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图/表 详细信息
《全球生物群落保护与全球变暖对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推介
白明, 丁强
生物多样性    2025, 33 (7): 25314-.   DOI: 10.17520/biods.2025314
摘要   (147 HTML17 PDF(pc) (1097KB)(64)  



View image in article
图2 生物多样性监测中采用的新技术与新方法。A: 飞行阻隔器(FIT); B: LED漏斗陷阱; C: 避水集虫器(WET); D: 近光式昆虫灯诱器(PFLT); E: 礁石漫游者V2; F: InsectEye; G: SOCRATES camera trap system; H: 无人机监测鸟类巢穴; I: 声学自主水下航行器; J: 形态智能条码(PENet)。
正文中引用本图/表的段落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白明研究员团队负责本书第三卷第六章(Long-term biome biomonitoring)的撰写工作。本章总结了近年来在昆虫、陆生脊椎动物和海洋动物多样性监测方面使用的新技术、新方法, 包括被动式采集装置(如飞行阻隔器、LED漏斗陷阱、避水集虫器、近光式昆虫灯诱器等)、相机(如海岸礁石监测、马氏网昆虫监测等)、高光谱传感器、无人机(如森林、海洋的监测)和人工智能技术(如形态智能条码)等(图2), 详细介绍了这些新技术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经济成本、使用场景和实际应用案例。希望以此推动新兴技术在生物多样性监测领域的应用, 提高监测结果的可靠性与监测效率。同时, 也希望对科技人员有所启发, 推动更多、更高效的方法出现, 为解决生物多样性监测这一复杂而宏大的课题提供更多可能性。
本文的其它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