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图/表 详细信息
中国盐生植物编目和分布数据集
林秦文, 张娜, 王强
生物多样性    2025, 33 (7): 25030-.   DOI: 10.17520/biods.2025030
摘要   (339 HTML19 PDF(pc) (1381KB)(671)  

盐生植物作为适应盐渍化环境的特殊植物类群, 在生态保护、盐碱地治理及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 相较于其重要性, 中国盐生植物的编目工作相对滞后, 现有数据多来源于区域性研究或零散的文献记录, 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本文基于《中国盐生植物》(第一版和第二版)以及世界盐生植物数据库(eHaloph)的基础数据, 结合多年实际野外调查, 通过系统检索文献资料, 对现有编目数据进行了全面梳理和补充(增加新分类群、新记录), 完善其全球分布信息, 同时系统性整理了物种的生境、生活型、株高、形态、盐生类型、生态型、耐盐极值、光合作用途径、利用价值等生态学和功能性相关数据, 最终完成中国盐生植物编目和分布数据集。截至2024年, 该数据集收录中国盐生植物102科538属1,581种(含31亚种37变种)。随着农业开发和生态修复工作的推进, 部分外来盐生植物逐渐归化并成为中国盐生植物的一部分。与《中国盐生植物》(第二版)相比, 本数据集新增31科310属1,026种(含22亚种14变种)。该数据集的建立, 不仅为深入研究中国盐生植物的多样性、生态功能及其应用潜力提供了重要支撑, 也为盐碱地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数据库(集)基本信息简介

数据集名称 中国盐生植物编目和分布数据集
作者 林秦文, 张娜, 王强
通讯作者 王强(wangqiang@ibcas.ac.cn)
时间范围 2020-2024年
地理区域 中国
文件大小 417 KB
数据格式 *.xlsx
数据连接 https://10.57760/sciencedb.j00152.00028
https://www.biodiversity-science.net/fileup/1005-0094/DATA/2025030.zip
数据库(集)组成 数据集共包括1,581条记录(行), 每条记录包括22个字段(列): 序号、盐生植物大类、中文科名、科名、中文属名、属名、中文名、中文别名、学名、作者、分布、生境、生活型、株高、形态、盐生类型、生态型、耐盐极值、耐盐极值出处、光合作用途径、利用价值、文献来源。

科名
Family
物种数
No. of species
属名
Genus
物种数
No. of species
禾本科 Poaceae 269 碱茅属 Puccinellia 64
苋科 Amaranthaceae 249 蒿属 Artemisia 57
菊科 Asteraceae 201 赖草属 Leymus 36
豆科 Fabaceae 129 虫实属 Corispermum 34
蓼科 Polygonaceae 75 驼蹄瓣属 Zygophyllum 32
莎草科 Cyperaceae 55 补血草属 Limonium 29
十字花科 Brassicaceae 49 碱蓬属 Suaeda 27
紫草科 Boraginaceae 37 萹蓄属 Polygonum 23
蒺藜科 Plumbaginaceae 36 滨藜属 Atriplex 23
白花丹科 Zygophyllaceae 36 风毛菊属 Saussurea 23
View table in article
表1 中国盐生植物物种数量排名前10的科和属
正文中引用本图/表的段落
本数据集以Excel文件呈现, 文件名为“中国盐生植物编目及分布数据集”, 总共1,581行数据。每一行代表1条编目记录, 包含22个字段(列), 涵盖了中国盐生植物的分类信息、生态特征和利用价值等重要数据。这些字段分别为: 序号(sequence number, 按照本数据集的排列顺序添加的系列号)、盐生植物大类(main categories of halophytes, 分为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3大类)、中文科名(Chinese family, 类群的中文科名, 以POWO为准, 下同)、科名(family)、中文属名(Chinese genus)、属名(genus)、中文名(Chinese name)、中文别名(Chinese alias, 指在中文环境下, 为了便于理解、记忆或区分, 给某个物种所起的非正式、非科学命名的名称)、学名(scientific name)、作者(author)、分布(distribution)、生境(habitat, 物种的生长环境类型)、生活型(life form)、株高(height, 从植株基部至主茎顶部即主茎生长点之间的距离)、形态(morphology)、盐生类型(halophytes type, 根据盐生植物的耐盐机制和耐盐特征主要分为以下4类: 真盐生植物(包括稀盐盐生植物、积盐盐生植物和需盐盐生植物)、泌盐盐生植物、拒盐盐生植物和新盐生植物)、生态型(ecological type, 根据盐生植物的生长习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性进一步划分的类型, 主要包括旱生盐生植物、沙生盐生植物、湿生盐生植物、中生盐生植物和水生盐生植物等)、耐盐极值(maximum salinity, 盐生植物能够承受的环境中的最大盐分浓度)、耐盐极值出处(source of maximum salinity)、光合作用途径(photosynthesis pathway, 包括C3植物、C4植物和CAM植物)、利用价值(utilization value)、文献来源(data source)。通过这些字段的综合, 我们能够全面了解盐生植物如何适应其特定环境并展示其生态功能。
中国盐生植物种类繁多, 地理分布广泛, 本数据集统计了不同科、属、种的盐生植物在中国及世界各地的分布情况, 主要科及属等物种数目统计见表1。本数据集中物种数最多的科是禾本科, 共80属269种(含3亚种2变种), 该科在中国分布极为广泛, 几乎遍及所有省份, 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尤为常见, 如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碱茅(Puccinellia distans)等植物在这些地区已经形成了重要的生态群落。中国以外地区, 禾本科植物同样分布广泛, 如世界各地(热带地区除外)广泛分布的大麦(Hordeum vulgare), 以及非洲和亚洲其他地区的多种牧草和谷物。其次是苋科, 共53属249种(含11亚种2变种), 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华北和新疆等西北较干旱的地区, 如碱蓬属(Suaeda)和滨藜属(Atriplex)植物在这些地区较为常见。在国外, 苋科植物也广泛分布, 如北美的盐角草(Salicornia europaea)和非洲的沙冰藜(Bassia hyssopifolia)等。第三是菊科, 共66属201种(含3亚种2变种), 其中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等的分布也几乎遍及中国所有省份, 中国以外地区菊科分布也较为广泛, 如北美洲的钻叶紫菀(Symphyotrichum subulatum)、欧洲的矢车菊(Centaurea cyanus)等。
本文的其它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