种无人值守而对声音进行自动记录的生态监测技术,即通过一组自动录音单元(Acoustic Recording Unit,ARU)将声音信号收集并记录下来。这些声音信号可以来自动物和环境的各类声音。通过对这些声音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研究者可以获取有关动物行为、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状态和环境变化的信息。被动声学技术在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价中已有所应用,但尚未建立相关监测技术规范,同时面临相关声学设备、技术和理论方法等方面的制约。
为了更好地促进被动声学技术的应用和生物声学的学科发展,《生物多样性》拟组织“被动声学技术在生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价中的应用专辑”,重点总结现有知识和先进技术方法,探讨陆地和水体广泛动物类群相关的被动声学监测技术规范,包括哺乳动物、鸟类、两栖动物和昆虫,以及如何将生态声学方法用于监测整个声景,积极推动中国生物声学监测研究网络建设,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该专辑内容包括系统综述、硬件和声学数据分析软件系统研发及应用案例、监测技术规范探讨及案例研究等,拟于2024年10期出版。欢迎国内相关研究的学者踊跃投稿,并请先发送题目和简要介绍给编辑部或组稿专家。
投稿须知
1.参考《生物多样性》撰稿要求(https://www.biodiversity-science.net/CN/column/column49.shtml)进行撰稿,并参考2023年已发表论文格式。
2.登录网站(https://www.biodiversity-science.net/Journalx_swdyx/authorLogOn.action)投稿,投稿时在投稿栏目里选择“被动声学技术应用专刊”。
3. 截止收稿日期:2024年6月30日。
4. 本专辑拟于2024年第10期出版。
组稿专家
肖治术:xiaozs@ioz.ac.cn
编辑部联系人
闫文杰:yanwenjie@ibcas.ac.cn
周玉荣:biodiversity@ibcas.ac.cn
电 话:010-6283 6665/6137
发布日期:2023-11-18 浏览:
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