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图/表 详细信息
土壤类型和地下水埋深对黄河三角洲典型盐沼植物群落空间分异的影响
张乃鹏, 梁洪儒, 张焱, 孙超, 陈勇, 王路路, 夏江宝, 高芳磊
生物多样性    2024, 32 (2): 23370-.   DOI: 10.17520/biods.2023370
摘要   (129 HTML2 PDF(pc) (883KB)(115)  

目前对黄河口盐沼和贝壳堤盐沼植被带状分布序列分异的水盐耦合机制仍不清楚。为了更好地保护与利用黄河三角洲典型盐沼生态系统, 本研究以黄河三角洲7种常见植物组成的群落为研究对象, 采用温室模拟控制实验, 探究了两种常见土壤类型(贝壳砂土壤和滨海潮土)和8个地下水埋深水平(10 cm、20 cm、30 cm、40 cm、50 cm、60 cm、70 cm和80 cm)对实验群落特征和表层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1)与滨海潮土相比, 贝壳砂土壤能维持更高的植物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 植物丰富度在贝壳砂土壤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增加呈单峰变化, 而在滨海潮土无显著变化; (2)随地下水埋深的增加, 贝壳砂土壤植物群落由盐生群落逐步变为中旱生植物群落类型, 而滨海潮土始终为盐生植物群落类型; (3)贝壳砂土壤表层含水量显著低于滨海潮土, 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增加, 贝壳砂土壤表层含水量呈“凹”型变化, 而滨海潮土表层含水量呈线性递减变化; (4)滨海潮土表层含盐量显著高于贝壳砂土壤, 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增加, 贝壳砂土壤表层含盐量呈双峰变化, 而滨海潮土无明显变化。综上所述, 不同土壤类型和地下水埋深决定了不同的水盐运移规律, 从而产生了不同生境类型, 这是黄河三角洲典型盐沼——黄河口湿地和贝壳堤湿地植物群落分异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的主要机制。



View image in article
图3 土壤类型和地下水埋深对实验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平均值 + 标准误)
正文中引用本图/表的段落
土壤类型和地下水埋深对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无显著交互作用(F7,64 = 1.2, P = 0.319); 土壤类型对地上生物量无显著影响(F1,64 = 0.1, P = 0.730), 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增加, 地上生物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F7,64 = 4.8, P < 0.001), 在地下水埋深60 cm时达到峰值(表1, 图3)。
本文的其它图/表