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 ›› 2007, Vol. 15 ›› Issue (4): 408-418. DOI: 10.1360/biodiv.060307
朱源1,江源1*,刘全儒2,熊敏3,康慕谊1
Yuan Zhu1, Yuan Jiang1*, Quanru Liu2, Min Xiong3, Muyi Kang1
摘要: 山地植物物种丰富度海拔分布格局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之一。以往研究中一般将山体划分为等海拔间距的高度带, 以分析物种丰富度的垂直格局, 其缺陷在于因各高度带面积不相等而可比性下降。为消除面积不相等的影响, 作者利用数字高程数据(DEM, Digital Elevation Model)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工具支持下, 尝试将贺兰山(海拔范围1,300–3,500 m)划分为等面积的数个高度带, 从而分析其物种丰富度的海拔格局。结果表明: (1) 贺兰山物种丰富度呈现为单峰式海拔格局, 峰值出现在海拔2,000 m附近。(2) 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坡度异质性是解释物种丰富度海拔分布格局的最优因子。高度带的坡度异质性越大, 意味着地形的起伏变化越大, 反映出生境类型越趋多样化, 从而可维持多个物种的共存。(3) 贺兰山植物物种丰富度在海拔2,000 m 附近达到峰值, 可能与植被演变历史、气候条件、地形复杂度、生态过渡带和中间膨胀效应的共同影响有关。(4) 对山体进行等面积划带, 可直接消除面积不相等带来的影响, 与等间距划带的方法相比, 尤其在物种海拔分布信息准确度较高时更具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