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 ›› 2005, Vol. 13 ›› Issue (5): 439-444. DOI: 10.1360/biodiv.050018
所属专题: 探索长江流域物种的濒危机制
尹玉峰,王昊*,陈艾,刘国琪
Yufeng Yin, Hao Wang* , Ai Chen, Guoqi Liu
摘要:
在目前所广泛应用的大熊猫的数量调查方法中, 咬节区分是一种重要的区分机制。本文收集了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同一个熊猫个体的粪便咬节数据, 并结合已经发表的同个体粪便咬节数据, 对应用咬节区分机制时正确判断的比率进行了评估。通过对17组124团粪便的522个同组内粪便咬节平均值差值的分析, 发现在王朗应用2 mm的判断阈值时, 正确判断的比率为92.9%; 卧龙野生种群的正确判断比率为71.2%(1组12团66个差值); 圈养种群的正确判断比率为77.6%(7组139团1555个差值), 显示咬节区分机制中的2 mm阈值具有相当高的准确性。同一团粪便中咬节取样量不足会增加错判的比率, 以100咬节测量为对照, 30咬节取样会增加3.7%的错判比率, 34咬节的测量会增加2.6%的错判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